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9期   作者:卢艺
[导读] 本文从探讨语文学习与兴趣的关系着手,分析现阶段学生学习语文在兴趣方面存在的问题
        摘要:本文从探讨语文学习与兴趣的关系着手,分析现阶段学生学习语文在兴趣方面存在的问题,探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缺失的原因,提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方法:塑造自身形象,发挥教师的榜样引领作用;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兴趣
 
第一节 重塑自身形象,发挥教师的榜样引领作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要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首先应该让学生喜欢你这位语文老师。”[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66]不错,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主要依靠力量,一位深受学生尊崇和敬仰的老师,本身就是激励学生不断向前,不断追求的源泉动力。教师的素养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况且“教育上的错误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这就要求对教师的素养及其培养持严肃谨慎的态度。教师应该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好的形象,发挥教师的榜样引领作用。
         
1.热爱教育,为人师表
         
        具备高尚的师德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养呢?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史才须有三才”,“三长谓才也,学也,识也。”后来一些学者嫌不足,又增加了“史德”一条。时至今日,人才的“德、才、学、识”的要求,对文教工作者来说,仍有深刻启示。但现代教师还应符合时代的新需要,具备以下师德:热爱教育事业,富有献身精神和人文精神;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热爱集体,团结协作;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2.博学多才,爱好广泛
        作为一名教师,还应该具备宽厚的文化素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其能力,促进其个性生动活泼地发展。应当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及人格魅力,春风化雨,最好的教育总是在无形之中进行的。一个有着广博学识、良好修养的教师,必定会受到学生的喜爱,同样,他所教授的课程也会受到学生的青睐。为此,教师应对自己所教学科知识有科学、正确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不出知识性的错误。具体到语文教师本身,则应该具备广博的文化理论修养和文学素养,阅读广泛,多读经典名著,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同时应该注重自己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能从整体上系统把握单元主题,这样才能深入浅出,高瞻远瞩,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语文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一些文学教育都是人性的教育,语文老师所要做得不仅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文学修养、精神气质的积极引导。
         
3.语言优美,幽默机智
         
        毋庸置疑,一个语言平淡乏味、枯燥无聊的人是永远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的。语文老师更加需要运用自己的语言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思考。作为一门人文类学科,语言的魅力在语文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讲好普通话,尽可能地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感染学生,吸引学生。


         
第二节 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1.恰当新颖的导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开始,不仅为成功奠定了基础,而且还给人以无限的希望,让人充满信心。课堂导入可以有很多形式,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越来越多的学校拥有了多媒体教学的良好条件,课堂导入也拥有了各种各样的形式,图片、影片、歌曲、 flash动画,可以说各有千秋,异彩纷呈。
        
        
         
2.摸清找准趣点,坚持过程性评价
         
        “趣点”,顾名思义,就是有趣的地方,能引起学生兴趣、思考,激发想象的“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了解这一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这是找准摸清趣点的前提与基础。同时,教师应该熟悉教材,只有对教材有充分的认识,把握重难点,才能依据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规律找到突破口。
        过程性评价是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提出的。它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这样的评价,可以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种各样的机会,帮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进步、建立自信。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坚持多方面、多角度考察锻炼学生,从评价体系上,共分为三大块,分别是“学习表现”、“任务完成”和“模块测试”。其中,“学习表现”又分为出勤记录、学习态度评价、合作学习评价、积极思维评价以及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这五部分。而“任务完成”又分为书面作业评价和学科活动评价。
         
3.与文本对话,自由发表观点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49]作者赋予了文学作品以意识,把自己的观念注入作品,了解作家的生平经历与所处的时代背景,才能准确地理解文本思想。在《想北平》中,L老师把老舍笔下的动中有静、自由的北平与老舍温和平淡的性格比较;在《赤壁赋》中,结合苏轼的生平经历,把苏东坡豪放洒脱乐天的性格与文中由乐转悲,最终从悲伤中走出的心路历程相对照……L老师是这样开讲本课的:贬谪文学中有一种叫山水文学,贬谪之后能不能将忧愤的心情直接表达出来?不能。他们只能寄情于山水,把山水人格化。你看《永州八记》啊,《始得西山宴游记》啊,是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地理的永州,地理上的西山?诗人处在封建社会,只能把个人情感和生命体验寄情在眼前的山水之中,是与自然很好的契合。郁达夫是心情好,抱得美人归,散散步,磕磕瓜子,晒晒太阳。苏东坡,柳宗元是被贬谪,心情抑郁,在眼前的景物中找寄托。
        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解活动,自由尽情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于漪.给语文教学加点钙[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 何其芳.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M].东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 钱莉.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