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出发,以儿童视角为导向,主要分析儿童视角下区域活动创设的困境及作用。提倡以儿童视角为导向,落实儿童本位,加强专业培训,创设互动式的区域环境,让区域环境创设评价视角更加多元化,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儿童视角;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
近些年,随着学前教育政策的改革和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发展,幼儿园课程从关注知识的维度转移到关注幼儿经验的维度。儿童视角作为新的研究取向,随之得到广大学者和幼教工作者的广泛认同。
而相对社会生活中成人的尺度而言,幼儿园设置的区域活动环境要以儿童视角为依据,体现儿童的尺度。寥晓萍认为:“区域活动环境是指教师为幼儿区域活动所提供的条件,包括区域空间和场地的设置、提供的操作材料等因素,还有隐含在环境中的师幼关系、同伴关系及区域学习氛围等因素。”[ 廖晓萍.在生命教育理念下重新认识与建构幼儿园区域活动[J].学前教育研究,2010,(4)]区域环境的创设蕴含着引导幼儿的自主学习与发展,也是有准备的隐性环境。
一、儿童视角在区域活动创设中的困境
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诸多学前教育工作者和幼儿园达成了共识:区域环境创设要从儿童视角出发,体现人文关怀,环境中的每个人都是重要的参与者。区域活动既可以满足幼儿个别化学习的需要,又给予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从而逐渐成为当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方式。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区域活动创设的初衷是为了谁?投放什么材料和环境如何布置等问题容易被误解。以下是笔者针对儿童视角和区域环境创设的看法与理解访谈几位幼儿教师的节选:
L老师:“儿童视角是聆听儿童的心声,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区域环境创设也要体现儿童的视角。但是在区域环境创设时,我们很难落实到工作中。”
X老师:“在环境创设时,我们的思考主要是根据主题进行的,也是想怎么样把区域环境布置得漂亮,分多少个区域可以满足我们班的幼儿活动。”
Y老师:“在区域环境创设时,我们主要考虑的是材料的投放与结构。”
有研究指出:“教师主要根据自己教育教学的方便考虑环境创设,全凭自己感觉评价好看或不好看,较少倾听儿童的建议,也很少顾及儿童的感受,这种做法颠倒了环境创设中的主客体关系,没有弄清楚为谁创设环境以及创设什么样的环境。”[ 杨文.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7):64-66]在活动中,教师往往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布置区域、创设优美的环境、投放大量的材料,却唯独不去向该区域活动的主人询问他们的想法。
儿童视角反对传统教育研究中以成人为研究者所建构起来的话语体系,倡导新的儿童观,主张儿童作为自身生活的专家,彰显其作为研究主体的生活体验和意义建构。[ 陈晓红,李召存.教育研究中儿童视角的发展[J].教育导刊(下半月版),2015(1):15-18]关于儿童视角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将推进幼儿园教育上一个台阶,让幼儿园更加适合孩子成长,为日后生活、学习需要的各种能力做准备。
二、儿童视角在区域活动创设中的作用
(一)教师对儿童视角下区域环境创设的目的把握
幼儿教师普遍认同在儿童视角下区域活动对幼儿成长的价值,幼儿园也在推广区域活动的开展,但是在创设区域环境时,教师在建设区域环境和开展活动时,应牢牢把握对区域环境创设的最终目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唯有如此,儿童视角才能得到以一贯之地落实,让儿童成为区域环境创设的重要参与者,而教师成为辅助者,共同完成,但并不因此降低教师的作用,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要对儿童有更多的理解之同情,例如:墙上吊饰高度要方便幼儿操作、幼儿参与区域环境布置要丰富多彩,提高幼儿积极性,增加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促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提高各种能力。
在区域活动中,要增加孩子学习过程性的学习成果展示,激发孩子们探索的愿望,切忌装饰性的物品过多且繁杂,颜色鲜艳且种类多,这样容易让孩子审美疲劳……诸如此类,都说明儿童视角在区域活动中的重要性。
(二)区域环境创设中材料投放应具有系统性
环境是区域活动的隐性教育手段,包括空间、材料等物质环境及幼儿交往、活动需要的精神环境。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是区域活动实施过程中重要的一个因素。区域环境创设依据对区域活动理念的理解,教师在区域环境创设中对材料投放要有系统的认识,材料投放结构要丰富、齐整并兼顾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在材料投放时,应杜绝盲目跟风现象或者为了丰富区域材料,把所有材料都投放,没有对材料进行研究。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投放的某些材料,教师对材料或玩具的玩法提前研究,并教会孩子玩,材料就不会一直被遗忘在角落,活动就能既受到孩子的喜爱,又能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孩子的各种能力。
