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初探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9期   作者:陆家积
[导读] 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各行各业都开始利用这项技术
        【摘要】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各行各业都开始利用这项技术,同样,信息技术也渗透了教学课堂,一些小学语文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上使用了微课。微课的特点是时间很短,具体的阐述了某个知识点,因此针对性很强。笔者针对微课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微课;使用;有效性
        一、什么是微课
        所谓微课,指的是一种以教学视频为主,将课堂知识点作为阐述重点的短视频。其时间非常短,只有8到20分钟。教师依据不同的课文,可以录制不同的微课视频。微课的特点是针对性强,突出重点,短小精炼,其突破了传统教学的限制。通过播放特点鲜明的微课,能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课堂知识,提高教学的效率。如今,微课已经成为了促进教学的一种常用手段,其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使得效果也更好[1]。
         二、微课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现状
         (一)运用的时机不合理
        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微课,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的效率。然而很多教师对微课的运用都不合理,形式内容也非常单一。一部分学生由于微课缺乏课堂氛围,所以难以提起兴趣,教学效果也不好。这主要是因为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高,对课堂的把握也不够。微课属于一种创意性很强的教学模式,由之前的互动转变为个人展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2]。在应用时教师如果不把握好微课在教学里的使用,以及具体的时间,就会导致学生产生“看稀奇和热闹”的心态,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二)运用的频率很低
        微课属于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所形成的时间不长。如果教师缺乏一定的经验,那么就不能合理利用微课。此外,一些年长的教师习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操作并不熟练,甚至对微课教学并不认可。最后,虽然一些教师已经将微课运用到了课堂上,但是却没有在课前、课后、拓展活动中使用微课,所以使用频率不高,同时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微课制作质量很低
        从目前看来,教师制作的微课质量普遍不高,而且参差不齐。尽管大多数教师都已经了解了微课,而且能完成选题、设计、教学等方面的工作,但却存在很多问题。其微课内容的制作,仅限于教学知识的整合,缺乏对课堂的拓展和延伸。此外,由于教师的制作水平不高,所以存在拍摄镜头缺失、画面不清晰、声音不清楚、知识阐述不明确等问题。为此,必须对教师进行这方面的培训。
         (四)微课的定位不明确
        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在深度和广度上可能不够,普通知识点的学习,仍然要以课题传授为主。而且一些容易理解的知识点不需要画蛇添足的制作微课,微课的制作非常繁琐,需要耗费大量精力,所以微课的定位仅仅只是“解惑”,而非“授业”。但很多教师没有对微课进行明确定位,其过分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微课制作的非常“炫目”[3]。这样一来,导致学生只注重微课展示出来的外在效果,忽略了课堂实际内容。所以教师要明确微课的定位,在制作课件时,要突出知识重点,避免繁琐而花哨,尽量达到“精”、“简”的目标。
         三、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运用
         (一)利用微课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在过去,小学语文教学主要采取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既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果在其中使用微课,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更好的开展微课教学。举个例子,在学习《小兵张嘎夺枪记》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要借助微课视频来阐述当时的社会背景。但要注意避免枯燥和乏味的讲解,通过有趣的视频阐述,促使学生对这篇课文阐述兴趣。学生在观看了微课中对社会背景的阐述后,教师可让学生发表自己内心的看法,鼓励学生说出对当时社会背景的了解。这样一来,不但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同时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再举个例子,在学习《詹天佑》这篇课文时,文中詹天佑根据不同地形设计了两种凿井法以及“人字形”线路,学生可能无法理解。为此,教师要借助微课,展示出“人字形”的线路[4]。先展示出完整的地形图像,伴随着火车的鸣笛声,一辆火车下山而且前推后拉。上山时后拉前推,朝着前方驶去。微课所展示的视频生动形象,帮助学生了解到“人字形”的线路,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利用微课来查缺补漏、突破难点
        在上课前要预习,教师需要将新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制作成微课视频,让学生观看。微课属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助工具,可以用来查缺补漏、突破难点。举个例子,在讲解“被字句和把字句”的时候,要先阐述知识,然后再进行测试。一些学生在转换方面存在困难,针对这样的问题要进行详细讲解,然后再进行二次测试。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微课视频,将知识难点放入到视频中,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从而掌握知识点。
        再比如,在学习《桂林山水》的时候,文中将桂林的山比喻成老人、巨象、翠绿的屏障、新生的竹笋。教师可在网上找一些相关的图像视频,制作成微课,然后展示给学生。这样的视频非常直观和生动,能展示出比喻句文体的特点。将比喻句的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比喻词、以及比喻体(打比方的事物)进行合理的展现,能促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而且通过各种音频阅读,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比喻句对增强课文语句感染力的作用。也因此,学生的感受会更深。
         (三)利用微课来进行拓展和延伸
        语文是一门具有开放性的学科,必须要进行延伸和拓展,促使语文学科被引向更加宽广的现实生活空间,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效果。举个例子,在学习《北大荒的秋天》时,教师需要和学生一起动手制作寻找秋天足迹的微视频,促使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能走进大自然感受秋天的气息,并且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秋天。
        通过将学生的思维延伸至课外,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去真正感受秋天,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此外,也可以让学生课下搜集一些关于作者描写的秋天诗词,将这些诗句和自己喜欢音乐放在一起,制作成小视频在班上展示。然后再鼓励学生们对这些秋天的诗词作品进行讨论,不但可以从中感受到秋天的美,同时也能在分析和讨论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5]。
         (四)利用微课来深化语文知识
        小学生的阅历较少,认知能力不高,所以可能无法理解语课文内容所表达的含义和情感。举个例子,在学习《长城和运河》的时候,很多学生没有见过长江、运河,仅仅只是单纯依照课文里的内容而进行想象,比如长城如蜿蜒的巨龙,运河就像一条丝绸。学生缺乏真实的情感体验,感受不到祖国山河的伟岸。但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展示出真正的长城和运河,再结合相应的典故来介绍运河、长城的产生、发展历程。这样便能深化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总结与体会
        如今,社会经济在大力发展,多媒体技术也被运用在了教学中。所谓微课程,也就是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促使图片、视频、语音互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这样的方式,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徐亮.浅谈微课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9(04):120-121.
        [2]包志鹏.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及对教改的作用研究[J].学周刊,2019(08):148.
        [3]连素云.微课教学模式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案设计[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12):89-90.
        [4]刘静.“微”言也大义——谈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观察,2018,7(24):115-116.
        [5]欧小慧.如何利用微课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2):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