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0周年的贺信,是新时代少先队改革的纲领性文献,也是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基础。习总书记的贺信指出政治属性是少先队员成长的内在逻辑,从历史、政治及现实角度论证了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根本定位及前进方向,新时代的少先队应定位于党创立和领导的少年儿童的群团组织,要突出党的领导。完善少先队活动是促进少先队员成长的路径,具体应树立正确活动观,确保队员主体地位;善用校内校外优势,拓展活动资源;营造丰富环境氛围,保证活动效果;建立少先队活动督导队伍,完善督导和管理制度。
关键词:新时代;少先队员;逻辑;路径
在中国少先先锋队建队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给全国亿万少先队员、广大少先队辅导员和少先队工作者发来贺信,这是少先队收到的宝贵礼物,也为全体少先队员带来极大的鼓舞。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充分肯定了70年来少先队为党和人民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指明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根本定位和前进方向,更对广大少先队员提出了殷切希望和重要要求。少先队七十年的发展经验对新时代条件下少先队工作方式的改革提出很多借鉴经验,新时代少先队工作必定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方向进行变革。
在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新时代少先队员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良品德,勤奋学习知识,锻炼强健体魄,培养劳动精神,从小学先锋,长大当先锋,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贺信强调了培养少先队员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真挚和朴素情感,明确了少先队员要践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成长要求,特别重申了我们党以“先锋”命名少先队的主旨和意义。
一、政治属性是少先队员成长的内在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70 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少先队坚持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教育相统一,为党和人民事业薪火相传做出重要贡献”。贺信站在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富有战略意义、时代意义的观点和论断,阐明了少先队工作的重大意义、基本方向和战略要求,是新时期少先队改革的保证和动力。
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少先队的工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为少年儿童和少先队事业都做出了重大安排。[1]1922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省安源市成立了第一个少年革命组织,即儿童团。之后相继建立起童子团、共产主义儿童团、抗日儿童团、解放战争时期的儿童团等。1949年1月,党中央通过了建立全国统一的儿童组织的决议。1949年10月13日,中国少年儿童队诞生。1953年,它更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2]自此,对于几代少年儿童来说,少先队员便成为他们最骄傲的名字。1950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少年儿童工作干部大会,颁布了中国少年儿童队的队旗、队歌和队徽,包含红领巾、队礼和呼号。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成人有一个五年计划,年轻的少先队员们也有一个小的五年计划”,年轻的少先队员充满热情,并用自己的点滴付出为祖国的建设做出了贡献。1955年,全国各地的少先队员们积极开展诸如种植,育种,收集废钢和扫除文盲的活动。1958年,共青团三届三中全会对《队章》进行了重要修改,用儿童语言表达内容,突出少年儿童的主体地位。1961年颁布的《中国少年先锋队工作条例(试行草案)》,总结了少先队的工作经验,进一步规范少先队工作,使少先队工作有章可循。直到60年代中期,少先队工作发展形势大好,少年儿童加入少先队的愿望强烈。1965年,团中央书记处指出:“要把7-14的少年儿童全部吸收入队”。[3]1966年前后,我国的少先队员发展到一亿多,占队龄儿童的70%以上。1966-1976年的十年间,由于历史原因少先队工作进入停滞期,但是由少先队员而演化出的“红小兵”却在这段历史中上演了一段在今天看来超出其应有社会身份的角色。总体上,少先队工作的政治化和成人化居于主导态势,缺乏儿童性和教育性。1978年,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少先队工作也进一步恢复。1978年,共青团十届一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恢复中国少年先锋队名称的决议》、《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关于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决定》。1984年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国工作委员会(简称“全国少工委”)成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地、市、县相继成立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少先队的组织结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恢复完善。20世纪90年代伊始,少先队工作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1990年,《中国少年先锋队教育纲要》正式颁发。实践层面,少先队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比如“采种支甘”“手拉手”“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等,并得到党中央和团中央的充分认可。在1998年的抗洪救灾中,8000万儿童情系灾区小伙伴,携手行动,捐赠了超过1.1亿件衣物和学习用品。[4]自中共十八大以来,“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核心价值观记心中”等活动吸引了近2亿少先队员参加。2015年6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时,他衷心希望中国少年先锋队能够牢记使命,教育和引导亿万儿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自十九大以来,“争做新时代好队员”活动已在各级少先队组织中广泛开展,少先队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不断增强。2017年,《少先队改革方案》出台。可以看出,少先队的历程与党的历程同前行,少先队与祖国同发展,少先队事业是党伟大事业中重要的部分。新时代的少先队应定位于党创立和领导的少年儿童的群团组织,要突出党的领导,坚持少先队的政治属性。
