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现代社会,创新思维比任何时代都显得更为重要。港报认为,学校应引进一种开发学生创造性的教育方式,提高年轻人思考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更适合信息时代的要求。前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最先提出了“勤于思考的学校,善于学习的国家”的口号。可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探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实施策略。
一、营造创新思维能力的良好氛围
学校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创设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的良好氛围。
(一)善于启发学生创造性的想象能力
想象就是形象思维。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他的创造力就强,他能够把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重新组合,创造出种种新形象,或幻想出前所未有的形象。爱因斯坦就非常重视想象力,他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我们可领悟到一个人的知识是静止的、封闭的和有限的,而想象力是运动的、开放的和无限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激发他们神思飞越,使其处于创造的氛围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启发上下功夫。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鼓励学生参与交流和发表意见,鼓励学生离开课文,提出和解答超出课文原意之外的新问题,发表新见解,做出新答案,帮助他们扩充思想,展开想象,进入创新思维状态。
(二)师生之间保持平等、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
如果一个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不仅是一个教师,而且是朋友,是学长,那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应持有“欢迎质疑、欢迎争辩,欢迎否定老师意见”的态度,同时,要让学生拥有“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的空间。这种平等、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以及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应变能力,这是营造创新氛围的前提,它是一种创造性极强的智力活动。它的随机性表明它是一种教学的艺术,而它又不是没有规律可循的。所有这些离不开对教学实践的丰富积累,理性思考和不断地学习、修炼。
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联系以上,我们明白创新思维的培养要与语言文字的学习有机结合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创新思维产生和培养要有相应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把阅读教学的过程转换为学生主动从课文中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积累经验,才能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开辟广阔的空间。所以,阅读教学中切不可在生字还没有掌握,课文还没有读熟,语言文字理解还不充分的情况下就抓住某个情节加以“发散”,那看似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际上游离了语言文字的学习活动。
(一)鼓励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联系生活经验与旧知,积极展开想象和联想
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联系己有知识经验展开想象和联想,使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信息,联系过去相似的生活经验与旧知,通过想象和联想,把课文中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感人的画面,从而引发创新思维。
学生如果能够在阅读中边读边想,不但会提出和解决理解课文过程中的许多问题,而且会出乎意料地显示他们的智慧。如果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跟给学生,他们思维活跃起来,就不但能够自己发现、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而且有一定的创造性;就不致局限于死记老师讲解的东西,从而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质疑问难、积极求异
创新思维来自质疑。“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毫无异议,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是问号。只有善于发现和指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学生多角度质疑问难,多角度思考问题解答疑难。
学生积极求异,从不同角度提出许多创造性的设想和推测时,往往是良芳并存,这时教师应适时把学生的思维再引导到求同的方向上,找出正确或最佳的答案,这个答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创造性成果。
三、培养创新思维注意点
语文教学中强调“以读为本”但在实际教学中不能一味强调读,甚至让一些无目的的读占去了大量的时间,读固然重要,然而,不加思考的读,恰恰忽视创造力的培养。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学生思维的独创力,主要指反应的独特性,即想出别人所想不出来的观念。也可以说想的问题独特新颖。在新的理论应同中求异,激发同学谈出新的看法。同样的一篇课文、同样的一个事物,能够谈出不同的看法,得出不同的结论,无疑培养了思维的独创力。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我在教学时,不能要求学生答问只能对不许错。有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常与一般学生不同,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近于荒唐,有时不易被老师理解,但认真考虑,他们也有某些方面的道理。老师给予肯定评价,可以调动发言学生及全班同学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发言时消除了顾虑,充满了自信,增强了自我肯定的欲望。
(三)培养思维的敏锐力
教材是为学生学习提供的例子,教学中既要依靠它又不要受它的限制,这样才能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让学生突破教材的束缚,找到新的生长点。这说明学生思维的敏锐力大大提高了。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尊重学生的理解,才能真正做到对学生理解正确的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或理解不正确的循循善诱,启发指导,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保护学生的创造性,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