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是学校的立校之本。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任教学科的质量是决定一个人身价的一把尺子,那么,在“五严”背景下,如何挖掘学生的潜力,使教与学达到最佳状态,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借鉴布鲁姆“掌握学习”的理论,结合学校的教学条件,我们努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逐步形成了以“阅读自学”为中心环节的八步课堂教学结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导入课题--确定目标--阅读自学--归纳总结--检测--补救--布置作业,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能力,特别是阅读自学的能力,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总结如下:
关键词: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 自学能力
一、具体程序
1、组织教学
教师通过观察、巡视或探询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以及课前的各种准备情况,并给予针对性地指导、教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磨刀不误砍柴功。这一步不可省,并应贯穿于一节课的始终。试想,如果学生的精力处于分散状态,而老师对此不加理会,教学效果能好吗?
2、检查复习、导入课题
检查复习,即检查学生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并予评定,培养学生对课业的责任感和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复习已学过的教材知识,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便于新课内容的学习。
设计新颖有趣的方式导入课题,如悬念导入,比喻导入或故事导入等,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诱发他们的各种心智功能进入活跃状态,激发其阅读自学的热情。如在教学“生命的起源”一节内容时,我们说了这样的一段话导入课题:“地球上因存在着丰富多彩的生物而充满活力,可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都离不开生命!那么生命是什么呢?最初的生命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这些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人们不断揭示生命运动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其研究成果对于人工合成生命,对于医疗卫生事业、农业以及工业生产都会有重大贡献。今天,我将带领你们踏着科学家们的足迹,追循生物进化路线,回到原始地球的时代,去寻觅探究生命起源的奥秘。”学生听后情绪激昴,争当“探路”前锋。
3、确定目标
教师课前先研究教学大纲、考纲和教材,确定知识点和认知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编写阅读提纲,配上方法指导,这样才算比较完美地确定了自学目标。课前将目标印刷好,这时发放给学生,引导学生阅读自学。
“阅读提纲”好比前进道路上的路标,设计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生自学探究的效果,教师要充分备课,精心编写,力求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指导他们采取理解学习的方式,用心把书先读"厚"再读"薄"。阅读提纲的编写原则和方法如下:(1)立足于每个知识点设疑,按教材中的前后顺序编排问题,由简到繁。这样可培养学生仔细读书的好习惯,便于他们比较顺利地找到有关问题的答案。(2)广泛联系,以旧带新,触类旁通。(3)注意适度引深,要有启发性、可探究性。(4)对于文字叙述简炼、抽象而内涵丰富的概念,学生往往一背就“会”,停留于粗浅认识,教师要采取多角度设问,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其要点及本质属性,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对于文字叙述较多,学生难记的内容,则要指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提纯要点,加以“浓缩”。(5)认识常常从比较开始。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学习有关的知识内容。(6)不要忽视对教材中的插图进行设疑,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识图、绘图和图文转换的训练,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能力。高中生物"生命的起源"一节课的自学目标附后,供参考。
4、阅读自学
学生根据自学目标积极阅读教科书,努力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设法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达标。要求学生对解决不了的问题或不能达标的知识点做出标记,及时通过相互讨论或请教老师的方式解决。
在学生要阅读自学之前,教师要指出重点探究的问题,指导学生有选择性地略读或精读课文中的有关段落,提醒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必要时还要给予思路的引导,有关问题的点拨、启发,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效果。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巡回检查,尽可能洞察每个学生的情况,收集反馈信息,因材施教,对他们遇到的困难给予相应的诱导性帮助,重点辅导基础薄弱的差生,支持、鼓励他们学习,调控好整体自学进程。尽可能适时出示挂图、标本、模型等直观教具或进行演示实验,配合学生自学,帮助学生达标。
在学生自学过程基本结束时,教师进行短暂的讲解辅导,主要是解决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共同性的疑难问题,帮助他们加工转化课本知识内容,使他们更多地进行有意义识记,并适当地传授有关现代生物科研成果,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增强他们学好生物科学的信心和兴趣。
5、归纳总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概括学习的内容,启发引导学生寻找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把离散状态的知识归纳出清晰的脉络,并以提纲或图表等形式板书,同时指导学生记笔记,使学生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再次将知识输入学生头脑里贮存,加深印象。如在“生命的起源”一课中,我引导学生从(1)化学进化阶段;(2)进化过程或条件;(3)发生场所;(4)证实的实验;(5)我国取得的成就5个方面进行列表,概括总结了学习的内容,从而把分散的知识,又集中在一起,提高了学生识记效果。
6、检测
教师课前围绕自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编制好一组测试题,并印制好,如题量少,也可写在小黑板上。这时发放或出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答题任务,检测自己学习效果。编写的测试题要尽量覆盖当堂所学的知识点,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适度性,要使学生答题后能产生成功的喜悦感,从而增加其自学探究的信心和积极性。实践证明,这一环节的实施是很有必要的,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而且能激励学生发奋学习,不甘落后。
7、补救
在学生测试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学生答卷,把握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他们普遍存在的薄弱之处。当测试结束后,教师当堂公布答案和评分标准,组织学生采取自改或互改的方式进行评卷、打分,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然后对于测试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错误,由教师给予统一的讲解,进行集体性补救,其余的则让学生各自想方法补救,对于差生,教师仍要优先给 予辅助。
8、布置作业
记忆的反面是遗忘。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遗忘发展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在记忆后的最初时期至第一天遗忘很快,后来逐渐减慢。布置少量、高质量的作业,要求学生及时完成,不仅可阻止急速遗忘,而且有助于他们进一步弥补自己的不足,温故而自新。所谓高质量的作业,即要求老师设计的作业题要有针对性、新颖性、综合性,源于课本又高出点课本,利于开发学生智能,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完成的一类作业题。如在教学“生命的起源”一课后,我布置了这样几道作业题:(1)水可通过电解产生H 2 和O 2 ,为什么原始大气中有水蒸汽和H 2 ,而无O 2 呢?(2)现在的自然界能否由非生命物质产生生命?(3)原始生命的结构与我们学习过的哪类生物结构相似?
二、体会和结果
1、这种课堂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满堂灌、一刀切”的做法,让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了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是他们的“得力助手”。
2、 这种课堂教学方式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阅读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学生经过“阅读自学”,把书读“厚”了,再通过“归纳总结”把书又读“薄”了,这正实现了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提出的读书要求。
3、这种课堂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当堂做好拔尖补差工作,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
4、人的记忆是在反复的重现中牢固的,这种课堂教学结构,巩固环节多,并使学生溶观、读、思、听、练于一体,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从而使学生能当堂掌握生物学知识,不易遗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记忆力。
实践证明,这种课堂教学结构高效、可行,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自试行以来,取得了极为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李来稳.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J].课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