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素质教育的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是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继续进步,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巩固自身的心理素养、帮助其身心的健康成长,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顺应社会的发展以及教学中的各种需求,将培养核心素养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促使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
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被教育部放在了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基本地位,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来说,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更是责无旁贷,也无疑为我们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打开了一扇窗。那么,我们该怎样将其转变为学科核心素养呢?我们认为,在学校里面,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还是要通过教与学的过程来习得。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不同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和特色化的实践活动来实现。下面,我就试着以这一问题为中心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来做具体的诠释。
一、加大关联教学,提高学生整合力,培养学生关注素养
就目前道德与法治学科来说,新教材、新体例、新思路……但部分教师教学还是仅仅局限在教课本知识上,很少能够主动积极地去引导学生关注课本之外的人和事。事实上,课堂之外发生的一切才是我们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源头活水。为此,我们要将学生的目光延伸到“窗外”。让学生主动地去关注时事,做到“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应该是道德与法治学科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为什么这样说呢?这主要是因为一个生命个体,其与社会、与时代的融渗度乃至其参与社会的热情度,都取决于这一生命个体对于时事的关注度。基于此,我们可以说现实中的社会人应该具有这种基本素养--关注素养。作为学生,特别是中学生,不用说也应该具备这种素养。那么,道德与法治学科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形成这种素养呢?我认为,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教学要注重对于学生这方面的考查。怎样才能让考查具有实效性呢?首先我们教师要重视这方面的关联性教学。我上课时都会结合教学内容,或多或少地引述一些时事人物、时事事件等时事新闻。就课堂环节上,每节课的课初5分钟,我都会让学生(为保证质量,事先指定好)说一说最近两三天自己都关注到哪些时事新闻,说给大家听听。之后,让学生自由发言,交流看法或者认识。上文所说的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另外,我们要注重对于学生这方面的考查,还主要体现在期中、期末考试上。平时要考,中考必考。当然,考试考查时要讲究一个原则,这就是命题要确定好联系点,这一联系点就是要处理好时事热点与教材知识之间的关联性。
二、创设探究情境,注重过程的引领,培养学生探究素养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这一点我已经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阐述。事实上,学生学习也不是仅仅表现在学生阶段。终身学习是时代的要求。因此,让学生掌握一种让他们一辈子都会受益的学习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就目前而言,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就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习方式。之所以说其有着很强的综合性,就是因为这之间涵盖了自主学习方式和合作学习方式的精义所在。 《我与集体共成长》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八课第二框。教学这一课时,我创设了一个探究性学习情境。
具体地,我先为学生们展现了这样一则情境:七年级(1)班学习氛围很好。口语优异的英语课代表每天为同学们用英语讲一个小故事; 酷爱文学的语文课代表为同学们精心选取"每日一句”;道德与法治课代表则每日为同学们准时播报"每日要闻”……这些活动不仅极大地培养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同学们学到很多道理。在学校最近开展的班级评比中,该班以明显优势赢得了"优秀班级”的称号。思考:该班为什么能获得"优秀班级”的称号?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由于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有话可说,这样的问题当然是由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完成。学生完成问题的探究之后,我针对性地对他们的回答做了点评。点评的重点还是落在解答问题的思路上,也就是该班能获得"优秀班级”的称号,有赖于每个成员的自觉愿望和自主行动,需要我们自主建设、自我管理。给我们的启示:为集体建设尽责要做到四点:(1)有共同确定愿景和目标;(2)共同商定集体的规则与制度(3)发挥“自治”精神;(4)共同创造良好的集体氛围。这样的设计,就是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一个比较好的指导方式。这种设计比较直接,它把探究性的一般呈现过程以简单的角色转换的问题方式呈现出来。通过引导,学生自然会遵循着一般的思维逻辑过程,这样就可以做到条理清晰,环环入扣。
三、拓宽教学渠道,开展适切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
从某种程度上说,决定一个人的学习素养的核心参数应该还是思维方面的素养。思维素养有着不同的种类,而每一类也都表现在各自的具体思维能力点之上。纵使每个人的思维能力存在着诸多差别,但是,毕竟这些诸多的思维品质还是都能通过一定的渠道或方式加以培养的。就初中学生而言,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不妨将培养他们的思辨力方面作为突破点。《敬畏生命》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八课第二框。教学这一课时,我立足基础知识,为学生们创设了材料分析和讨论辨析活动。具体地,我先为学生们展现了这样一则材料:“停靠在马路边上汽车自燃了,司机被困在汽车里。很多路人不顾生命安危,前去救人。一小部分路人站在远处指指点点。”之后,提出问题:“在看到汽车自燃之后,路人前去救火,这是不是不爱惜自己生命的表现呢?我们要如何对待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呢?”在该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们会联系所学的知识,展开讨论,建立对“休戚与共”的正确认知。然后,我设计辩论活动:正方:轻生或自残有违社会道义;反方:轻生或自残与他人无关。借此使学生们继续应用所学,在碰撞思维的过程中,体会到生命是脆弱的,我们不仅要珍视自己的生命,还要保证他人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对于如何界定学生的核心素养,目前还是有着一定的争论。但具体到具体学科,我们还是有着诸多的趋同认识的。就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而言,我们如果能够把以上三个方面给做得足够好,这也可以说是我们一个比较成功的实践。相信实践,相信实践的价值,相信实践能够帮助我们、引领我们不断前行,不断成长。
窗体顶端
参考文献:
[1]马龙门.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08).
[2]吴佳佳.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3(07).
[3]陈开洲.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互动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6,3(03):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