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期   作者:居本玉
[导读] 《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对于初中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之一,
        摘要:《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对于初中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之一,而传统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并不能够促使学生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学习的有效性和效率都比较低。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围绕《道德与法治》课程,探讨将思维导图在课程当中的实际应用,并分析思维导图的优势与作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道德与法治;初中
        引言:
        思维导图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相对比较陌生的名词,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学生接触到的教材框架还是教师在讲授课程中使用的板书,其实都是思维导图的一种。通过思维导图,既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找到整体的框架并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又能够帮助教师开展复习和巩固知识点的教学工作,对于学生记忆力、逻辑思维以及对于学科本身理解,都体现出了较好的效果。
        一、思维导图与《道德与法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程目标,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一定的导向作用,并对于学生的个人能力进行塑造与培养,包括情绪的调节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在面对信息时价值观的正确判断能力等等,还有对于学生知识的教育,如基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相关知识、环保知识、基础的法律知识、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等等,内容很多且相对初中生而言,都比较重要。这是由于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心智发育并不完全成熟,价值观与世界观还处于塑造的过程中,只有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完成对于学生从能力到知识的多方面培养,实现对于学生的价值观引导,才能够帮助学生从道德品质和到行为习惯全面成长进步[1]。
        思维导图也可以称为心智导图,实际上是通过将知识划分为不同的主题,再寻找主体,进行主干和细节的划分,形成由一个中心点连接的发散性结构。通过这个结构的塑造,可以清晰的找到知识的主体、分支以及细节,便于更好的整理思路、制定计划或形成记忆。
        整体来看,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并提取主干,将知识细化吸收,而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也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盲点和误区,进而加深相关内容的学习。
        二、实际应用分析
        对于思维导图的实际应用,可以从课程本身出发,分为课前和课后两个阶段进行讨论。
        (一)课前
        课前思维导图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思维导图本身,来获取较为简单的预习方法,以便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


        实际上,基于教学改革本身,教育的理念从应试教育中走了出来,转向了素质教育,现如今,素质教育已经逐步渗入到教育教学事业的核心,对于不同年级、各个学科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对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目的三个方面。对于《道德与法治》课来说,基于新课程教学改革,把从过去教育学生的思维摒弃,形成了引导学生,帮助其掌握能力和学习方法。将《道德与法治》中的内容真正的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中成为了关键,这本身对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只有帮助学生先一步掌握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了”,才能够保证后续中“实践”。而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对于课程本身进行类似框架式的预习,通过对内容的大体掌握,在课前就了解到本节课的课程内容,对于预习中存在疑问的地方可以重点听讲,形成对于教材内容的高效学习和掌握。当然,在初步运用思维导图时,学生一定存在一些疑问或使用误区,因此,在初步开始引导学生掌握思维导图时,教师可以先设立框架,让学生根据预习情况填写内容,运用反推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思维导图这个概念,并逐步熟练将它作为一种学习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过程当中。
        (二)课后
        课后建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对课堂教学后和长时间教学后对于教材知识点巩固两种不同的情况。本文以《道德与法治》中“交友的智慧”一章的内容为例,在开展完关于“网络交往”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脱离教材,引导学生思考,“网络交往有一定的益处,也有一定的弊端,除了教材本身的内容,你觉得还有哪些优劣性呢?”让学生产生思考,在基本框架下形成对于细节内容的补充,而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逐步在黑板上罗列,与学生一同总结出“网络交往的特点”,并逐一展开分析;同时,通过学生的回答,来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你在网络中交友吗?你是怎么保护自己的?”等一系列问题[2]。在整个探讨过程中,学生已经在脑海中构建起了一个基本的,基于课堂教学而形成的丰富的逻辑内容来补充自己课前的思维导图框架。通过课后及时的引导学生延伸思考,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同时掌握思维导图这种学习方法。
        长时间教学后的巩固复习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是通过对于思维导图学习方法的练习,来实现对于逻辑框架和内容的回忆,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挑选相对比较简单的章节内容,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形成制作思维导图的比拼,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而言,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学习方法的引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实现了对于教学内容的查漏补缺,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进而展示实践是关键,因此,对于思维导图的使用教师应高度重视,并展开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吕建峰.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读天下(综合),2018(04):114-114.
[2] 杨燕娣.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关于思维逻辑能力培养与思维导图运用的实践探索[J].报刊荟萃:下,2018(04): 134-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