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教育工作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进行基础知识学习的关键阶段,在小学教育中实施德育教学工作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文章通过对小学德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对小学教育德育教学工作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教学;小学德育;德育教育
引言
学校教育可以看成是三个方面的教育:德育、智育和体育,其中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思想基础,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促进自身的良性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文化知识,不断完善自身。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初始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对于他们来说有着启蒙和打基础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工作,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小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意义
对于许多学生而言,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相信都听到过“十年育树,百年育人”这句话,这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教学理念,更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价值观。近年来,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教育体制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小学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国家相关部门也陆续颁发了一系列政策,其中已经明确指出,要针对当前小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力度,小学生因年龄比较小,身心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行为意识与道德品质正处于重要的培养阶段,因此,教师更应当重视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并逐渐将德育教育纳入到整个教育体系,全面贯彻落实到整个教学活动当中,不断加强实施力度。小学生并未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与道德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多情况下,无法分清是非,这样是非常容易受到伤害的。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有效避免小学生出现错误的行为举止,减少对自己和他人造成的伤害,帮助小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观,保障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2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德育观念滞后且内容单一
部分教学对于德育教育工作存在不重视的现象,或者德育教育观念较为陈旧。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认为德育教育与升学考试相比并不重要,不愿意在德育教育上投入一定的精力,导致出现德育教育内容单一,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等方面。
2.2教学模式陈旧
传统的教学模式因循守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灌输式教育,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讲课,很少与学生互动和交流,讲课形式过于枯燥乏味,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进行德育课程渗透时也是采取灌输式教育方式,告诉学生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但是德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是不同的,它需要学生在对教学内容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与知识产生共鸣,才能够达到教育渗透的效果。因此,由于本身就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加上传统式灌输教育的弊端,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课堂效果并不明显,这就大大影响了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进程。
2.3家庭、社会和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缺乏合作
德育教育需要良好的环境,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德育理论,并约束自身行为。良好的德育教育开展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完成。长期以来,学校的德育教育一直缺乏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因此,造成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教育效果不理想。
3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策略
3.1组织好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重要的阵地,那么学校就应该积极地利用好课堂教学的作用,把课堂中教材里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进行结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应用构建一个良好的平台,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榜样教育。人在少年儿童时期的模仿能力是比较强的,也很容易受到身边的事物的影响。
那么根据这样的一个规律,教师就可以以班级上面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典范,宣传这些学生的品质,从而对班级上的其他学生形成一种调动作用。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活动的开展,通过活动教学,对学生进行自我约束能力的训练。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很好地将德育思想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认知,从而让学生能够进行自我的约束管理。比如班级中或者是学校可以开展好人好事宣讲会,或者是红歌比赛,道德辩论赛等等,让学生自己进行活动组织和总结,不断地提高学生对于道德思想的自我认知能力。
3.2丰富德育教育内容
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德育教育,使德育教学课堂更加丰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一切事物都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资源:上课和就餐的规范是行为资源;良好的师德是教师资源;优秀事迹是社会资源。这些学生熟悉的事物,教师都应该充分的利用。因为德育教育离不开学生的实际生活,只有依据生活开展德育教育,才能使学生感受到自身行为是否正确。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的组织学生参观人文景观,将教学的课堂变成室外,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借助故事进行教育。这些教育模式比传统的课堂教学要高效。
3.3注重德育教学的实践性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将书本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共同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多开展一些德育活动。教师在对策划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对活动的内容严格要求,将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实践活动充分融合,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实践时,要把“教育性”和“实践性”始终贯串于实践活动的始终。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生存能力,到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祖国、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等精神,层层递进,不断加强学生的德育建设。这样的教学方式让教学活动变得更加趣味化,让学生参与其中,也增加了他们学习的乐趣。
3.4德育教育中引入家庭和社会的力量
德育教育过程中不仅是学校的任务,学校需要想办法把社会和家庭教育的力量引入到德育教育中。家庭是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一课堂。学生每天在家的时间超过在学校的时间。父母除了对学生的批评外,还需要以身作则。这样学生才愿意按照家长的要求执行。因此,需要创建良好的社会道德体系和环境,从而促进小学德育教育。社会中良好的德育风气,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受到启发。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一定要做到三方互相配合,才能保证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
3.5创新改进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在逐渐发生变化,在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也面临许多的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为了保障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学校方面应当积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和家长建立联系,在践行教育理念过程中,应当建立共同教育模式,全面强化德育教育力度。学校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组织一些具有德育教育意义的相关活动,如组织学生去养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学校可以联系学生家长,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来到养老院帮助老人做饭、洗衣服,甚至表演小节目等,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尊老、爱老的意识,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德育教育任重而道远,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时效性是现代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必要手段。因此,面对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要从改变德育意识和观念入手,不断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德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矫民峰.浅析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J].考试周刊,2017(6):164.
[2]马玉辉.试论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科学,2015(11).
[3]方吉庭.关于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索[J].学周刊,2016(1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