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提问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期   作者:唐巧惠
[导读] 数学教学是其实就是一个问题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可以看成一个问题窜
        【摘要】数学教学是其实就是一个问题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可以看成一个问题窜,让数学问题来串联整个教学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常用教学方法,所以对于课堂的提问是否能让课堂效率提高也就顺理成章的凸显出它的重要性。我从问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此问题做出相应的改良措施上来论证如何让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课堂提问    课堂效率
        
        【正文】数学教育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思维教育,采用提问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来处理问题是更加不可或缺的,可以说提问是数学教育中的灵魂。而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小学懵懂的感性数学观过渡到逻辑性更强的理性数学观的转折点,只有在这一个阶段将学生引导到一个正确的数学观上,才能让学生在以后的深造中对数学的学习和运用有正确的认识,不会因数学的学习而苦恼,相反能通过数学思维来学习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提问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数学思维方法的最好途径。
        一、在目前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现状并不乐观,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问注重数量而不注重质量
        素质教育的实施意味着教师要一改以往满堂灌的教法,加强师生的互动,于是有些教师就把课堂提问的数量作为衡量一堂课里学生活动是否丰富的一个标准,但却没有把问题的质量放在核心的位置。在大量质量低下,无效的提问的“狂轰滥炸”下,学生“不假思索”地忙着回答和应付,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思考,进而学生根本没有自己消化吸收的过程,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无法获得完整的知识。
        (二)问题过于肤浅,抓不住问题的关键点
        有的教师习惯性地提一些非此即彼的问题,诸如以“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结束的问题,对于这类比较肤浅的问题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喊叫,或猜测或跟风。这种提问一方面对他们的思维锻炼没有帮助,另一方面表面上师生交流热闹,但是学生的响应反馈是失真的,教师很容易造成错误的判断,影响学习效果。
        (三)提问具有针对性,没有顾及到全体学生
        一些教师上课总喜欢提问那些表达能力强或学业成绩突出的学生。很多在数学学习中落后的学生经常抱怨“老师从来不让我回答问题,老师就喜欢叫那几个”。被提问到的同学兴致盎然,而其他同学则无精打采,对提问心不在焉,就更不会去积极思考了,甚至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在课堂上走神、开小差等等,最终导致他们无法顺利完成数学课程的学习。
        (四)提问缺乏艺术,不会倾听学生的回答
        作为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抛出问题,同时更应该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但是,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会目光游离,表现出不耐烦或者注意其他学生的小动作。这时,学生会很迅速地结束回答,也有可能是把事先想好的要点给忘了。这样的教师缺乏教学艺术,他们不知道注意和倾听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鼓舞,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同时也表明了教师在内心里对该生没有多少期待,这种行为极不尊重学生,而且这种消极的肢体语言会大大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师提出问题后得不到学生有效的响应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说教师没有表述清楚;或者提出的问题本身过于深奥,超出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或是认识能力;或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往往给学生的思考时间不足一秒,一秒之后若该生回答不出,教师就自己回答或让其他学生回答,或将问题重新组织,再次提问。
        二、如何做到提问能真正让课堂提高效率呢?怎样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或兴趣呢?结合我的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课堂效率提出一些建议,我认为应该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抓住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重点提问,抓住初中生的特点提问三个方面来提高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课堂效率。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自身的素质是一切课堂教学活动的源泉,也是课堂提问成败的关键。高素质的教师能够用课堂提问的教学方法不断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发挥着导师的作用,而素质较差的教师则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不断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教学效率。所以教师应该首先从提升自身素质的角度来提高课堂提问的课堂效率,结合文献及我的教学经验,本文认为高素质的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有效知识量。教学活动是一个输出的过程,必然不能如无源之水,而要有足够的知识量作为支撑。要灌进学生的脑里“半桶水”教师要有“满桶水”。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应该无所不通、无所不知,而是说 应该具备充足的知识量。
