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经典打造“有滋味”的高中政治课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8期   作者:刘凤云
[导读] 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
        【摘要】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如何让学生听得进去政治课,是培养政治学科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重要前提。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强调,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旨在如何利用经典打造学生喜欢的政治课堂,从而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进行探究,从而有的放矢的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经典;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
        “红色文化”是一种红色经典。利用好红色经典可以打造“有滋有味”的政治课堂。那么,如何利用好经典,让政治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更好的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呢?
首先,要明确两个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第一,何谓经典
什么叫“经典”?《现代汉语词典》中释义,经典指传统的具有
权威性著作,也指具有典型性而影响较大的事物;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经典的”;最能表现本行业的精髓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作品。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朱亚宗教授认为:经典是人类著作海洋中经大浪淘沙后依然璀璨夺目的极品。经典不仅是历史文化的最高结晶和未来发展的主要路标,而且是人才成长及其成就大小的重要基石。经典著作征服人心、长盛不衰的魅力源自真、善、美。由此我们可以把经典理解为经典的文学著作及艺术。除次之外,一种永续发展的思想、亘古不变的精神与情怀、流芳百世的英雄人物、家喻户晓的“中国故事”都可以称之为经典。诸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为公”、家国情怀、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理念与精神等等。所以我们今天也有了“红色经典”之说。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长河里,经典可谓“资源丰厚”,利用好经典,培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读书的有志青年,利用好经典,培育好社会主义事业所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讲好中国故事,介绍好中国经验、走好中国道路的需要。对实现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高中思政课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二,什么是 “有滋味”的政治课堂
政治教师该努力追求做一名厨师,既要理直气壮的讲政治,做到有营养。又要追求着菜的色香味俱全。理想信念、核心素养不是老师把知识强加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全然接受并养成的。课要讲得有声有色,有点有面,有张有弛,把每一节课都做成学生喜欢品尝的一道菜。让政治课总能吸引学生的目光。用好经典,丰富我们的课堂,让学生听得进去政治课。经典是经得起时间和历史考验过的实践的积累,经典最具有说服力、经典最具有可信度。政治教师的讲台不再是三尺,教师的讲台长到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教师的讲台宽到可以装下整个的人类世界。
其次,要精心设计,巧用经典。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巧用“经典”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催化剂”的作用。
用经典名句悟出“四个自信”。
例如用经典讲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天地之大梨园为先;足寒伤心,民寒伤国;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用经典讲法治: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法之不行,自于贵戚;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用经典讲辩证: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独阴不成独阳不生;登泰山而揽群岳,则冈峦之本而未可知也。用经典讲规律: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修其教不宜其俗;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观之上古,验之当事,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礼,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在经典名句中感悟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
用经典催发“真善美”。
在科学经典的感知中求真,在人文经典的品读中求善,在文艺经典的欣赏中求美。在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四大发明、人造卫星发射、原子弹爆炸和人工智能突破、大飞机、天眼等事件令世人瞩目,靠的是科学的真理性魅力。相对于科学经典 “真” 的魅力, 人文经典“善” 的魅力更为古老而普及。以中国诗歌而言,千年以前散发出的 “向善” 的芳香,历久不衰,于今益醇。诗、画、书、乐,建筑艺术曲艺中的经典则可以把美表现的淋漓尽致。苏轼评论王维的诗、画时说,“味摩诘 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讲 联系的观点时,这些经典的运用,使道理深刻起来,理解则容易起来。
用红色经典引航学生成长。
近几年,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来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大学和中小学校以"红色经典"阅读来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越来越引起重视。红色文化资源包括多种成分,如红色景点、革命圣地、领袖和英雄故居、烈士陵园、长征路线等是建筑实物形态的,而包含了文学、影视与美术作品的红色经典则是红色文化资源中接近精神形态的一部分。北京首张红色文化教育地图的亮相无疑为政治课堂打开了一扇窗,引领学生的在红色道路上成长。
再次,用经典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三对关系:
经典与传统的关系。经典不等于传统,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生命力的传统文化才可以称之为经典。而经典的再现过程则又利于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经典与时代的关系。经典会受社会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前辈大师的经验可为后人的经典阅读提供宝贵的启示,。但是经典也需要注入时代精神,时代元素,为经典赋予生命和活力。
经典与生活的关系。经典离学生们的生活并不遥远。不是只有古代诗词、现代名著才可以成为经典,经典可以被赋予新的形式,使经典贴近学生的生活。《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我们走在大路上》《向前一步》,这些经典的表现形式就深受学生欢迎。
总之“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用好经典可以让政治课生动起来,可以打造学生们喜欢上的政治课堂,可以在政治课堂更好的践行立德树人,让政治课变得“有滋有味”。
        参考文献
[1] 朱明光.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育,2016,01:4-7.
[2] 刘福.高中思想政治课经典名言教学研究[J].甘肃教育,2009(04):31. [3]
[3]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 蔡玉芳.  学周刊. 2020(04)
[4]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育人实效性分析[J]. 尹飘萍.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