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的心理及教育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期   作者:凌昭暄
[导读] 在教育过程中,管理者只有认真分析学困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和行为表现,
        摘要:在教育过程中,管理者只有认真分析学困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和行为表现,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学生自我教育三者相结合,顺其天性,巧妙引导,才能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本文从小学学困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和教育对策等方面论述小学学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重要性,以及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从而证明加强小学学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是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教育;学困生;心理探究;教育对策

        一个班级中有优等生和学困生,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困生的问题。学困生的表现主要是常迟到、早退、作业不交、学习兴趣低、学习习惯差等。因此,教师应从学困生的表现着手,研究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再科学分析其心理特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下面就学困生这一问题研究其心理特征以及教育对策。
1 学困生心理特征
1.1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一般产生于因学习或品德问题受到多次批评后,在经历多次失败体验后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永远赶不上别人而放弃努力。他们不相信自己,对自己持否定态度,在学习上缺乏动力,觉得教师不够关爱他们,优等生也嘲笑他们。因此在同学面前不敢抬头,在教师面前不敢说话,精神颓废,产生自卑心理。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灰心丧气,因为他们在学习中总是以失败而告终,从而认为自己“不优秀”、“天生就比别人差”,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因而不能与老师、同学们和谐相处。
        1.2 意志力不坚定
        学困生虽然他们也有自己地理想和目标,也想去实现,但是他们往往不能坚持,在行动上难以克制自己,改正错误的时候,意志力也不够坚定,容易出现曲折、反复、放弃的现象。学习焦虑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问题,学困生的学习焦虑表现得尤为明显。小学生的心理焦虑主要表现在考试上,他们担心自己考试准备不足,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在学习上落后于其他同学,学习成绩不好无法实现老师或家长的期望,担心受到同学的嘲笑。表现为慌张不安,集中注意困难,极端敏感,对轻微刺激作过度反应,难以作决定。
1.3 逆反心理
        在初中阶段,学困生会因为逃课等不良行为受到学校的处分,而他们通常对自己所受的处分不满,并且学困生自认为在教师和其他学生眼里形象不佳,在处事行为上会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会与班上的同学对着干,经常和教师顶嘴。
1.4 矛盾心理
        由于后进生学习成绩差,缺点多,经常遭受别人的白眼,后进生早在学生中失去了信任的基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他们也不想总是落后于别人,也想去改掉自己的毛病,但是由于他们意志力薄弱,自制力较差,无法控制并严格要求自己按规范办事。在群体中处于不利位置的他们,表现为厌恶学习、厌恶老师、厌恶学校。厌学学生的主要特征是心智活动差、动力不足以及学习成绩差等,其厌学行为按照程度不同有轻度厌学、中度厌学和重度厌学。其表现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对教师或家长有抵触情绪,学习成绩不好,有的还兼有品德问题。
2 学困生教育对策
2.1 倾注爱心帮助建立自信
        针对上述学困生心理特征分析,发现他们大部分都对批评、责骂等行为有反感心理。教师要注意尊重学困生,经常发掘他们的优点,避免在公开场合指出学困生错误。在评价学困生的时候,要准确、客观,不能揪着他们的缺点不放。例如:如果教师发现某学困生在劳动时很积极主动,就可以让他负责班级卫生,让他当卫生委员。在表扬的同时,满足他的自尊心。同时,和他约定,如果他能克制住自己不与其他学生发生口角,就奖励他,这有利于学困生逐渐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教师一旦对学困生产生喜爱与期待,就会潜移默化地给他们以良好情感、鼓励和教育,实事求是地肯定发现他的点滴进步,培养其良好的意志品质,引起后进生心理上的震撼,让他对教师产生感激、信任、佩服。


2.2 为后进生的成长创建良好的集体环境
        老师通过多种班级活动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不失为明智之举。班级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师应鼓励后进生积极参与,激励他们克服自卑,建立自信,享受成功的乐趣。
2.3 注重对学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学困生已形成了生理、心理、态度上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在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应着重以讲述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现象为主,尽量避免生硬的说教。根据学困生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某一方面的专题教育,使他们对心理健康有一个清晰而正确的认识。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深深懂得,纠正学困生的错误行为,首先要转化他们情感,教师面对全身“毛病”的学困生,跟他们打交道,必须从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入手,因为他们听惯了批评、训斥,无论你道理讲得多么深刻,他们就是不接受,甚至“怀恨在心”。“理达情不通”,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跟这类学困生打交道,教师一不急躁、二不惩罚。要先想方设法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在指出他们的错误之前,给他们恰如其分地称赞他们几句。因为这些优点学生爱听,对保护自尊心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4 关注学困生的特殊的心理要求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教学存在着无视学困生的心理培养教育方法的探索。我们有的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取得好成绩,教学中盲目地赶进度,布置大量的作业,进行频繁的考试,教学的难度和速度超过了学困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困生作为一个整体的“人”来接受教育这一事实,甚至把心理惩罚当成教育学困生的手段,这是极端错误的。
        2.5 多开展才艺比赛活动
        教师要教师充分了解学困生的兴趣以及特长,开展一些比赛活动,发挥他们的特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到老师既看到了自己的优点,也看到了自己的缺点,无形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其次是跟学生说说心里话,培养师生的情感。
2.6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经调查,学困生主要是心理不够健康,导致他们在求学过程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因此,教师应立足于学困生的心理现状,积极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首先就是帮助他们改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温馨的氛围,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其次就是通过开展班会等训练活动,抚平学困生的心理创伤。
2.7 要坚持不懈反复进行教育
        学困生有动荡的心理特征,常会在反复中前进,在前进中反复,这也是学困生的转化规律。学困生容易出现反复,教师不要轻易下“屡教不改”“无可救药”的论断。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来看,要求老师对学困生的进步不能自我陶醉,对于学困生的旧病复发不能灰心丧气。要让学生在进步的时候,看到不足之处;旧病复发时,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启发他们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我们要更多地给予学困生温暖的感化,唤醒激活他们心中潜藏着的对于美好生活与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他们前进的内在动力!
3 总结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作,并非一日之功。处于小学阶段的学困生心理还处于发展阶段,还不成熟,必须通过学校正确的引导、帮助。所以教师应尽全力为其排除一切障碍,创造良好的学习空间,教会其学习方法,特别是针对学困生的问题根源,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同时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对症下药,教师要把转化学困生工作纳入常规管理,采取管教结合措施,抓住最佳教育时机,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大词.小学学困生心理探究与教育对策[J].速读(上旬),2019,000(002):109.
[2]范霞.高中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研究[C]//教育理论研究(第一辑).0.
[3]王栋良.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17):120-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