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8期   作者:磨炼
[导读] 高年级小学生即将升入初中,将要走进更复杂也更广阔的数学天地
        摘要:高年级小学生即将升入初中,将要走进更复杂也更广阔的数学天地。所以在这一阶段,教师不能仅仅看重基础知识教学,还要培养学生一些重要的学习习惯,比如:课前预习的习惯、自主探究的习惯以及积累和反思的习惯等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进而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高年级;培养
        决定学生数学水平的有很多种因素,比如:兴趣、智力、思维能力等等,但是,一个人的兴趣很容易发生改变,人与人之间的智力水平、思维能力等素质不会相差较大,并且这种差距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经历的丰富不断缩小。唯有学习习惯,不仅决定着学生在数学学习之路能走多高,还决定着学生能走多远。所以,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发展提供助力。
        1.布置课前任务,培养预习和自学习惯
        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数学知识难度更深、范围更广,而学生的学习能力则需要一个缓慢的提升过程。所以,在数学课堂上,很多学生会跟不上老师的思路,难以掌握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显得手忙脚乱,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而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提前预习。因此,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前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主动预习。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从容,还能培养学生的预习和自学习惯。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之前,我给学生布置如下任务:
        (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其计算法则是什么?
        (2)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其计算步骤是什么?
        (3)请完成课本上“做一做”模块的习题。
        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会认真阅读教材,并在例题的引导下探索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概括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最后,学生会通过完成课后习题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有了这一过程,学生不仅对接下来所学的内容有大概的认识,还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明确课堂学习的重点。并且,学生也能在预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从而促进学生预习和自学习惯的形成。
        2.课堂以问代讲,培养自主探究的习惯
        学习应该是一个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过程,这样才能有效掌握知识和技能。但是,在以往的灌输式教学环境中,很多学生形成了消极懒惰的学习态度,他们习惯不假思索地接受现成的知识和结论,这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为此,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上,教师不妨加强以问代讲,用问题触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去探索数学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逐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一课时,我先给学生展示手镯、硬币、瓶盖等圆形物体,并提问道:“我们如何测量这些圆形物体的周长?”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和讨论,给出“滚圆法”和“绳绕法”,于是我把这些物品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这两种方法测量其周长。接着,我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一个圆形操场,并提问道:“如果要测量这个操场的周长,我们还能用这两种方法吗?”学生给出否定回答,于是我继续问道:“我们可以通过正方形的边长、长方形的长和宽来计算它们的周长,那我们是否可以利用圆自身的某些属性来计算它的周长?”在问题的提示下,学生开始测量圆的半径、直径,并试图寻找它们和圆周长之间的关系。可见,在课堂上加强设疑引思,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3.指导错题整理,培养积累和反思习惯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错误可以暴露学生的不足,同时也能为学生指引进步的方向。但是,很多小学生对错误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在出现错误后,他们只会产生挫败感,不会主动去分析错误的原因,不会反思自身的问题,这影响了学生数学水平的进步。为此,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整理错题,让学生反思自己犯错的原因,并倡导学生把错题本当成重要的学习和复习资料。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错误,并促使学生形成主动积累、常常反思的习惯。
        例如:针对这道题目:A、B两地相距4.5km,甲以每分钟250m的速度从A地去往B地,乙以每分钟200m的速度从B地去往A地,二人同时出发,请问多长时间后可以相遇?这道题目很多学生都做错了,于是在习题讲解时我先让学生分析自己的错因,学生给出的错因有以下几种:列方程时忘记换算单位;没有找到正确的等量关系;式子正确,但是解方程时出现纰漏等等。接着,我带领学生分析并解答这道题目,之后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把这道题摘抄在错题本上,并督促学生把错因和正确的解题步骤都简单记录下来。此外,在日常教学中,我也会时时督促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足、主动积累比较新颖的题型和独特的解题方法,进而,让学生形成反思和积累的习惯,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保持进步。
        总之,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当下和未来的发展需求,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数学学习之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
        [1]刘太红.浅析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2):49.
        [2]席文喆.谈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7(18):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