(三)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科学管理
区域活动的科学管理主要是区域活动内常规的建立与执行和环境设置的内涵。在开展区域活动中,班级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对区域活动开展起到很好的监督与指导、评价作用,保证区域活动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在活动中,应尊重幼儿的自由但要避免秩序混乱,要灵活但不能随意偏离教学要求,在活动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比如:幼儿收纳整理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在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除了重视活动的形式外,更应该重视环境设置为教学目标服务。在活动开展中,教师应合理利用有限的活动空间,组织引导孩子们玩各种游戏,避免个别区域很多孩子挤在同一个区域,其它区域没有孩子光顾的现象发生。
三、提高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的措施
(一)加强专业培训,落实儿童本位
保护幼儿的权利,尊重幼儿的选择,鼓励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在活动过程中,倾听、重视幼儿参与、回应幼儿的问题、了解教师的现实困境。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大多的专业培训、教研是以“开会、讲座”的方式进行,方式比较单一,教师的参与性比较低,积极性不够。为此,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提升教研中教师的专业地位,让教师成为教研活动的参与者;重视教师的在职继续教育,提供专业培训的平台,不断地学习本专业学术前沿理论,做到基础扎实,知识不断更新,并跟实践紧密结合。开展“师徒结对”、参与式教研、定点指导等学习共同体,发挥专业培训的功能,在日常工作中渗透教研的实效,幼儿教师逐渐养成研究的习惯,自觉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二)以儿童视角为导向,创设互动式的区域环境
幼儿作为区域活动的主体,尊重幼儿活动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确保幼儿有表达自我的机会,把主动权还给幼儿,给予他们分享活动收获的机会。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和材料、幼儿间、幼儿和教师之间进行互动,主动的选择游戏材料和同伴进行探索与学习。高瞻课程模式计划-工作-回顾的区域三部曲,让幼儿真正成为区域活动的主人,幼儿都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回顾分享中,我们一起回顾自己的活动过程,在自己和他人的分享中获得经验。由此,以儿童视角为导向,在区域环境创设时我们要引导幼儿做计划,提供工作的平台,并及时的回顾与分享。
(三)区域环境创设评价视角的多样性
在访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幼儿园的区域环境创设评价指标比较单一,评价主体仅限于成人,忽略幼儿的实际感受及主人翁的精神。由此,评价主体可以是幼儿和成人共同参与评价,基于区域的教育现场,依据实际情况制定评价指标,而不是“一刀切”的评价表,为教师提供在活动中需要观察的重点,以便教师在教育现场对幼儿的学习进行持续性评估,以此成为评价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部分。此外,可以借助高效科研力量,研发量化计分程序的学前儿童数学发展评价指引,在自然的学习环境中让幼儿完成熟悉的任务,在真实的场景中收集信息。
以儿童视角为指导,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促进幼儿互动式的同伴学习与发展,能够主动探索、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同时为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给予幼儿有效的观察与指导。
参考文献:
[1]王亚敏.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区域活动评价环节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9):35.
[2]许银玲.谈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27.
[3]夏菲.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的有效策略研究[J].幼儿教育,2020(07):142.
[4]时英恺.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物质环境创设研究—以长春市某幼儿园为例[D].长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5]周倩岚.区域活动中教师角色定位的个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