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期   作者:李菲斐
[导读] 由于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智都处于发育阶段
        摘要:由于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智都处于发育阶段,而此阶段大部分学生的家长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境况,工作上也正值上升阶段,需要大量的精力周旋于家庭和工作之间,从而极大可能疏忽对孩子的教育和陪伴忽略了学生的内心需求和感受,导致青少年出现种种心理问题。当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时,家长和学校也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用来应对,但可能因为沟通方式、交流技巧、信任关系等问题导致一部分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无法得到有效的帮助。此时最为有效的解决方案便是寻求专业的心理老师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和技巧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1心理咨询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的特殊时期,无论是心智还是身体都飞速发展,面对家长的管教和学校的约束,心里有烦心事和压力时找不到合适的宣泄出口,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加重叛逆心理。作为心理咨询师,与其他授课教师有着很大的不同,学生会对心理咨询师产生好奇心,信任感。心理咨询师可以针对这一特殊性制定方案来解决学生的问题。但是心理咨询只是解决个别同学的心理问题,要使所有学生的问题真正被解决学校还要从平时的教育下手,要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发生情绪变化时可以先做到自我调节,解决不了的可以求助心理咨询师,最有效的减少学生因心理问题而产生的情绪失控等问题。
        2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2.1学习压力大,承受能力低
        随着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的发展形势,很多学校、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往往很多学校都会出现分优班、好班、差班等多个等次的班级,进行多次摸底考试,搞题海战术,并且每次考试都会有考试排名等,造成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尤其到了最后冲刺阶段,很容易使学生导致心理压力过大,上课时精神状态不佳,对考试产生焦虑害怕的心理。因为学生现在面临的都是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社会现状,从而导致学生听课效率低,考试焦虑,学习不上进,对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言行比较敏感,严重者甚至厌学,最终导致灰心丧气,失去自信心,甚至重者承受能力非常差最终走上不归路,导致一发不可收拾的后果。
        2.2人际关系不协调,自信心不足
        中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学生与家庭关系以及学生和社会的关系等。中学阶段的他们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处理关系比较片面,而且如今独生子女比较多,自我中心意识比较强,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等多方面的各种关系,显得人际关系很不协调,关系很不融洽,从而引起学生的困惑和烦恼,影响学习生活,甚至失去自信心。目前由于家庭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留守孩子等现象,都使学生们缺乏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环境,给学生造成心灵伤害,不善于与同学们交往,得不到良好的沟通,使他们产生自卑、孤僻、蛮横、我行我素的不良性格。另外,处理不好与同学的关系也令他们十分苦恼。如果教师和父母不能很好地理解,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爱心与帮助,学生则会感到非常失望,从而流露出一种孤独感、失落感。
        2.3情感方面的困惑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年少时期,生理发育日趋成熟,性意识慢慢增强,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与异性接触时有了微妙的变化,开始悄悄地关注异性同学,开始交“朋友”,出现早恋的情况。也会伴随着时间的延长出现许多情感困惑,比如初恋的兴奋、失恋的沮丧、单恋的烦恼等。有些中学生由于走进了情感的误区,学习成绩下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心理冲突加剧,容易产生种种心理病态反映。甚至因为情感问题导致人际关系不和,出现感情纠纷等问题,严重影响学习,影响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3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3.1学习上的压力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要求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也越来越高,中学生不仅学校课程安排紧,课余时间少,大部分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参加课外补习班、兴趣班和提升班,孩子们基本上没有放松的时间。随着年级升高、课程难度的不断增大、孩子们精力不足等因素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没办法集中注意力、精神萎靡,导致学习效率下降,成绩下滑,孩子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自卑心理、紧张焦虑情绪等。而我们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学校的教师处于快节奏的高压状态,往往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照顾这群孩子的情绪而忽略了这部分孩子的内心感受,导致这部分孩子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解,心理压力增大。教师在针对这一类学生时应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重视其心理问题,做到及时与学生及其家长沟通,增加与其在课堂上的互动,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认可孩子身上的优点,肯定孩子的努力,必要时建议家长及孩子及时找专业机构心理咨询师求助。
        3.2学生自身产生的原因
        经过小学时期的过渡,学生身体和心智逐渐趋向成熟,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孩子自我意识发展加剧,针对家长的管理和学校的约束会产生抵触心理,他们会以自我为中心,会努力挣脱教师和家长的约束,他们希望像小学一样自由,不想花太多的时间去学习。这时开始从心理上逐渐变为自闭状态,疏离家长、老师和长辈,总认为家长老师们都不理解自己,不懂自己,不愿和家长说心里话、分享自己的心情,也会与教师产生隔阂。如果在这种时候家长和教师不能及时调整和孩子们交流的方式和状态,就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叛逆心理,产生所谓的“青春期效应”,以至于严重影响学习成绩。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与家长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了解每个阶段孩子的心理需求,了解孩子叛逆期是孩子成长必经的一个阶段但不是必然的状态,从而处理好自己情绪,懂得自己身负的责任,尽量保持理智和冷静,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和引导。
        3.3青春期产生的情感问题
        由于青春期青少年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一系列巨大的变化,因此他们会对情感的需求变得更加强烈,对异性会产出极大的好奇心理,由此产生早恋现象。目前由于各种资讯高速发展,各种信息、影视作品、艺术作品等对爱情的渲染越来越重,对孩子们的感官和脆弱的心理诱惑越来越大,加上与家长和教师的隔阂,家长和老师无法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导致孩子们很容易不自觉地陷入情感的迷宫。同时,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大部分老师和学生都会十分避讳性教育与青春期的讲座,导致学生性知识缺乏,面对诱惑时既不能理智的把控自己,同时又会产生耻辱感,因此也会产生心理压力。针对这一现象,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保持宽容和开放的态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实时的普及青春期的相关知识,引导孩子正确的认识青春期。学校方面可以开展青春期知识讲座,将基本的青春期性教育知识进行普及,指引学生正确的面对青春期身心的变化,从而接纳自己,接纳同学和异性,做到彼此尊重,和谐相处。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中学阶段正处于过渡的黄金紧张时期,中学生面对学校、家庭和人际交往带来的压力和竞争会产生消极、自卑、紧张、焦虑状态。为了尽量减少孩子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概率,学校和家长应高度重视孩子的心理成长,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促使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晓花.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漫谈[J].学周刊,2018(15):50-51.
        [2]郭明,赵珂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析[J].内蒙古教育,2018(08):43-45.
        [3]杨科莹.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43.
        [4]许晓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7,15(35):4455-44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