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国教育部在教学方式探索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深入探究教学方式改革,在教学成果上取得了突出成就。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小学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色彩,教学老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建立什么样的授课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提升教学实效性,在目前阶段来看还是诸多小学语文老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授课老师不仅仅要有专业的知识,并且还要有创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学习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时效性
0引言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为语文课堂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式上不断创新,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及教学工具,使学生喜欢学习,增强学生自身学习主动性,进而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全面提升,促进其健康发展。
1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问题探析
1.1课程韵味的淡化
语文是当前阶段最主要的交流工具,也是对我过传统文化的延续,是我国现行文化的重要部分之一,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征。在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文字练习,同时在教育领域以及情感熏陶上也发挥一定的作用。在语文工具性主要变现在语文授课过程中对学生语言文字以及对语言理解的听说读写,使学生更大程度的了解语文知识,在实际的语言文字练习中熟练把握语文自身规律。但是在现行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语文授课老师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将语文课堂变成了思想政治课;有些授课老师将语文课堂变成了历史课堂。此类的情况在部分学校中频频发生,语文授课老师忽视了语文课堂中应对生字、生词、句子、文段、篇幅的认知训练;忽视了对学生赏析词句的指导;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跟写作能力无法跟上当下语文教育发展的需要;有些老师教学方法单一,借助传统的练习题让学生反复练习。授课老师没有准确掌握语文课自身的主旨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语文课的教学方向,以至于将语文课带入一个错误区域,语文课程的韵味逐渐淡化。
1.2形式化的学习方式
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授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严格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对传统教学被动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及改变。尽管现在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动了,对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也提高了,然而在学习积极性与探索欲望有所提高的背后却显现出语文教学方式形式化的现象,表面上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但是学习内心却没有激活,内心对语文的情感没有真正的调动起来。语文授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小组讨论的形式,针对语文课文内容中的某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展开讨论,这样的学习方式过于随意。语文授课老师只看重了合作产生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语文授课老师只意识到合作的学习形式,但没有使学生在问题思考上足够的时间。在以上形式化的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没有充分有效的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只看到表象的合作学习,却忽视的整个班级内所有学生的学习感受。所以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授课过程中逐渐趋于形式化,而没有真正发挥其最大作用。
1.3语文教学方式偏离主线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颁布以来,使得老师们的教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发生转变。授课老师接触新事物的速度加快,改变了以往传统的语文教课方式,在课堂上加入“新鲜”的辅助工具。
在语文授课过程中唱歌跳舞、写写画画,貌似学生们的积极性都提高了,学生们的文学素养也得提升,但是课程结束后,学生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只是单纯的停留在表面,对语文课程内容的本质却没有更深入的了解,以至于现在的语文教学逐渐迈向极端。授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新形势的“表演”教学方式,从侧面上看是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导,课堂氛围虽然热闹起来了,但是学生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并没有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语文深处的知识并没有太大的收货。
2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2.1借助新媒体教学辅助工具,激发学生积极性
随着科学技术及网络时代的发展,新媒体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并且深入到各个行业领域,在教育领域中,新媒体的作用也日益加大。我们都清晰的知道,小学生是刚才父母的怀抱中进入学堂,年龄过小各方面发育还不成熟,尤其是在注意力方面,无法对某一事物长时间集中精力。此阶段的小学生聪明、活动、动手能力强,并且对未知的事物探索欲望较强,但是对于自身的控制力较弱,所以在平时的课堂中,非常容易开小差。为此,授课老师要想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有效掌握,就要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着手。比如,在讲解语文课程中关于家乡的教学中,语文授课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工具,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制作一些有吸引力的视频动画,在上课之前先让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借助新颖的视频工具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在视频播放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点的时候对学生进行重点阐述,用生动的视频动画让学生对语文知识点有更直观的认知。借助高效的新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短视频播放时长较短但是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可以在短时间内把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并且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设置问题悬念,提高学生参与度
授课老师在课堂讲解过程中,使用频率最多就是对学生进行问题提问。借助提问的教学方式,可以使授课老师快速了解学生对知识点重点的掌握情况,提问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有益于语文课堂的有序展开。因此,语文授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对细节的把握,设置一些有悬念的问题,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例如在讲解一些关于叙事文章的时候,在课程开始之前授课老师可以先给学生进行故事化交流,提问学生在假期、在周末是否经常跟随家长外出旅游,一般都是去哪些地方游玩,旅游的景点中有哪些使其难忘的事情。分别让学生进行回答,并阐述出对于景点事物的个人看法。如此一来,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有所提升。紧接着语文授课老师要引入教学环节,“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作者去了什么地方?对于该地方的事物作者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如果换做是你们,你们会有跟作者一样的看法吗?”。然后授课老师可以将班级内所有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可以选出一位代表进行回答,小组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经过课堂开始前学生对自身旅游经历的问题描述,很容易与作者在文中阐述的内容产生共鸣,进而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课文内容的中心思想。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授课老师在设置问题以及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注意课堂时间的把控,不要因为问题耽误课程的整体进度,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授课老师要及时作出反馈,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表扬,对于回答问题不完全准确的学生也要作出客观评价,及时给与鼓励。通过有效的设置问题悬念,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认真阅读课文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3结语
小学语文的学时效性有许多方式,授课老师在要在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前提下,针对班级的具体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最大化的发挥该种教学方式的时效性,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晓华.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61.
[2]相霞.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8(0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