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阅读教育当始终致力研究的内容。文本直接产生于作者,产生路径为:基于所处的时代背景或者人生际遇,作者所欲表达的主题首先确立——依据主题对文本结构思路进行构思——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思考更能够使表达充分的写法。沿此路径,作者充分了解自己的作品,而读者亦可在作者立场上对文本进行精准解读。这便是区别于以往“主题后置”型的“主题先行”阅读教学模式的由来。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本解读 “主题先行” 阅读模式
“文本解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直接目的,在此目的之下,教师多沿循“了解文本内容——梳理文本结构——鉴赏文本写法——提炼文本主题”或类似此的路径,也即按照“读者思路”、以“主题后置”的原则进行文本教学。这对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确乎具有一定意义,但按此路径的最后所得主题并无法得到正确性的印证。而当按照“作者思路(作者创作文本的过程)”、“主题现行”的原则,即以“结合创作背景预先呈示主题——探究文本对主题的表达思路——鉴赏文本所用艺术手法”的模式革新文本教学形态,如此,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则会更为完整、精确。
一.结合文本创作背景呈示文本主题
作者进行文本创作和生产的前提便是其具有对身边某一种现象、对基于某种境遇所产生的某一种思想或感情进行呈示与表达的欲望,这种思想和情感便构成文本的主题,也即文本的主题是作者在文本创作之前便已确立好的。在此意义上,在文本阅读过程中的“文本解读”目的下,此文本主题便不当成为通过层层分析最终推导的对象,而当为一开始即通过对文本创作背景的结合呈示给学生的内容。
例如:在《老王》一文的教学中,我则并未引导同学们通过对文本的层层分析去猜想、总结文本的主题,而是以“作者思路”为指引,先向同学们介绍了作者杨绛在创作这篇文章时所处的历史时代状况与人生境遇,及在此种背景下其所想要通过《老王》一文寄托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文本写于1984年,但记叙的却是在此之前的作者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发生的故事。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皆属文艺创作者的杨绛夫妇由于其在平常教室或者作品中所说的话被人歪曲,而导致其被扣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百般的侮辱和批斗也便紧接着而来。但这样的炎凉世态对贫困而以拉车为生、命运坎坷的老王却没有丝毫的影响,其依旧尊重、甚至是关照杨绛夫妇,这让作者在对老王产生同情、关心与尊重等的情感的同时,亦对那份在苦难岁月里的人性的光辉产生了感动与震撼。基于对此种思想情感的表达,作者便写了《老王》一文。如此,同学们则可清晰地知道文本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而在之后对文本的正式阅读过程中,其则亦会保持清晰的思维、对文本重难点做出相对正确、高效的自主理解。
二.文本阅读以究文本主题表达思路
对于作者的文本创作而言,在对文本所欲表达的主题确立之后,便为围绕主题进行文本思路构思的过程,即对“文本该如何写才能使主题表达得更为自然、更为深刻?”问题的思考。基于此,我们在对文本创作背景和主题明晰之后的阅读中,以“文本解读”为目的,则亦当引导学生去探索文本对主题的表达思路。或者在此之后,亦可去反向推导在无法得知文本创作背景与主题情况下的主题提炼和总结方法,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力。
例如:在《背影》一文的教学中,在对此文的创作背景及“父爱”的主题呈示之后,我则让同学们去统观全文,观察作者是如何结构文本来表达此“父爱”主题的。即:先开篇点题“最不能忘怀的是他的‘背影’”——交代父子分别时的家庭情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写父亲送行前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详写父亲爬过铁道买橘子的“背影”,抒发情感——写别后对父亲的思念及对“背影”的长久感怀。而后,我便又让同学们对此围绕主题的文本结构方式进行评价,如“通过‘背影’此质朴的细节表达父爱,更能触动人心灵......”等,以更进一步促进其对文本主题和主题表达思路的拿捏。除却此,为锻炼同学们在不知道文本创作背景和主题时的阅读理解力,我便又引导其去依据此过程反推进行文本主题提炼的方法,如分析文本结构、讲现象升华至本质等。
三.文本鉴赏以学文本所用艺术手法
“文本解读”并不仅仅指对文本主题的明晰、对文本主题表达思路的明晰,在培育学生语文素养的总旨归下,亦指向对文本局部表达所用的艺术创作手法,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描写方式等的分析与鉴赏,以深度解读文本的艺术性,同时锻炼学生对文本艺术特征的鉴赏能力。
例如:我们还以上述的《背影》一文为例,继按照上述方式的对文本主题表达思路的梳理之后,我便让同学们就文本在开头处所用的“开门见山”手法、在父亲买橘子部分所用的“白描”手法及“细节描写”的方式、文本清淡质朴的语言风格进行鉴赏。如“白描将当时父亲跨越铁道买橘子的情景真实地再现于眼前,读起来清淡质朴但却清真味浓......”等。同学们鉴赏此的过程则亦便是其深入体会和解读文本艺术性的过程,是其语言和文学修养得到潜移默化共提的过程。
总之,此在“作者思路”下的“主题先行”阅读教学模式将引导同学们在“深入文内”、“跃居文外”的过程中充分理解文本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并亦为其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从而为其语文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霍军.文本解读解什么[J].甘肃教育,2017(23):17.
【2】荣维东.“文本解读”的价值归位[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7(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