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精准扶贫家庭学生辅导方法及对策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期   作者:苟剑
[导读] 目前,贫困问题依然是影响国家经济的重大问题
        摘要:目前,贫困问题依然是影响国家经济的重大问题,这一问题直接又影响到我国的教育。针对教育贫困问题我们国家实施了精准扶贫政策,但是我国的教育扶贫工作存在着很大问题。而初中时段的数学则是处于一个难度适中又需要保持状态的情况。本文针对精准扶贫家庭学生如何开展教育帮扶提出相关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精准扶贫:贫困教育;对策
        前言:近年来,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圆了很多学子的读书梦,各地政府加强教育精准建设、统筹教育资金和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实施精准扶贫,建立帮扶体系。这些做法,极大地实现了教育的保障和人才的输出,但是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许多地区的教育状况并不乐观,仍然存在大量尚未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问题,寻求破解策略。
        一、政府高度重视,提供服务保障
贫困地区落后的经济,使得教育质量上不去,教育的贫瘠又导致经济的落后,如此循环往复,互相影响,这些地区依旧贫困,无法扶贫致富,地区家庭学生更不能得到好的教育。针对这些政府部门单位和党员干部必须发挥自身优势,统筹帮扶资源、整合帮扶力量、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推动服务实施、协调帮助解决精准扶贫家庭生活中的困难问题。
具体措施如下:统筹帮扶资源就是要摸清楚底,做好摸底文章。一是落实到个个县乡村三级结合,做好统计、登记等工作,不漏掉任何一个帮扶对象,确保数字准确,为下一步帮扶力量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打好基础。整合帮扶力量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提供服务保障,由于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教师队伍的质量和稳定性令人堪忧。我们听过很多志愿乡村教师的感人故事,但是中国那么多的贫困地区,并不能够保障每一处都有优秀教师。有时候虽然有教师,但是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加之生活无法保障。办学条件差、教育经费有限甚至还需要倒贴,这些问题很难吸引到足够数量的教师去贫困地区执教。更别提精准教育扶贫中很多人提出的“一对一帮扶”了。针对这种问题,政府及教育部门必须对接“中西部教育计划”,输入更多优秀教师。在贫困地区,很多父母受限于自身环境背景的影响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很多孩子初中没读完甚至没有上初中就出去打工赚钱了,而一些成绩优秀的孩子就可能因此断送学习梦。这些都要依靠国家、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所以政府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协调帮助解决精准扶贫家庭生活中的困难问题,不能让优秀学生止步于“钱”的困难面前。对于精准扶贫家庭中的学生我们可以实行报销性质的奖励:助学金和奖学金。尤其是上初中的学生,能够有所担当,这可以给他们努力提供某种程度的动力,争取奖学金和助学金还能够减少家庭负担。
        二、精准帮扶“一对一”,直面学习难题
政府部门应该积极为学生开辟“学习通道”, 特别疫情期间学生都参与线上学习,政府要将“停课不停学”落到实处。但是精准扶贫的家庭是没有网络、没有智能机,导致无法上网课的。对于此类学生,应该及时解决网络不通的问题。

针对当下疫情教师无法进行面对面授课,这既给了线上教学机会也给了贫困地区学生城乡教育零距离的机会。一根网线、一个手机,通过优秀教师可以和学生接触,不用担心师资力量的问题。
例如在教授三角函数的相关内容时,其一可以通过远程直播互动教学,精准扶贫家庭学生能够直面北大教师,不用担心教师质量、专业不对口等问题。直播互动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教学体验,使上不起课、上不好课的学生也能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很多本该上初中的学生也能通过这种方式,尽快跟上教学进度,即使又不会的知识点也能够通过网络查找信息资源。其二教师可以通过“教师帮扶在线”,通过视频协作平台,当学生遇到数学难题,可以通过视频终端和各大名师“面对面”交流,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数学难题。其三教师可以将优秀学生和帮扶学生结成“一对一”帮扶,双方不定期点对点的学习沟通交流,帮助精准扶贫家庭学生针对性地解决学习问题,实现互学互比的良好氛围。
        三、教师正确引导,终会破茧成蝶
政府的精准扶贫,教育部门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疫情期间的设备帮扶都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提供了教育途径。但是学业和金钱之间,总是会让他们分身乏术,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担忧。同时,哪怕他们比其他人勤劳或者更多得付出,依然带着环境自带的劣势:生长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差别,培养出来的同学们之间的能力差异。这种差异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就会越大。
例如:很多孩子接触了网络,通过网络了解到外面的世界。贫困地区的学生只擅长读书,但是没有个人特长和爱好;由于教育资源相对落后,学习能力也没有“城市”孩子强;一旦接触外面世界,难免出现诱惑控制力不足,心理落差大等问题。甚至在一点一滴中发现和其他人的差距,引发了他们自我怀疑和否定。这就需要老师正确引导并教育他们保持正确的心态。对于精准扶贫家庭的学生,生活就是具体到能吃饭、能上学,但是正是这样的具体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和想象。老师有时候需要充当“心理老师”,人们都渴望自己得到外界的认同,老师需要多鼓励他们,平时多关注孩子的作业情况,有些孩子敏感自卑,就不要刻意的去帮助他,而可以通过作业给予鼓励。等到学生能够信任老师之后,深入交流沟通,老师还可以走访孩子家庭,了解孩子现况,向父母了解学生的性格。老师重要的是耐心、爱心,面对精准扶贫的学生不要抱着一颗怜悯的心、救赎别人的姿态。学生需要的是平等的关爱,他们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其他孩子的路要平坦一些。作为教师,就在于帮助学生成长,即使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偏居一隅,也能心怀世界,安稳、满足、善良的生活下去。
        结语: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美丽“中国梦”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希望今后能够打好教育脱贫战,为精准扶贫家庭学生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助力祖国的花朵能够快乐学习、全面成长、实现梦想!
        参考文献
[1]陆珊,陆秀颀.完善义务教育资助制度促进教育公平——以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为例[J].经济师,2020(05):231-232.
[2]郭婷,朱永帅.精准扶贫视域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份认同[J].中国冶金教育,2020(02):99-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