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术教学的趣味化在于,让全部学生都能够动脑、动口、动手来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活跃自身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趣味
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是学生初步接触美术,树立美术兴趣的阶段。所以,小学的美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来探索出不同与以往呆板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我们应该把美术作为一种语言来激发学生情感,让小学生关注生活,从而提高美术素养。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并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利用情景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发挥其主导地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并利用教学环境、设置的教学内容与引导性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剪剪撕撕画画贴贴》内容时,本节内容是抽象的,它强调学生通过实际体验,运用基本剪、撕、画、贴来表现自己的独特感受。笔者通过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人喜欢剪纸的?家里有没有窗花啊?知道是怎么剪出来的吗?学生回答:见过,但是不知道怎么剪。”然后笔者进行提问:“那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剪纸好不好?”学生就会特别开心,接下来笔者引入第二个活动:“视频观看”学生观看后,笔者让学生尝试动手剪一下。学生剪完后笔者进行提问:“谁来介绍一下你的作品?”有的学生说:“我剪的是窗花,像雪花一样,”还有的学生说:“我的是小狗。”由此笔者指导学生对剪纸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再引导学生贴到本子上,在增添适当的绘画。如此,在这个过程中,笔者通过相关情景的创设,让学生获得了真实的体验。
二、发现生活之美,提升审美能力
生活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也是美术的一个教材,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发现美并提升审美意识。大自然把一切美好的东西山川、湖泊、蓝天、白云、晚霞.....都展现给了我们,这些景色,蕴含着各种各样的美,在大自然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走进自然、欣赏自然的美。
例如,在教学《娇艳的花》内容前,可以让学生先观察生活中我们身边的花花草草,并选择出一种自己最喜欢的花仔细观察它的颜色、形状与特点,并讲述喜欢的原因。在交流中,学生之间会得到启发,懂得各种花的魅力。接着,教师可以利用ppt让学生欣赏几幅花的作品,向学生讲述绘画方式与方法。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身边到处都充满了美。打开电视,我们能看到美丽的服装、活泼的动画片、感人的电视剧;走出家门,我们能看到高楼大厦的林立、美丽的园林设计;在步行街,我们能看到彩色的霓虹灯、熙熙攘攘的人群......这些都是生活中美丽的风景线,美术也应表现出时代的美,我们不应该对生活中的美熟视无睹。教师应该通过自身的教学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美好,并且能将生活与大自然中的缤纷色彩呈现到美术课堂上。
三、开展比赛教学,活跃课堂氛围
小学美术实际上是一门实践性科目,任课教师的最终教学目标是在传授给学生基本知识的同时帮助他们提升综合性的学科能力,从而创作出大量优秀的美术作品。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开展比赛,通过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实践能力。长此以往,学生的艺术综合能力就可以逐渐得以加强,益于美术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冷色和暖色》内容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说出冷、暖色给自己带来的感觉,用拼贴、绘画等方法创作一幅表现温暖或寒冷的作品。课前笔者准备了一些具有明显色调的图片,借助这些图片来引入教学:“同学们当你看到大红色时有什么感觉?看到蓝色呢?”学生回答后笔者进行总结:“当你看到红色时,你就会联想到太阳、火焰,感觉暖洋洋的,它就是暖色;当你看到蓝色,会想到大海、冰块,会觉得凉爽,它就是冷色。”接下来笔者让学生每人填充一副冷暖色调的对比图片,看看谁画的好。如此,通过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投入到活动中。
综上所述,美术教学是现代教学中的非常重要的课程。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且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趣味性知识以及生活中的审美元素,以此丰富教学活动的内容,实现美术课堂与创新教学的有效结合,让学生创造出富有创意、美感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王丽.浅谈小学美术趣味化教学的实施策略[J].学周刊,2017(19):53-54.
[2]高玉芳.浅谈小学美术趣味课堂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4(0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