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改政策的引导下,当前我国教学机构在教学模式及教学理念上有了很大的革新,在推进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很多曾经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的问题浮出水面,比如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多数情况下,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是通过教师的德育工作来进行的,所以,德育工作质量是否达标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成果。为了进一步完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实现文化水平与养成良好品性的双赢,本文以职高作为本次研讨的对象,从“以生为本”的角度对职高德育工作管理展开分析。
关键词:以生为本 职高德育 工作管理
1.将以生为本作为职高德育工作开展前提的意义
德育工作同常规文化教学都是教学中不可摒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生为本基础上展开职高德育工作是提升德育工作质量的重要基础。德育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所以以生为本会更好的让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而避免德育工作教育内容偏离实际,偏离学生的真实需求,以生为本是落实教学策略的引导方向,它很好的给教育者设置了一个前置条件,就是所有教学策略与侧重点都是围绕学生而展开的。
另一方面,德育教育工作与文化教育工作最大的不同在于,教育的问题更加贴近学生本身,它比文化教学内容更加敏感,也更容易触动学生的内心深处,反应出学生的本质问题,而这些问题有极大的概率会涉及到学生的隐私以及形象,所以以生文本为前提能够让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换位思考,考虑到的问题更加全面,包括未优化的德育工作会对学生带来哪些负面影响等,从而使德育方法更趋于合理化,表达方式也更加委婉,既保障德育工作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又能避免在教育的同时伤害到学生。
2.当前职高德育工作管理中有待完善的问题
目前职高德育工作质量普遍不高,主要问题还是在于受应试制度影响,教师与学生将学习的重点都放在基础文化上的培养,没有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因为道德品行并没有纳入考试项目,所以始终被忽视,即便为了完善职高教学质量,会涉及到德育工作,但往往工作力度不够,且缺乏德育教育的专业性,致使德育工作的存在比较形式化,没有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
另一方面在于德育工作缺乏参照标准,因为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但是基于道德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条例去参照和约束,仅凭个人自律和理解,这就导致学生的很多表现在有负责德育工作的教师严重是没问题的,在有些教师眼中是有问题的,但是因为缺乏明确的参照标准,导致针对道德的判定结果难以统一,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德育工作管理质量。
最后,多数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管理时比较被动,既学生出现道德品质问题后再采取教育措施,很难做到防患于未然,而很多缺乏良好道德品行的学生因为没有出现问题就丧失了被纠正的机会。
3.遵循以生为本落实职高德育工作的策略
3.1从教师自身做起认同并重视德育工作
教师作为德育工作的负责人,德育教育工作是由教师来展开的,目前由于多数学校缺乏专业的德育工作者,也没有设立独立的德育课程,基本德育工作都是由班主任来负责的,但班主任又兼具本职专业课教学的工作,在时间与精力的分配上,一旦失去平衡势必造成其中一项教育工作处于薄弱状态,因为德育工作长久来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往往在取舍上都是由德育工作扮演牺牲的一方,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发生,教师要从自身重视德育工作,认识到德育教育对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影响,公平对待德育工作与一般文化课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为德育工作的顺利展开建立平台。
3.2建立优质品德条例,提供优质道德参照标准
为了便于落实德育工作管理,建立优质品德参照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素质和品德会随着不同人的看法而有所差异,所以在力求统一的目标上,可以通过利弊影响度来进行分析和定义,比如教师可以针对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和性格特点绘制一个表格,从道德素质的角度对他的性格和行为特点统计出来,然后用思维导图从正反两个方向去发展,最终通过发展结果来判定该学生的品德问题正面影响大还是负面影响大,这样也更加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为不同的学生性格、品行、三观都是不同的,而这种方式便于教师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观察,从而制定出符合学生需求的德育措施。
3.3发觉学生道德问题,挖掘问题背后原因
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观察学生,走进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建立信任度的同时,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了解学生。当教师发现学生存在需要心理疏导的问题时,保留学生的隐私,避免在学生群体中当面询问与教导。比起发现学生问题,了解导致学生出现该问题的原因更加重要。教师可以设立一些沟通活动,比如跟教师写交换日记,在班级中设置交流信箱,让学生将自己的困惑写出来,然后由教师统一处理。为了学生提供心灵栖息场所,教师学会将教导者身份转化成学生的友方,用建议和帮助取代训斥和教导。
结束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师开展教学服务的对象,无论教学体系和教学策略发生怎样的革新,其核心目的都是为了能够给学生带来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使其能够在宝贵的学习时光中最大化充盈自己的学识,丰富自己的视野,最终成为满足社会多重需求的精英人才,所以说,学生在教学机构中有着特殊且重要的身份地位,师生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平等的,这也是以生为本的体现,教师有关德育的一切决策都应当参照学生的需求及情况,剔除了学生仅是按照教师自身所想去落实的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学生,存在很多的盲点和不足,教育者只有意识并尊重这一点,才能使德育方式和教导内容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
参考文献:
[1]朱培鑫.以生为本理念下的职高德育工作管理分析[J].教育界,2019,(28):145-146. DOI:10.3969/j.issn.1674-9510.2019.28.084.
[2]王玲玲,李伟锋."以生为本"视角下的职高德育工作管理分析[J].魅力中国,2018,(48):47. DOI:10.3969/j.issn.1673-0992.2018.48.045.
[3]李广法.浅谈职高德育管理工作存在的理由及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39):253. DOI:10.3969/j.issn.2095-4743.2018.39.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