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小学计算教学中,我们既要继承传统计算教学的扎实有效,也要发扬课改中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要冷静思考计算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与课改教学中总结经验,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 小学计算教学 实践
在一次“以计算教学为主”的课赛准备中,我反复思考:计算是数学的基石,貌似简单,实则很难:难教、难学、难把握。在反复的请教、磨课、反思中,我总结出一点点规律:计算教学的基本模式是“课前准备——算理讲解——得出计算法则——巩固练习”四环节,重复操作形成计算技能。学生因计算的枯燥,而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心理。要改变学生消极的学习现状,关键在于一个字“趣”。“趣”在哪里呢?在生活中,在孩子们的世界里:眼里、心里、脑袋里。
一、吸引学生,调起兴趣
我们知道,教材编写的计算题都是经过处理的常规习题,不少题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日常生活情境,容易使学生感到遥远、空洞、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厌倦心理。首先,我们要对教材中的计算题做一些改编,创设学生喜欢的、有生活气息的、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情景题,让学生产生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欲望,而要达到目的就必须经过正确的计算。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到计算的必要性,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参与计算的积极性。如我设计《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以学生喜爱的动画片《熊出没》中熊二传递好消息为主线,课前用小苹果版的熊出没主题曲激趣,再以声形并茂的熊二过河来回顾旧知,学生的童心被充分的调动,既让学生入戏又让学生入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其次,把计算教学与现实生活中的游戏结合起来,在游戏中提炼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学习的现实意义。从而把枯燥的计算学习与解决一个个有趣的游戏任务结合起来,给计算教学增添浓郁的童话色彩和现实意义。比如教学《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后,为了强化笔算的计算方法,我设计了“非常6+1”的游戏环节:选择算式计算正确后,有一次砸金蛋的机会,金蛋里有的有奖品,有的没有。课堂气氛之活跃没法形容,教学由教师想教变成了学生想学,师生角色转换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充分展现。
二、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算理研究的是为什么要这样计算,算法研究的是怎样计算。计算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个得数、一个结果,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关于《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致国民的一份报告明确提出:“今天一个其数学本领仅局限于计算的人,几乎没有什么可奉献于当今的社会,因为廉价的计算器就能把事情办得更好。”所以,在当今的计算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学会计算,而更要注重让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主动参于到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去。
当我们创设了一个好的情景,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也就是说当学生对本节课产生了兴趣之后,接下来我们就该讲“理”了。但是这个“理”不是老师讲给学生的,而是要让学生去主动探究,自己理解算理,归纳总结得出算法。因为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于到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去,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进一步把知识内化到头脑当中。
如:竖式计算“24×13”时,我设计了一份点子图帮助分析:共有13排点子图,每排有24颗点子,再以动画形式将13排点子分成10排和3排,学生很自然想到了先算零头3排:24×3=72,再算整10排:24×10=240,最后把两次的积相加:240+72=312。经过直观演示,学生明确了算理,同时也总结出了算法。
三、算法多样,重视优化
一位一年级的数学老师问他的学生:“21-12应该怎样计算呢?”孩子们你看我我看你,终于有一位小女生说:先用21里面的2个十减去12里面的1个十剩得10,再用10减2等于8,最后8加上1等于9。也许我们觉得这道计算再简单不过,没必要这么复杂。但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可以把退位减法转化成如此复杂的口算来完成,可见这位学生对数的“分”与“合”理解非常透彻。很多数学老师反映,现在的计算真难教,一个简单算式左分右分,左凑右凑,直接来个竖式就完成了,干嘛走那么多弯路?我们发现在走弯路过程中,学生已感受到了多种多样的计算方法,同时在对算法的比较中发现了最简便最直接的计算方法,这就是知识的生成过程。而这种在实践和对比中得到知识的教学法,老师们都嫌麻烦而省略。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动脑,会比较,多角度的去解决。
计算教学虽说计算的结果是唯一的,但是计算的方法却是多种多样的,所谓条条大道通罗马,教学中还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比较,体会,感悟,交流各种方法的优势,而且教师还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才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一次,我儿子口算13-5=( )时,我听了她计算的全过程:5-3=2,10-2=8,所以,13-5=8。我非常震惊:个位上的3减5不够尽然可以5减3?我不假思索的说错了。儿子辩解:3减5不够差2个,10里面再拿出2个就只剩下8个了。是呀,这种算法不符合常规,但也没有错误呀。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并不要求他们一定按照老师的思路一点不差的算下去,要鼓励他们有自己的算法,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去发现,并应用于实际中的成功感,从而认识到计算不仅仅只是机械的练习,其中也有无穷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四、掌握算法,形成技能
传统的计算教学只注重计算结果,忽视算理的推导,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算对、算快的层面上。而现在课改中我发现计算教学又到了另一个极端,太重视算理,而缺少计算方法的提炼,导致算理很突出,算法不扎实,学生计算技能不够熟练。我认为“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形成技能”三者应该是并重的,他们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理解算理、指导算法、形成技能、巩固算理。所以,我认为在学生明确了算理以后一定要进行有效的练习,强化算法,形成纯熟计算技能。
有效练习设计要富有层次性。内容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围绕教学重点,有效开展练习。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基础练习——针对练习——改错练习——对比练习——变式练习——生活问题——提高练习。当然根据不同情况可以进行删减。
?总而言之,在计算教学中,我们既要继承传统计算教学的扎实有效,也要发扬课改中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要冷静思考计算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与课改教学中总结经验,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真正使计算教学做到扎实有效。
参考文献:
【1】张敏.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 教育界, 2017, 000(032):70-71.
【2】崔晓玲. 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 新课程学习(上), 2014(11):40-41.
【3】徐海明.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J]. 新课程(小学), 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