        首先必须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教学目标。也就是教师要分析教材,理解教材,读透教材,这样才能正确地掌握重点,在教学过程中能运用自如,教材的重点是教学内容的主要矛盾,是关联全局带动全面,是所谓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内容;同时要准确的估计教材的难点,一般的,知识语言抽象,内在结构过于复杂,或者概念属性比较隐蔽,以及知识由旧到新的要求用新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以及各种逆运算等等都可能产生难点,教师必须非常熟悉这些难点;充分利用学生的特点把这些难点变成具体的,形象的知识点,教师要对教学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对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所要达到的要求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提出高效的问题。
        其次教师也要对其他的相关知识有所涉猎,例如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技巧有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的知识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认识学生的心理,为更好地与学生沟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这就为教师提出有效的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各方面的知识都在不断更新,初中数学教学也是这样,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也在不断改革之中,这就要求教师也要适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满足教学内容的变化,因而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增加有效的知识量。
        2.良好的教学风格。
        一个问题是否能提高课堂效率除了问题本身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很多时候也是教师良好教学风格的结果,学生从崇拜的人的嘴里说出来的话与一般人说出来的语言总觉的前者更有说服力,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保持良好的教学风格,让学生对教师有一种偶像或者是智者的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了一个恰当的比喻,让学生豁然开朗,或者快速的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方案。这样在教师提问过程中,学生会更加注意你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他们感觉你所提的问题都会有一定的价值。当然在提问的过程中如果能够适时加入一些肢体语言能够帮助学生感性的认识抽象的问题。可见好的教学风格体现在教师一言一行的任何细节上,还体现着教师的人格魅力。

注意细节的教师一般都会有良好的教学风格,这样的教师一般学生听课的热情都会非常高,相应注意力也会非常集中,这从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教师提问的堂课效率。
        3.关怀精神和责任感。
        具有关怀精神和责任感的教师一般都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充满了热情,对自己的学生也会非常关心,很容易与学生交流,在不断的交流中关心他们的学习进度、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惑,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关心下教师会不知不觉地认识到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这样就非常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对每位学生都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此时就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有限的课堂时间达到“因材施问”的目的,这样提出来的问题必然是最有效的。
        (二)问题本身要具有一定的内涵——可取点
        1、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好钢用在刀刃上”,对于课堂的提问上内容上一定要精练,选择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提问这也是重点之一,由于教学重点是教学内容的主体支撑,而难点则是教学的突破口,所以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问学生往往会举一反三,掌握其它相关的知识,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大大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
        ①.要抓住重要的概念提问,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往往是比较抽象的,对于初中生处于主要是以感性思维为主的阶段来说这些抽象的概念往往是难以理解的,产生一些困惑和不解,如果教师没有及时的去引导,放任自流,学生的数学大厦就存在基础的隐患,很难将数学学好学精。所以教师要对重要的抽象概念进行提问,帮助学生来理解概念。例如对于分式的问题,学生可能只知道分母里含有字母的式子就是分式,但不了解它的实质,如果问是不是分式,学生就傻眼了,因为学生不清楚与2的区别,实质上前者是含有了a≠0的一个实质,这就是一个安全隐患。
        ②.针对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问,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逻辑思维的外在表现之一,采用正确的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就是在用正确的数学逻辑思维方法在思考,所以教师要重视数学方法的教学,这也就意味着要针对重要的数学方法向学生提问,例如几何中辅助线的添加是解决一些问题的重要方法,但是学生不太容易掌握这种方法,那么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分配出足够的时间来就这种方法进行提问,在提问的过程中纠正他们的定势思维,引导他们合理添加辅助线。
        ③.抓住教学内容的发散点提问。发散点是教学内容重点和关键的延伸,基于教学内容而又超出教学内容的问题。或许有人认为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引入教学内容以外的内容是没有必要的,实际上恰好相反,适当的引入书本中没有的问题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新奇感,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这些问题会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从而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另外一方面发散性问题是锻炼学生思维的最好方法之一,所以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提出适当的发散性问题,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抓住初中生的特点发问
