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范围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更加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继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以小学数学为例,通过三个方面的探讨,分析了高效课堂的构建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核心素养
现代教育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有效的互动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效果,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以实现对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充分抓准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征,继而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1、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教育活动的开展应该充分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规律,有效处理直观和抽象之间的关系。相比之下,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具体形象具有更强的依赖性,直接列出算式,不如向他们展示实物或视频动画那样记忆深刻。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数学教育应用多媒体至关重要。多媒体当中所展示的图片和动画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方便小学生进行认知。此外,还能有效提升小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习题课中,教师可以把习题先设计成ppt,这样可以有效节省课堂抄写题目的时间,让数学课堂变得更为高效。
比如,在“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中,如果教师将一个存钱罐的前、后、左、右、上、下各面直接展示给学生,可能会由于学生人数过多,而存钱罐体积太小,使部分坐在班级后面的学生无法实现清晰地观察。若是用相机把存钱罐从各个角度拍摄成照片,利用多媒体设备放大展示给学生,并在每个角度上添加适当的说明,标注这是物体的哪个面,便能让每个学生都清晰的观察到存钱罐的各个角度,教学效果显然会更好。
2、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比如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的教学中,如果直接为学生讲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学生可能很难理解。如果换一种方法,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去超市购买水果的情境,分别让不同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的角色,同时准备苹果、香蕉、葡萄等商品,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让学生在计算价钱的过程中轻松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法,形成更为深刻的记忆。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内容都属于理论层面的抽象内容,依据小孩子的既有认知和社会阅历,将他们不容易理解的抽象题目进行具体化处理,在适合的情境中展开教学更容易使他们理解,形成深刻记忆。其实,知识就像一锅白开水,如果只有白开水,使用强行灌入的方法,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全部灌入到学生的肚子当中。而情境设计便像在白开水中加入佐料和菜,而并不是所有的佐料和菜都能造就一锅鲜美的汤。数学教师需要做的便是对教学情境的正确设计,让数学课堂变为一锅十分美味的汤品,吸引学生主动将它喝下去。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设计主要包括:
2.1游戏设计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合理运用游戏教学策略,便能在短时间之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2故事设计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采取故事性情境设计对新课内容进行导入,能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新的学习内容,缩减教学组织所需时间。
2.3合作学习设计
很多数学概念较为书面化,而且拗口。
就算学生可以将它们倒背如流,也不能说他们获得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时便显现出探究性操作的意义。先学习理论知识,随后开展探究性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逐步理解抽象的概念,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所学。
3、利用正确的教学评价
在教学实践中,少数教师经常会为了让课堂更完美,对回答错误的学生给出“你错了”、“你的答案是不对的”等评价。长此以往,教师会发现在课堂上愿意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其实,课堂应该是一个允许,甚至鼓励学生犯错误的地方。当学生在课堂上犯错后,教师如果单纯的批评,会使学生逐渐害怕犯错,甚至发展成不敢思考。因此,正确的评价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至关重要,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3.1鼓励性教学评价
在学生给出正确的答案的时候,教师需要给出强烈的肯定:“你思考问题思路非常清晰,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学生”、“你的回答非常完整,给你点赞”。而在肯定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同时说明由于何种原因,才让这名学生得到教师的高度评价,使其成为其他同学的榜样。而在学生回答错误的时候,教师同样应该给予鼓励:“虽然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有个小细节你没有注意,但老师知道你也在努力解决这一问题,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能做对”。以此种方法培养学生投入学习活动的自信心。
3.2提示性教学评价
当学生在出现错误计算的时候,教师需要适时给予其一定提示:“你再仔细算一算,一定可以算对的”,表示出教师对于学生的肯定,同时也提出其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比如:22只小猪在吃饭,一张桌子可以坐下6只小猪,一共需要多少张桌子呢?这时一个学生举手回答:“22÷6=2(张)……10(只),因此需要2张桌子。”教师提示:“你仔细检查一遍,你的算法是否满足‘余数比除数小’”这样更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提示学生当遇到此种有余数的除法题目时,都可以利用“余数小于除数”这一规则进行检查,以提升学生做题的正确率。在教师的正确评价和引导之下,学生会进行更正:“22÷6=3(张)……4(只),4<6,余数小于除数,因此需要3张桌子。”这时教师需要再次提示:“那剩下的4只小猪呢?难道它们要站着吃饭吗?”学生便会依据教师的评价继续思考,不应该让小猪站着吃饭,一张桌子能坐下6只小猪,那剩下的4只小猪也应该占用一张桌子,3+1=4(张),因此一共需要4张桌子。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大力推动教育改革的今天,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教学活动的重点。与其他阶段学生相比,小学生的思维具有更强的具象性特征,要求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学生的理解,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在数学学科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为学生优质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李祥国.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应用题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8):99.
[2]郑芳.例谈核心素养下“先学后教”的数学课堂教学[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9(05):47-49.
[3]赵誉棱.以核心素养为指导,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