贺信中提到:“少先队应该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应该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两个应该是”的表述体现了贺信的核心要义,明确了少先队的本质属性,体现了少先队发展的政治逻辑。“两个应该是”是党创建少先队的初心,党创建少先队是期待少先队按照党的要求、培养党的事业的预备队,让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少先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这是新时代少先队的历史使命。少先队是党创立和领导的少年儿童组织,党的理想与奋斗纲领就是少先队的理想与目标。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实现党的最高纲领的先锋队;朝气蓬勃的共青团是突击队;而中国少年先锋队是预备队。[5]党、团、队相衔接是我们党培养接班人的政治时序链条。
革命的胜利、事业的成功需要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论述少年儿童工作,指出:“实现我们的梦想,靠我们这一代,更靠下一代”。少先队寄托着党的事业永续发展的希望,新时代少先队员更要牢记时代赋予的使命。少先队应该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大学校。这是新时代少先队教育任务的明确定位。少先队有别于一般意义的基础教育,更有别于其他少年儿童组织。要在队组织中,通过对少先队章程的学习,传承党的思想、主张、性质及宗旨;学习党的历史,学习优秀共产党人的榜样,感知党的思想主张;通过少先队组织生活的历练,熟悉并培养党的青少年组织行为,为未来成为合格的接班人奠定基础。少先队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少年儿童组织发展道路。走什么样的道路,是少先队组织生死存亡的大事,更是关于少先队定位的本质问题。在关于建设什么样的少先队和怎样建设少先队的问题上,贺信“两个应该是”的论述是支清醒剂。学习贺信,坚守初心,要坚持少先队组织根本定位,保持和增强少先队的政治属性。在少先队教育中,要聚焦广大少年儿童朴素政治情感的培育,讲好“儿童化”政治,突出少先队思想引领的作用。
二、完善少先队活动是促进少先队员成长的路径
活动是少先队蓬勃生命力的源头,少先队组织的性质、宗旨、目标、要求都要通过少先队各项活动来体现,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工作是少先队组织的主要特点,思想教育、组织教育、集体教育、体验教育都需要通过各项活动有效进行,少先队活动应当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和实际,创新方式方法,以丰富有趣的形式吸引少年儿童,使少年儿童爱上少先队组织,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如何完善少先队活动,论述如下。
(一)树立正确活动观,确保队员主体地位
少先队组织的主人是少年儿童,少先队活动的主人依然是少年儿童。正确的活动观是辅导员让少先队员自主参与组织活动,给予少先队员足够信任,不再一味包办代替队员自主活动,少先队活动不是所谓形式上的活动,更不是让队员简单化或是虚假化的表演一番。[7]首先,在选择少先队活动主题时应重点研究队员关心的、感兴趣的,而不是站在辅导员的立场上选择少先队辅导员擅长的或是陈旧的“资源包”。体现主体性的活动应来源于少先队员的生活实际及少先队员的兴趣爱好。并且,少先队员的年龄分布在6-14岁,各年龄阶段都存在思维差异,少先队活动要将队员的思维特点考虑在内,选择便于队员理解、操作、体验的活动主题,活动主题动态生成以保证队员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交流中,要与队员相互沟通,相互交流,活动主题的确定应该是队员与辅导员共同讨论、共同协商决定的。最后,少先队活动过程中,队员与辅导员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少先队活动中明确队员与少先队辅导员各自的角色意识也是对主体地位的保障。队员与少先队辅导员需要通过规则与分工相互联系,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才是少先队活动的应然状态,少先队辅导员在活动中要做到适时、适当与适度,不能过分喧宾夺主。
(二)善用校内校外优势,拓展活动资源
活动资源在活动开展中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丰富的活动资源有助于推动少先队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内容的整合性及效果的完整性。活动资源既可作为少先队活动的内容取材,又可作为少先队活动方式的选择。活动资源的开发是对活动社会性特征的体现,也是活动内容联系社会,贴近队员生活实际的有力举措。首先,活动的开展会受到社会文化历史的制约,不同的地域环境,承载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形成了相异的人文特色和风土人情,[8]将不同的地域文化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开展富有民族特色、地域文化、风土人情的少先队活动可以激发少先队员对家乡及生活地区的热爱之情。对校外地域文化资源的运用,一方面可以满足队员生命成长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逐步消除队员参与活动的陌生感并培育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其次,学校是少先队活动开展的主要场所,对学生的影响深刻且持久。激活校内资源,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学校文化,并将这种文化作为开展少先队活动的背景。可以从本校教育传统入手,将学校精神文化融入到少先队活动中,使学校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少先队员的思维特点及行为方式。最后,将社会热点与少先队活动有机结合,也可以使活动资源更为丰富。结合社会热点开展少先队活动,有利于提高少先队员的服务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少年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三)营造丰富环境氛围,保证活动效果
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真实的社会环境,在具体环境氛围里开展的活动可以为少先队员提供真实的情境,发挥队员参与活动的热情,促进少先队员的情感体验。环境氛围的营造包括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的创设。[9]少先队活动物质环境的创设表现在:首先,重视活动材料的投放。活动材料对少先队员有一种暗示功能,能够刺激少先队员参与活动的指向性,活动材料的选择应适合活动主题,切合活动形式,根据少先队员的年龄特点,材料具有层次性。其次,重视活动场地的选取。少先队活动旨在通过实践体验达到活动效果,活动场地不应只局限于教室,应该根据不同的活动类型选择与之相适合的场地,场地的选择要具有变化性和复杂度。最后,重视活动时间的长短。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或者过短,时间过长少先队员会失去参与的兴趣,时间过短可能导致少先队员完不成相应的活动任务,得不到应有的体验而影响活动的效果。少先队员与辅导员之间良好的关系场与对话场的构建属于少先队活动心理环境氛围的创设。少先队活动包含少先队员、辅导员、教育管理者、家长及校外人士等要素,这些要素间包含着动态性、转化性及关系性的特征,营造丰富的心理环境旨在处理少先队员与辅导员间“主”与“导”的关系,[10]以及充分调动家长及校外人士等社会关系,推动活动的顺利进行。少先队活动心理环境的创设应体现少先队员的声音,强调少先队员与辅导员间的对话与协商,不能以辅导员的声音为垄断,体现少先队员的自主性与自动性,倡导平等自由的环境氛围,心理环境的创设要使辅导员与少先队员在精神心理层面达到了解与互动,实现对话交流。
参考文献:
[1] 张洁.浅谈如何开展少先队活动[J].少年儿童研究,2013,(18):52-53.
[2] 丁越华.论体验式教育本质及其应用[J].广西教育职教高教,2012(5).
[3] 叶松庆.当代未成年人价值观的基本状况与原因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7(8):37.
作者简介:王越(1995.07.29),女,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汉族,内蒙古师范大学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专业在读研研究生,研究方向:少年儿童思想意识形成规律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