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村随班就读特殊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但农村小学随班就读特殊儿童教育仍旧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随班就读评价工作开展困难、随班就读和谐环境缺失。究其原因是农村小学缺乏特殊教育的有效环境、教师的特殊教育能力欠缺、农村家长不重视特殊儿童教育。建议从改善农村小学特殊教育环境、发挥教师在特殊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鼓励家长参与随班就读工作等几个方面来改善农村小学随班就读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
关键词:农村小学;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对策
引言
随班就读安置形式是指在我国实施的将特殊儿童安置于普通学校与普通儿童一同接受教育的方式。随班就读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我国推行。20世纪90年代,全纳教育思潮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在全纳教育的指引下,我国随班就读得以快速发展,尤其表现为随班就读规模的不断扩大。至2016年,教育部发布《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随班就读生入学率已达特殊学生总数的56%。随班就读已成为我国特殊教育的主要开展形式。与此同时,随班就读逐渐呈现出“功能泛化”的倾向,促使研究者有必要重新考虑何谓“合适”的随班就读策略。本研究拟对随班就读功能泛化的表现与成因进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尝试给出解决随班就读功能泛化问题的建议,为提高随班就读质量、真正实现普特融合作一得之见。
1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意义
1)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能够加快特殊教育发展的步伐。在适龄的特殊儿童中,有相当大比例的儿童具备随班就读的条件。我国的经济文化教育实际情况和家庭居住地分散等特点,决定这些适龄儿童不可能完全靠筹建特殊教育学校解决。因此,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小学设特殊教育辅导班和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就成为适龄儿童接受教育的另一种形式。只有这样筹建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结合才能使更多的特殊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也是加快特殊教育发展不可缺少的办学途径。2)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能够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普及学校随班就读可以使特殊儿童意识到自己和普通儿童没有两样,降低他们在隔离的环境中的压抑感和受辱感,能够引导特殊儿童对人、对事、对己、对自然的积极应对态度、技巧和能力,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品质,促使人格健康发展。特殊儿童随班就读使他们在更大程度上与普通儿童在一起学习和生活,有更多机会从普通儿童那里学习生活经验和社会交往能力,具备适应主流社会的心理素质和能力,为将来进入社会生存发展做必要准备,尽早尽快地回归社会,实现特师儿童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
2农村小学随班就读特殊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2.1农村小学特殊教育资源匮乏
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普遍的价值取向,均衡的财政投入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基础,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导致了特殊儿童教育发展的地区差异,城乡之间的经济条件差距导致了特殊儿童教育发展的城乡差异。在我国,经济因素对特殊儿童教育的制约主要表现为教育投入不足。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地理环境的制约都是导致教育经费不足的原因。一所学校的建立,离不开充足资金的支持,资金的匮乏和地理位置的偏远,导致偏远农村小学条件较差,具体体现在学校基础设施的欠缺、师资力量的薄弱等方面。偏远农村地区缺少教学资源,更缺少用于特殊儿童教育的资源,普通学校教学环境无法满足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学习上的需求。
2.2教师胜任力不足
在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教师专业水准是关键的因素,而教师职业胜任力是教师专业水平的综合反映。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来看,教师作为学习促进者,应当根据学习者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及教育目标提供相应的教育和服务。而实际的情况是,当前随班就读的实践往往流于形式,很多特殊儿童仅仅是“随班就座”“同班混读”。
很多教师对随班就读持消极态度,他们认为,融合教育仅仅是理论工作者的理想,不具有现实性。随班就读之所以仅仅停留在对特殊需要儿童在道德、法权和人权回应的安置层面,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专业情感理念、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不足有极大关联。
2.3普通学校教学秩序受到干扰
随班就读安置形式的泛化对于普通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也可能形成一定的挑战。随着全纳教育的全面实施,我国随班就读安置对象将不再只限于智力落后儿童、聋哑儿童以及肢体残障儿童,心理有问题儿童、情绪行为有问题的儿童以及超常儿童等也纳入该范畴。但当前随班就读采取的对所有类型的特殊儿童“零拒绝”与统一处理态度,不仅不利于特殊儿童得到合适的教育,普通儿童的教育公平权利也可能遭受损害。尤以患有情绪疾病的特殊儿童为例,在不发病期间,该类儿童表现与正常儿童无异,这种疾病特征的隐藏性造成其认定更加困难,普通学校本着“零拒绝”原则必须允许其随班就读。但在实际情况中,其行为不可控性随时可能会干扰正常教学秩序。
3改善农村小学随班就读特殊儿童教育现状的策略
3.1提升教师特殊教育专业能力
参加培训是教师提升自我的最有效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逐年增加,教师有更多机会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但针对特殊教育的培训几乎为零。建议各地区教育部门出台相关政策,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加强教师在特殊教育能力方面的培训。
3.2明确“量体裁衣”式全纳教育的政策定位
教育公平是全纳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但教育公平并非站在教育质量的对立面。《萨拉曼卡宣言》(简称《宣言》)指出,“全纳教育”要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要保障每一区域内所有儿童入学,要为所有儿童接受自身所需教育提供充足条件,以确保教育质量。但《宣言》中对全纳教育思想的解读是指在各方面条件齐备的情况下全纳教育能够达到的最理想状态,而就实践而言,尽管在全纳教育理念指导下我国已经实现了对随班就读的大力推广,但随班就读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师资缺乏等是受制于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的客观现实,在短时期内难以彻底解决。这就需要我们在对全纳教育理念进行解读并以其指导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政策制定时务必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量体裁衣”式实施全纳教育政策。具体来说,就要在认同随班就读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同时,也承认特殊学校所具有的集中优势资源提升特殊儿童个体发展水平的作用,做好普校与特校合理分工;在努力为特殊儿童争取受教育权利的同时,也要根据儿童实际情况为其选择最为适宜的教育形式。
3.3设置与编写康复训练课程与教材
为了保证特殊儿童能够有效地学习,必须设置康复训练课程并编写相应的康复训练教材。康复训练课程可包括:言语、听觉、语言、认知、情绪与行为、学习能力、运动训练7个功能模块;相应教材主要涉及到:课程大纲、教学目标、训练方案、训练计划实施、训练效果评估5个环节。教材的编写原则为:吸收现代康复训练的理论与方法、主体训练与辅助训练相结合、康复板块之间相互联系与渗透。
结语
随班就读儿童的身心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教育活动,需要教育者的主观认同,给予随班就读儿童同正常儿童一样平等的教育机会;需要社会政府各界的大力支持。相信经过共同努力,这些残缺的花蕾能如期绽放。
参考文献
[1]景时.中国式融合教育:随班就读的文化阐释与批判[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2]丁勇.关于办好特殊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思考———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视角[J].中国特殊教育,2017(8):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