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年龄阶段,本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再加上学生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因此,如何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互动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的关键因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确保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可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从而发挥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互动
在以往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往往会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手段,导致课堂教学成为了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行为,学生很难对教师的讲解产生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为了改善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与课堂的有效互动,使学生可以全身心地参与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探索中来,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
一、增强课堂导入环节的互动性
课堂导入是教师与学生展开互动的关键环节,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利用丰富多样的课堂导入方法去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可以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要积极开发课堂导入资源,有效地处理教学内容,在课堂导入中与学生进行互动,使学生产生参与感,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比如,在学习“敬畏生命”这一节内容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我给学生展示了一段资料片:1998年对中国来讲是一个重要的年份,那一年在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的洪水,影响到了29个省份的正常运转,在洪水肆虐的时候,是人民子弟兵站了出来保护我们的生命财产,为了能够多拯救一个生命,他们甘愿在洪水中浸泡数个小时。在视频播放完了之后,我看到学生的情绪被充分地渲染了起来,接下来,我就让学生针对这段资料片进行交流,思考从中获得的感悟,从而引出教学内容。
二、提高课堂提问的启发性
课堂提问是展开课堂互动的有效形式。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使用的课堂提问方式和内容大多比较单一,学生只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对不对”、“好不好”等,导致学生难以从中收获知识,也体会不到沟通的意义和成就感。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对课堂提问环节进行优化,扩展课堂提问的内容与形式,通过具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去加强学生与课堂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学习“集体生活邀请我”这一节内容时,为了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系列的问题:认真思考一下,自己在不同的集体中都有着哪些不同的身份?在不同身份的转换中,会出现哪些差异?当自己由于身份的原因出现冲突时,应当如何去解决问题?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探讨。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会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互动中来,向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问题。这样,通过具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真正地发挥出自身的学习潜能,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究,而不是一味地接受教材上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更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落实新课程改革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
三、加强课堂实践活动的展开
初中学生富有创造性,实践能力比较强,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体验,教师要注重展开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堂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对理论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使学生掌握使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互动性,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
比如,在学习“合理利用网络”这一节内容时,我组织学生展开了一次辩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尽情展示自己心中的想法。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网络已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通过网络的方式获取信息也成为了初中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网络环境是有利有弊的。这次活动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思考:对于初中学生来讲,网络的优势和缺陷究竟哪点突出?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分成两组,然后再进行小组内的探讨,总结出合适的观点,双方展开辩论活动。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感,并且锻炼学生与人交流的社会技能,有助于学生的全面提高。
本文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互动展开了一番叙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做最主要的教学任务,而不是一味地注重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良好的课堂互动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接受能力,使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个性品质,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黎燕妮.初中政治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改革之我见[J].学周刊,2017(01).
[2]郑士国.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