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期   作者:周琳
[导读] 在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当中,心理健康教育所发挥的作用是无法预估的
        【摘要】在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当中,心理健康教育所发挥的作用是无法预估的,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格外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基础的课程之一,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音乐的教学实现有效的传播,学生不仅能够在音乐的学习之中陶冶自己的情操,还能够对身体和心灵进行有效放松,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音乐教学;渗透
        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的加快导致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也随之增大,过大的压力不利于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为了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小学音乐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审美观,更能够促进学生提高美的鉴赏和创造能力,所以本文研究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渗透,利用音乐学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一、小学音乐教育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1.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小学生在进行长时间的音乐教育后,能够有效的缓解学习和生活上的双重压力,通过负面情绪的发泄来促进健康心理的发展。通过研究后发现,小学生在听音乐之后,能够降低心理的焦虑感,并且在开展音乐教学的时候可以不通过语言来表达,直接利用音符来传递情感,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在基础教育中具有较强的优势。而在素质教育当中,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受到人们极大的重视,主要是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心理,培养健全的人格,在未来进入社会之后能够更快更好的适应。
        
        2.对心理健康机制形成的促进作用
        
        教师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时候,不仅是教授学生唱歌和音乐知识,同时也要为学生传播优秀的音乐文化,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名音乐家的成长,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家的成功依靠的是他们的毅力和努力,虽然一个人的成功有一部分依靠的是运气,但是天才的成功依靠的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运气,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特性,在音乐课堂上适当的编排一些音乐游戏,满足小学生喜欢做游戏的兴趣,充分的释放小学生的天性,并且从中培养坚强的意志以及团队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机制。
        
        3.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小学生的情感塑造可以通过音乐慢慢的渗透,体现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对小学生的成长十分有利。:
        小学音乐教材中每首歌的选取都有一定的意义,不仅能够融入到歌曲的意境之中,还能够洗涤自己的心灵。但是在音乐教学当中,教师必须要将德育作为教学的基础,依据教材内容开展德育教育,学生在每节音乐课堂中都能够吸收德育的知识,同时教师应该重视美育的教学,音乐教学作为美育的教学方式之一,能够帮助小学生建立科学的审美观,所以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各个音乐要素,以帮助学生将自己的真实情感抒发出来。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的对策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就经历过一名需要进行心理辅导的学生:
        该学生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性格较为胆小,并且比较自卑,害怕参与到任何的活动当中,与老师和学生都保持一定的距离。在上课的时候也从来不会表现自己,被老师喊起来回答问题也会因为紧张而说不出完整的话,父母也因为自身的原因没有时间和精力与她展开交流。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首先需要与这名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沟通,让她对我产生充分的信任,抓住学生的优点及时的进行表扬,鼓励她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歌曲中,通过古今中外的各大音乐家事例来增强她的自信心。
        同时也可以通过家校合作和同学间的关心互助来转变她的性格,让孩子多听音乐,通过同学之间学习上的互相督促来消除该学生与同学和家人之间的隔阂感,利用亲情和友情帮助她加强与人的交流。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之后,该学生的自信心明显的提高了,也能够与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主动与他们沟通交流,性格得到了良好的转变。在她的心理辅导过程中,音乐所发挥出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我以下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进行了对策分析:
        
         1.创建和谐的音乐氛围
        
        教师在展开音乐教学的时候需要充分的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情况,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规律才能够创建出和谐的音乐氛围。教师在授课的时候需要把握好自己的语气,才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乐趣。若是教师将不良情绪带入到课堂内,那么教学的效果将大大下降。
        因此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时候需要将自己最真诚的一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朋友的身份接近学生,从而创建出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对小学生的不断鼓励来健全学生的人格,有利于心理健康的发展。
        
         2.投入感情引起学生共鸣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王XX,父母为农民且文化水平较高,没有与老人同住,但是其性格比较孤僻,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不喜欢参与到团体性的活动当中,老师对其进行批评也会感到比较反感从而产生争执,爱发脾气。由于不喜欢某位教师就不愿意听课,更不愿意教师和父母多加管束。
        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自控力,并且加强亲子之间的交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发展学习策略。而该学生与同学之间不和睦的主要原因是其具有攻击性的行为,所以王XX是因为有位小朋友想用绳子勒他的脖子,而王XX为了自我保护躲避了同学的绳子,并做出了反抗,通过力量和武力来保护自己。
        教师就需要利用交谈和心理测试的方法来咨询王XX的情况,主动与学生进行交谈。对于自己不足的地方主动对学生道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诚意”,制定“行为契约”增加学生的自控力,例如不主动打人和骂人,每天早上对着镜子笑三次等,分析他的情绪和人际关系,引导他对事物的正确评价,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保持饱满的热情,通过情感来感染学生,利用语言、表情和肢体等来传递情感,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
        音乐教学这门学科的基础就是歌词,若歌词是十分美好的,那么就会打动学生的心灵,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歌词的韵律进行反复的揣摩,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歌词和曲调之中,从而升华学生的心理。
         
         3.净化灵魂提高学生的修养
        
        开展小学生的音乐教育主要目的是提高小学生的素质水平,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个人的人格魅力,所以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让学生感受到每部音乐作品中凝结的精神财富,体验到创作者对生活的品味和人生的体验,达到净化灵魂、提高修养的目的。
        一部音乐作品的形成,都需要作曲家将自己的灵魂融入到音乐当中,最终创作出有生命的音乐。所以当人们用心去感受音乐的时候,才能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情怀,形成高尚的灵魂,当拥有高尚灵魂的人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都能够勇敢而坚强的面对,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
        
         4.在课外音乐活动中培养心理
        
        为了进一步的延伸课内音乐教学,教师需要开展课外音乐活动,让学生在课外音乐活动之中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将自身的音乐才能体现出来,形成科学健康的心理素质。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主要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所以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范围,调动自身的音乐才能促进素质发展,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结语
        小学音乐教学的开展主要是帮助小学生树立音乐学习的意识,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是为了帮助小学生音乐学习意识的成长,帮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达到健全人格塑造的目的,加强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今后学生的身心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玲.试论音乐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2):8-9.
        [2]李蕴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求知导刊,2015:135.
        [3]王婧.心理健康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J]小学科学,2012:192.
        [4]李丽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5]刘文婧.浅谈音乐教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 科技信息. 2007(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