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听障学生的“问”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8期   作者:孟波
[导读] 听障学生普遍存在不敢问、不善问的心理特征。
        【摘要】听障学生普遍存在不敢问、不善问的心理特征。主要原因还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往往重视了“答”的训练而忽视了“问”的能力的培养。片面地重视了教师“提问”艺术而忽视了课堂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共同探讨研究的过程。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者应注重培养听障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敢问、善问。
【关键词】听障学生 课堂教学 敢问 善问

        “问”是课堂教学组织的一种形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立足于促进每个学生一生的发展,特别是学会学习,有自觉更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使用所学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目前我们的学生普遍存在不敢问、不善问的心理特征。主要原因还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往往重视了“答”的训练而忽视了“问”的能力的培养。片面地重视了教师“提问”艺术而忽视了课堂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共同探讨研究的过程。
        如何来培养听障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敢问、善问,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呢?
        一、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观念
        “师道尊严”使学生过分崇拜教师的权威,对教师有一种惧怕的心理,习惯在于教师提问的范围内思考问题,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想让学生敢问、善问,教师必须放下架子,用童心去积极主动地构建师生关系,营造师生情感交流的气氛。鼓励学生超越自己,鼓励学生对教师说“不”。教师应当始终做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回答的答案不轻易否定;对于有质量的问题或精妙的答案更应加以赞扬;对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甚至把老师也一时难住的问题的学生,教师更应大加赞赏,要激发和保护学生提问和回答的欲望。
        教师要注意尊重差异。在课堂上,经常留意一些沉默寡言的学生,要主动去接近他们,耐心地征询他们的看法。充分给予这些同学当众表现思维成果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交流,有什么说什么。这才是面向全体,团材施教;才能保证让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确有所获,确有提高。
        作为特校的教师要比普通学校的老师更有耐心,更善于蹲下来看学生,始终注意耳聋学生的身心特点,站在学生的思维、学习角度去思考和组织课堂教学,让他们真正有机会展示学习主体的面貌。
        二、更新教学目标意识
        教学目标是确定课堂教学类型、教学方法、课时安排的依据,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标尺。教学目标的确定对整个课堂教学的成败与否至关重要。问题在于我们经常或无意识地把教学目标单一化,把学生学会了课本知识,作为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往往忽视把教学生吸取、整合、运用以及创造知识的方法作为教学的目标。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很少教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发现问题。

导致了学生只听老师讲,然后死记硬背,缺乏发散性思维,追求答案的单一性,对问题不敏感,缺少科学的怀疑态度和精神。
        所以,我们在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既要考虑到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也应考虑到学生学习基础、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因素,区分必须掌握及理解的内容,使其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可变性。使全体学生都能放下心理包袱,自由地参与课堂教学的研究讨论中去,畅所欲言。
        三、明确思维训练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式与发展”。语文素质“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让学生“学会”还不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会学就是要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技能,具有立足教材举一反三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依托教材,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着力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直觉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显得尤其重要。所以教师一方面要深入挖掘教材思维训练的内容;另一方面面对学生的提问或表述,教师要做到循循善诱。学生发生错误,不要过分关注错误本身,而是引导学生一起分析错误产生的过程,掌握各种思维的方法,学会从多种角度分析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保护了听障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其次,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发挥教师提问的示范作用,使学生有所借鉴,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问”的途径和方法,使他们善问。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生交流最重要的手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务必精心设计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掌握质疑问难的方法。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训练:
        1.抓住课题问。课题往往具有简括课文,揭示中心的作用。学生由课题入手展开质疑。2.抓住矛盾问。在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材中,常有许多作者有意安排的矛盾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矛盾并抓住这些地方质疑,展开讨论交流,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3.在空白处提问。我们的语文教材,有些地方不作详细的描述,这就为我们学习提供广阔的想象的空间。在此处引导学生发问,能有效地使学生走进文章,去贴近作者的思想,感受教材和作者独特地心理体验。教师也可有意识地设计教学空白,如板书留白、借助语文技巧,利用语言的停顿,或者结合手势、眼神等留下空白,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4.抓住疑问。要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从设计提问开始,就应当弯下腰来,立足于学生的理解,善于发现学生疑难之处,讲学生不明白的地方。
        只要我们能明确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胜于解答十个问题”的观念,在教学设计及实施教学的全过程中,有意识地以“问”激“问”,以“问”导“问”,变不疑为有疑,又使有疑为不疑,充分利用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渗透质疑问难,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那么,何愁学生不会想,不会问。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打过这样一个比喻:“教师,一个引导者,他撑着船,学生们用力地用浆把船划向前。”这个比喻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和主导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努力构建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生活”为语文学习运用的广阔空间的语文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帮助他们逐步掌握质疑问难的方法,当好“引导者”和“撑船”人,让学生“用力地用浆把船划向前”,完成由从不会问、怕问到敢问、善问的转化,那么,必将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听障学生的语文素质也将切实得到提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