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第7期   作者:何昌禄
[导读]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在飞速发展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在飞速发展,教育课程在不断变革,这一切源于以学生为本。现在的教学不光要求学生成绩好,还要求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比如学习创新能力,学生的综合素养已经被纳入教师的教育范围之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过程中,是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手段之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能力
       
        引 言:众所周知,教育孩子要从小教起,学习要从小培养。小学是基础,小学是一个孩子接受教育的黄金期,相信每位家长都希望可以在不误孩子学习的同时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而数学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我们没有办法和它分离,无论对上学道路上的考试,还是对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都无法与之分离。要想学好数学,首先就要培养他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包括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它是我们自身拥有的一种潜能,需要我们去开发它,本文将要讲解一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
1.1课堂氛围枯燥无味,教学方法陈旧
        没有人一个人愿意在一个令自己不开心的地方生活工作,小学生亦是如此,不要看他们年龄小,他们也是有感情的人。学生只有在令自己开心的氛围下学习,他们的思想才不会受到禁锢,才会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依旧还有教师存在传统式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陈旧,老师依旧还是按照以前的模式去给学生讲课,不知道创新方法,只知道一味的传输知识,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枯燥无味,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限制。因为学生的思维一旦受到限制,在做题的时候就会出现不会变通的现象,只知道老师给的解题方式。
1.2思维方式固定
        数学思维就是在探索过程中发生的、发展的,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这就让我们看到这一幕:有的学生一学就会,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创新;有些人反应慢、没有创新性等,这些就是数学思维让我们看到的个性差异。部分学生不会有自己的见解,这就是源于平时仍有老师教给学生的就是一般解题思路,就不是先让他们自己思考,再给他们讲解,导致思维方式固定;还有独创性较差,有学生做题局限于书上和老师所教授给我们的解题思路,对创新题,就不知道利用用所学知识领会贯通;最后就是数学思维的敏捷性不强,有学生看见不会的题就不思考,就是直接问老师和同学,不能自己独立完成,这就是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
        1.3学生缺乏主见,从众心理严重
        想必每个人都曾有过那么一段从众心理,不论在什么情景下。从众也就是我们通俗所说的随大流、没有自己的主见,在学习上也有从众心理,就像在老师给同学们提问题时,只要中间有一个学生说出一个答案,就会有同学陆续去说同样的答案,后面的同学直接就不思考了,直接就说出答案,这就是因别人而改变自己的答案,没有自己的见解和勇气,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新思路,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造成一定影响。


二、培养学生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2.1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越来越重视,教有常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我们要从我们生活实际去教导孩子、引领孩子,创设好的学习氛围,对现在的教学势在必得,环境真的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就比如如果都在学习,就你一个人在说话,不用别人说你,你都会觉得不好意思说话,所以说老师一定要给学生营造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偏小,因此在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就会直接想寻求帮助,往往在这时,老师、家长不能因为一时心疼孩子就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要让他们先进行思考,先看看孩子自己要怎么做这道题,如果不对再纠正就是了。在学校,考试完应该多出一些开放型的题目,让学生多多联系他们的思维能力,为他们创设创新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比如一年级的《认识人民币》,为了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及简单的计算,老师让同学们各备一套模具,然后老师通过现场演示,让同学们知道元角分的关系,老师可以让同学们谈谈自己对人民币的看法,最后引导他们要爱护人民币,这样的课堂是多么生动活泼,既让学生贴近了课本,又让学生瞬间学会认识人民币了。
        2.2鼓励学生创新行为,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是什么?就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想象空间,因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往往带给我们的是意想不到的新奇的想法,但有时候可能因为自己的想象和别人不同,导致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会逐渐失去信心,所以这就需要老师可以以平常心去对待孩子的想象,哪怕他说的有多离谱,也不要立刻否定他,如果他说的不对,就去引导他,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老师应该保护她的创造性的思维,同时老师要多鼓励学生,给学生的足够空间去思考、去想象,这样可以给学生想象的机会,挖掘他们的潜在创新能力。比如在学习重量单位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变换一下单位,就像1吨是多少千克,互相换算单位,给做出不同的学生给予肯定,而不是一味去追求答案。
        2.3引导学生创新合作,加强课堂创新交流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把教学生的重点先引进到引导上面,如何指导学生去学习、如何指导学生通过自己获得认知能力、创新知识。老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时候要注重学生的合作能力,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交流、畅所欲言,自己去消化书本上的知识。比如“平移和旋转”,老师可以让他们先自己交流一下,图形应该怎么移动、旋转得到下一个图形,用自己方法总结出来,然后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一下,看看自己和别人的不同之处在哪,看看自己做对没,这样有助于加强创新交流,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记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这个一直进步的脚步中,国家需要创新型的人去为国家贡献力量,因此,小学生应该从小培养创新能力,老师更应该结合现代的教学方法,去用最优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创新,把创新能力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创新过程中应该注意不要脱离也不要背于前人的经验和总结。

参考文献:
        [1]黄彤彤.小学数学创新思维激活之我见[J].科技创新导报,2010(34):157.
        [2]林和龙.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学苑教育,2015(21):59.
    [3]凌朝阳.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探析[J].小学教学研究,2014(02):33-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