        如前文所述,初中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有一些自身的特点,如追新,父母过分溺爱等,思维主要以感性思维能力为主,好动,注意力不能连续集中,接受能力也存在一定的限制。教师在认清中学生的这些特点以后才能对症下药,在课堂提问中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提出有效的问题。我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针对中学生的特点来提问。
        1.问题背景要适合中学生的特点。一个好的问题往往是构建在一定的背景之下,问题的背景能够影响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所以教师设计的问题背景要选择他们熟知的事务,贴近中学生的生活,那么学生就更容易感性地理解教师的提问。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时,可以结合生活中一些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物体来直观地感受全等图形,再来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学生就会显得容易得多。现在的情景教学也是让学生也是利用学生的生活基础来进行设问的。如果教师都能这样认真设计课堂提问的每一个问题,课堂提问以至于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2.提问要适量、难度要适宜,还要有一定的坡度。凡事都有个“度”,课堂提问也不例外,“满堂问”和“满堂灌”这两种极端的情况都是不可取的,中学生学习能力的限制也是这两种方法不可取的必然原因。教师在课堂的提问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适量地提问,与课堂授课和其他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以丰富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提问的堂课效率。同时问题的难度也要适宜,太简单的问题本身提出来就没有必要,起不到启发学生思考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要惜问如金,不要将提问变成如口头禅一般随意。另外所提的问题也不宜过难,因为这样的问题学生需要思考很长的时间才有可能完全理解问题,所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下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不可能使课堂更有效的,另一方面这样的问题学生有时理解不了,回答不出,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样算不上有效的问题。所以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提出难度适宜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兼顾课堂教学的堂课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当然问题的难是相对的,例如随着中学生三年的成长,七年级时认为较难的问题到八、九年级就是很容易的问题,此时学生的理解力也在不断成长,所以针对学生的这种成长教师提问的难度也要相应变化,以使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起到启发的作用,使它能成为真正有效的问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难的问题都要避开,有些要利用教师的问题的梯度来降低较难提问的难度,例如 这是一道中考题,难度也挺大,但有前两个小题的提示对于最后的第三小题的解题过程的难度要一定的梯度,从而降低了难度,在课堂教学上的提问也应该如此。
        4.提问要以鼓励为原则。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一旦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那么学生就很难学好数学,所以教师一定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问作为师生相互交流最为有效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最有可能启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认为应该以鼓励为原则,问题难易的控制可以看成是鼓励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就是要鼓励每个学生都来回答问题,敢于回答问题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体现,也是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体现。
        同时要重视在回应学生回答的过程中以鼓励为原则,因为学生站出来回答问题已经是一种勇气的表现,但是如果由于回答不全面或者是错误的而招致老师的批评,那么学生肯定会逐渐对数学失去兴趣,渐渐不主动回答问题,最终肯定是学不好数学的。所以教师要以鼓励的原则来回应学生的回答,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和回答的可取之处为切入点鼓励学生的作答,进而引导其他同学一起分析回答中存在的问题,这样一方面照顾了回答问题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引导每位同学都参与问题的思考之中,大大提高教师提问的堂课效率。
        总之,数学教学实践中,课堂的问题的提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堂课的课堂效率,课堂效率高低也是一堂课的成败的最关键指标。教师应从各个方面来提高课堂提问的课堂效率。课堂上的数学问题的解决,始终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让教师提出问题能唤起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学习探究的情感需要、认知需要,同时,教师要将真心与激情浸润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尊重与关注每一位学生,满足并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要。只有在这样的共同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农建伟.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初探[J].广西教育,2009年第5期.25-27.
2、施联华.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J].中学理科,2001.29-31.
3、阎秋玲.巧设课堂提问[J].辽宁教育学报,2001.26-29.
4、陈腾水.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功能与技巧[J].福建教育,2003.26-27.
5、柳青.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24-29.
6、钱存平.数学课堂怎样提问最有效[J].教学与管理,2006.32-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