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动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填鸭式”教学的瓶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够满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教学要求。基于此,本文从互动情境创设、小组互动模式的构建、多元互动评价的实施三个方面深入探究了互动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策略,以期为互动式教学的有效开展积累经验。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小学数学;主体性;运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按照教师安排的任务和活动开展学习,虽然也能够达到一定教学效果。但学生的多元潜能未能得到有效挖掘。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发展学生适应终身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和能力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所以,如何有效改善传统教学现状,突破瓶颈,创新教学方法便成为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重要任务。互动式教学强调了生生和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更体现了主体之间的合作、评价和创新。为此,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对互动式教学在课堂的运用策略进行了分析。
一、立足教材特点,巧妙提问创设互动情境
问题是探究的索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有效挖掘学生的思维恰能,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提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提问的主体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教师立足教材内容特点,以问题为索引,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而学生也可以根据学习内容提出疑问,解决对知识的疑惑不解。可见,两种提问方式都能够在课堂中搭建一种互动情境,连接教材、教师和学生。但在问题时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互动式课堂情境的价值,提问应该注重两个原则:启发性和随机性。
比如:在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平行四边形》这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明确了解它的基本特征,并能判断平行四边形,测量并画出它的高。在课堂伊始教师设计了拼图游戏。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准备学习工具和材料。教师提出“你能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出不同的图形吗?”学生们参与拼图游戏后。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设置互动问题“谁愿意把自己的发现和大家分享一下呢?”此问题建构了师生和生生互动的情境。有的学生说拼出了三角形,有的则拼出了正方形。这时,教师适时导入话题“还有其他的拼法吗?大家想想。”巧妙地引导性问题让学生自主进入了合作讨论的氛围。学生们经过讨论和尝试最后又拼出了许多不一样的平行四边形。随后,更有学生主动提问“平行四边形是不是就是由两个相同的三角形组成的?不用三角形,用两个正方形或者长方形能够拼出平行四边形吗?”学生们的自主提问更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和讨论。拼图游戏既让学生对各种平面图形有了直观的感性认识,也激发了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学习兴趣。教师的适时提问和学生的自主提问活化了课堂氛围,搭建了互动情境,更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对教材内容有了深刻并全面的理解。
二、结合学生个性,小组合作实现互动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能够充分适应新课程理念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要求。通过创设小组合作活动,教师不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更能够在小组合作中释放学生的个性。而借助小组合作环境,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通过学生独立分析、探究、实践、质疑、创造、讨论和评价等方法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比如: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这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并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教师选择以实践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首先,让学生摸一摸身边的物体,学习并了解物体的面积。
尝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活中物体的面积指的是什么?这一环节为开展互动式小组合作活动创设了良好氛围。接下来,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需要通过实践探究比较物体面积的大小,并收集集中比较方法进行分享。每个小组学生都通过观察、涂色、测量和对比,感知图形的面积特点。其中,对于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比较,学生能够快速找到几种比较方法。而对于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比较,就不能仅依靠观察作出正确判断。因此,教师决定借机强化组内学生的互动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散思维想办法进行。而通过学生不断尝试利用观察法和重叠法比较后,开始尝试用直尺测量边长,但由于对面积计算方法还没有完全掌握,因此测量法也不能满足学生对面积比较的需求。这时,教师适时加入到小组合作讨论中,并提出了以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各自来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学生们的思维得到启发,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也有所提升。在接下来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小组内学生的合作探究和互动讨论,最终确定出几种比较图形面积的方法。最后,每个小组内学生代表还对几种面积比较方法进行了对比评价。可见,小组合作的情境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了桥梁,更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了条件。
三、借助拓展学习,互相评价挖掘多元潜能
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发现并解决生活问题,并将生活融入数学课堂的途径,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良好数感和观察能力。而衔接数学与生活的方式可以是课后拓展作业,也可以是数学日记等。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体现数学与学生、数学与生活以及学生与生活之间的互动过程。并利用互动式学习充分挖掘学生的多元潜能。
比如:在生活中学生能够接触到的实例有很多,但需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收集、分析并整理数学信息的能力。这就是良好数感的体现。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数感,教师在课后拓展学习环节巧妙地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设置了“数学日记”的作业。学生们尝试以数学问题的方式每天记录自己生活中发现或经历的现象。大多数学生会记录与父母一起购物的片段。例如:一位学生记录“今天我买了5个练习本,每本5角钱,给了老板3元钱,她找回了5角钱。我们今天坐公交车去游乐场,在A站时车上一共有32人,经过B站下去3人,上来5人,经过D站时下去3人,上来1人。然后公交差到达游乐场站,车上一共还有32人。”等等这些生活片段。最后学生经过日积月累,根据不同单元内容发现并记录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现新知识并产生新知识的过程,打破了学生对数学概念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其次,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日记”都各不相同,在课内或者课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互换日记积累知识,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自己的日记中选出几个典型的案例。每个学生都选出几个典型或者不会的数学问题,然后学生们之间针对不同数学问题展开互动讨论和探究。互动讨论和探究的过程是释放学生自主个性,挖掘学生多元潜能的有效途径。学生们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和评价,充分发挥了教材、学生、老师和生活之间的互动渗透价值,为培养学生的良好数感、自主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教学,可以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加强教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本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小组合作和设置拓展学习作业的方式,突出了各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更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多元思维潜能。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立足课改理念和教材要求,遵循学生个体发展,恰当运用互动式教学创新教学结构,努力挖掘并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禹.浅谈互动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赤子(上中旬),2017(02):234.
[2]庄宗蒜. 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A]. 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2.
[3]王文波. 互动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N]. 山西青年报,2014-03-09(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