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是对幼儿园数学教育中的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这两方面进行了阐述。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来自于在操作过程中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行为与活动。因此教师不仅要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指导方法去开展幼儿的数学教育,还更应注意发挥环境的隐性指导作用。让幼儿在生活中和环境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关键词】数学教育;显性;隐形
一、幼儿数学的显性教育
1.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的生活经验及各种事物在头脑中的印象直接影响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而数学教育普遍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因此对于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很容易导致枯燥和乏味。教育学家乌申说:“没有丝毫兴趣的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幼儿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动力。那么,如何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呢?
2.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兴趣
例如,中餐时,请幼儿分碗和勺子并数一数自己组有多少人;又如,在学习“排序”时,可以利用幼儿自身来当学具,让幼儿按各自高矮的规律来排队,使幼儿发现周围环境中有那么多有趣的数字,借以激发幼儿对数字产生认知兴趣,进一步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3.领域整合形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现在的教育教学各个领域相互融合,可以将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如在体育活动“数字抱团”游戏中,教师说出数字5,那五个小朋友赶快抱在一起。并配合报数、计数,或纳入上、下、左、右、里、外、中间的空间概念于动作中。这样,既满足了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巩固了对数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幼儿还非常喜欢。
二、丰富教师的教学模式
1.游戏型教学
《纲要》中指出:“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有利手段。例如,音乐游戏“数鸭子”提高了幼儿对数的理解;结构游戏是幼儿用积木、塑料等几何体进行拼插和搭建;娱乐游戏被用来巩固加强所学的数学知识,如:老师说“小狗第一,小猫排第二,小猪排最后。”按顺序排好,此游戏可改变顺序,反复进行。
2.操作法教学
金斯伯格指出,将幼儿的数学学习建立在具体实物与行动上是无害的,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用操作表现出来。例如,教师用雪花棒、瓶盖摆出各种几何图形,请幼儿来说说有哪些图形,或是请幼儿来摆一摆你知道的图形。充满趣味的操作材料帮助幼儿学会了分类计数,并使他们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
3.探究式教学
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幼儿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事物,提出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学问题,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体会和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中班数学活动《超市》中,我们创设了小超市这样一个情境,为每位幼儿准备了面额小的1元、2元、5元的钱币,还提供了玩具、生活用品、学习用品以及各种零食等作为商品,并在这些商品上标注价格,可以引发幼儿的学习活动:每样商品的价格分别是多少?花5元钱买商品,你可以怎样买?等这样的问题,通过自我探究,发现不同的算式组合方式。
三、数学教育中教师的引导策略
1.给予适时的提示
这是由教师起辅助地位、具有提示和引导作用的策略。当幼儿的学习活动遇到困难和阻碍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幼儿进行提示,使幼儿产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教师适时的提示对幼儿经验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小兔藏在哪里”这一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掌握方位概念,教师可以适当的用语言去引导幼儿清楚的表达方位,理解空间的概念,增强幼儿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2.提供操作的机会
幼儿的学习渗透在一日生活中,教师提供的材料越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幼儿接受知识的速度就越快,越能让幼儿感到抽象的数学其实是可操作且有趣的。例如,在“造房子比高矮”这一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幼儿收集的各种造房子的材料,如鞋盒、书本、小椅子、易拉罐等。幼儿在幼儿掌握比较的基础上将房子从矮到高依次排列,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幼儿通过积极的的自主操作搭建房子。这种在实际操作中让幼儿自己做主的做法,有益于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幼儿数学的隐性教育
1.创设生动的教学环境
教师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将数学知识巧妙地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有意识地为幼儿营造一种生活化、情趣化的教学环境,从而促使幼儿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比如,在中班“认识序数”活动中,可创设一个“小小火车站”,通过让幼儿买票,按照车票上的数字寻找车厢座位的游戏来认识序数。幼儿在这种仿真的、熟悉的活动情境中,会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同时还提高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等。
2.创设丰富的区角环境
数学活动区域的设置在能够让幼儿自由操作和探索之外,教师还要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材料,促使幼儿体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为了让幼儿巩固对图形的认识,教师将各种图形:三角形、圆形、梯形、椭圆形等投放到数学区,让幼儿根据娃娃的嘴型形状,进行“喂娃娃“的游戏,从而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3.创设快乐的生活环境
教师也可以借助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幼儿走进生活,自然、快乐地学习数学。比如,教师利用带大班幼儿去郊游的机会,可以先引导幼儿学看路线图、认识方位,用自然的方法测量幼儿园到超市的距离。这种参观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育价值,教师应及时把握机会,有效利用环境,引导幼儿去探索、发现、体验、感悟。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既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又要推陈出新,打破传统教学,让幼儿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同时,也要注重营造丰富、有趣的数学环境,突出做中学、生活中学和游戏中学。
【参考文献】
1. 赵一仑.无处不在的幼儿数学教育.幼儿教育.2005-11
2.黄胜梅.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引导幼儿探究学习[J];学前课程研究;2007年09期
3.林晓丰.谈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数学的有效策略[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