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监测为导向的中学体育优化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期   作者:曾泽韫 柴琛 韦利建
[导读] 在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可以依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监测为标准
        摘要:在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可以依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监测为标准,对于体育教育的优化进行针对性的策略研究。论文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监测中暴露的问题出发,针对现有问题提出了一一击破的策略,为中学体育优化教学研究提出了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监测;中学体育;优化教学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2016年,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提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这一计划,实现了“健康中国”与“全民健身”的“无缝”对接。近年来,体育运动已经成为了全民关注的重点,也是中学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可以依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监测为标准,对于体育教育的优化进行针对性的策略研究。
一、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监测中暴露的问题
        从对于深圳龙岗区龙岗中学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监测情况调查中可以发现:初中生刚入校时体质健康水平监测水平相对较高,而在初二阶段有一定的波动,女生体质健康水平监测成绩下滑明显,到了初三趋于稳定状态,但是整体体质健康水平监测合格率仍在下滑,女生体质健康水平监测合格率下滑较为显著,然而到了初三体质健康水平监测优秀率、良好率有所提升。
        针对这样的情况,教育教师分析认为: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的开始,由于刚刚从小学过渡到初中,自身的课业负担并不是特别重,因而自身的身体底子比较好,能够在体质健康水平监测中发挥出较好的水平;到了初二年级,由于学习的负担加重、锻炼的时间减少,很多学生在体质健康水平监测中的水平就逐渐下降了,对于女生来说由于自身身体上的一系列变化的影响,其自身的体质健康水平监测水平会有更大的下降;初三年级由于要应对中考,因而大部分学生都展开了相应的体育锻炼活动,因而体质健康水平监测数据合格率、良好率都有相应的提升。
二、以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监测为导向的中学体育优化教学策略
        1、提升对于体育训练活动的重视
        虽然国家、政府和社会、家庭对于初中生身体素质的期待值都很高,然而学校教育活动却并未将体育教育放在与文化课程同样的地位进行认识,导致相应课程数量少、执行效果差、内容体系不完备、趣味性差等问题。因而,针对中学体育教学来说,首先就要保证体育课程时间、增加在校期间的体育活动数量与时间。一方面,在体育课程方面,要保证学校内部的体育课程都能够按时按量的展开,另一方面。则是要增加课外活动中体育训练活动的数量与时间。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一部分课外活动的时间、班会的时间用于体育运动或体育训练;学校还要尽量在晚间、周末开放学校的体育场馆、场地给学生及其家长,便于学生展开课余体育运动活动和家长带领的体育运动活动。通过增加学生的体育运动活动时间、提供更好的体育运动条件的方式,帮助初一、初二有条件的学生把握住课余时间培养体育习惯,获得强健体魄,为初三的体育锻炼、训练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2、拓展学校体育训练活动的范围
        由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监测的结果可以看出,一些体育教师仅仅功利化的重视健康水平测试活动中针对的各项指标、项目,对于学生体育素养的综合提高缺乏关注。学校展开的体育运动活动面比较窄、趣味性缺乏,学生常年进行与体测相关的训练活动也难以提起兴趣。针对这一情况,要有效拓展体育训练活动范围,将体质健康水平监测外的综合性体育活动融入体育训练过程中,提升学生自身的体育运动能力、身体素养,从而反过来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监测中获得好的成绩。
        一方面,可以针对体质健康水平监测活动中所涉及的项目,针对身体素质确实有较大缺陷的学生开设专门的指导课程,还针对女学生、后进生展开了专门的训练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提高自身在体测活动中的成绩。另一方面,要将学生喜闻乐见的休闲体育项目、强身健体的时尚健身项目、国内外新鲜的体育运动活动融入到体育教育和课外活动当中去,让学生通过参与多种多样的活动提升自身全面的身体素质,进而获得自身在体质测试活动中的好成绩。学校可以展开“菜单式”体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期体育课程活动中能够有所选的学习一门甚至多门课程,从而按照自身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选择合适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
3、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体育素养
        体育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综合素养。初中生普遍缺乏体育训练、体育保健、体育文化的相关知识,因而在体测活动中缺乏调整状态、应对测试活动的基本应对能力,影响体测成果。因而,在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中,要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从体育心理学、体育训练知识以及体育保健知识的角度为初中生、学生家长扩充知识,使得学生以及家长能够用更加专业的体育运动学知识角度,来对待体质健康水平监测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结合初中生的身体特点和求知需求,学校应当在体育课程当中增设体育文化课程以及体育心理课程,教授给学生体育心理、体育保健、体育康复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体测活动和体育锻炼活动。同时,要带领学生认知当下比较新锐的体育运动项目,还关注学生自身较为喜爱的体育舞蹈、瑜伽、普拉提等体育项目。通过多元化体育课程的增设,学生们能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吸收更多的知识,促使学生的体育素养得到提高,同时也使得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更好的进行体育锻炼,有效避免和解决体育运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意外伤害问题,为学生应对体测活动提供坚实的知识和心理后盾。
三、结语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监测为中学生日常的体育运动活动指明了发展的方向,通过对于这一水平监测效果的持续关注,教育者能够有效判断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中学生在体育运动活动当中的表现现状与问题之所在。就现状来看,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是中学体育优化的目标,也是学校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出现的矛盾及其对策探析[J]. 冯博洋.  田径. 2018(03)
[2]初中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刘璐璐.  体育师友. 2017(01)
[3]泰州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以2015年为例[J]. 孙芹.  当代体育科技. 2017(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