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全面性保证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9期   作者:徐光磊
[导读] 考虑到农村地区学生的种种客观因素,班主任教师在农村地区的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需要更加注重自身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全面性
        摘要:考虑到农村地区学生的种种客观因素,班主任教师在农村地区的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需要更加注重自身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全面性,要充分发挥出自身对学生的引导、组织与管理等各项教师职能,在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中关注到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学习、处事以及班级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状态与细节,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管理下健康、积极的度过初中阶段。
关键词:农村地区;初中班级;管理工作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与意识的发展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念确立的重要时期,同时初中阶段也是学生人生中重要的过渡时期,因此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农村地区的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教师不仅需要考虑到学生自身处于成长阶段中的心理性质,还需要特别注重外在环境与客观因素对学生造成的影响,站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观点之上思考农村初中班级的管理策略,以此强化自身对学生的各项职能,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全面性。
一、发挥引导职能,做好学习管理工作
1.引导学生制定计划,统筹学习规划
        学习仍然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班级生活中的重要任务,相应地对学生的学习管理工作也是班主任教师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首要任务。由于农村地区对教学理论内容的忽视,导致大部分农村班级中的初中学生并未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常常缺少对学习目标的规划与计划,导致学生的学习活动缺乏相应的组织性,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为此,班主任教师在农村地区的初中班级学习管理工作中应首先引导学生制定出科学的学习计划,辅助学生完成学习规划的统筹安排,以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助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例如笔者在农村地区初中班级的管理工作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实践的规划并不符合科学的学习方法,导致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缓慢,为此笔者特意组织班级学生利用班会课的时间进行了学习计划的制定。在学生学习计划的制定过程中,笔者向学生反复强调了劳逸结合、学习时间的连贯性等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在学生制定时在班级中对学生的计划进行巡查。在巡查与查阅学生的具体计划时,笔者细心地考核学生学习计划中时间安排的科学性,并及时的在发现问题后辅助学生进行时间方面的订正,帮助学生切实的制定出科学的学习时间规划。在教师的辅助下,班级学生都能较好的依照科学的学习方法制定出符合自身学习状况的学习计划,并在计划的约束下更好的投入到未来的学习中。
2.引导学生学习减负,关注心理状态
        随着初中阶段学习科目的增加以及学习任务的日益紧迫,学生难免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学习压力,加之农村地区的初中教育体系中常常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学生常因压力的堆积而滋生厌学、惰学等不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心理。为此,班主任教师在农村地区的班级学生学习管理工作中应该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素养,给予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多的关注以及时的发现学生的心理压力,及时引导学生排解压力,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习心理,以此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较好的心理环境。
        笔者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日常学习环节中的状态保持关注,并经常向任课教师进行良性的沟通,以此获取学生的学习状态,以便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学习问题心理。例如部分农村初中班级的学生由于未曾接受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一次考试失利后就会出现丧失学习积极性的不良心态,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明显地出现下滑现象,笔者在对学生状态进行分析后及时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以专业的心理知识帮助学生分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学习心理压力,及时解决心理问题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环节中去。在学习管理工作中,教师还应该尽可能地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能够以充足的理论知识面对学习压力,为学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发挥组织职能,打造和谐团结班级
1.融入学生日常实践,转变师生关系
        打造和谐融洽的班集体,教师首先应该以身作则通过调整自身的心态对班级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进行调整,通过融入初中班级中的学生群体促成融洽师生关系的成型。在农村地区的初中班级中,教师应该首先转变自身在学生心中固化的严苛的教师形象,以亲切的言语和友善的态度融入学生在校园日常生活中的实践中去,通过以身作则地组织学生完成实践以及在实践中与学生友善的交流互动融入学生的群体,成为初中学生的朋友,实现固有师生关系的转变,使融洽的初中班级生活从师生关系开始建立与成型。
笔者在农村地区的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时常注重自身在班级中的言行举止,并时刻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方式,以友善的姿态融入学生的班级生活之中去。例如在组织班级学生开展班级的日常值日工作中,笔者经常会与学生一起进行班级、卫生区卫生的清洁工作;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笔者也会友善的向学生提供帮助,帮助学生一起思考解决的方法。通过笔者日常相处时的所作所为,能够有效地化解学生心目中固化的严苛的教师形象,让学生真正地接纳教师、认可教师、亲近教师,和教师真正地成为朋友。转变师生关系,不仅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管理,辅助学生的学习与校园生活,还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组织,以师生关系为基础带动班级的和谐相处。
2.组织学生团队活动,提升班级凝聚
        学生是初中班级的主要构成角色,也是班级中的主体,提升学生之间的凝聚力才能更好的促成班级凝聚力的提升,构建起和谐融洽的班集环境助力初中学生的成长。为此,在农村地区的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应该发挥自身对班级学生的组织职能,组织学生开展团队合作类型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团队氛围。在活动中,学生能够切实的与同学之间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提升彼此之间的凝聚力,为和谐班集体的建立创造积极的条件。
笔者在农村地区的班级管理实践中即常常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团队活动,以此为学生创造出合作的环境,为班级凝聚力的提升打下基础。例如在笔者组织开展的班级小组手工竞赛活动中,初中学生在小组的环境中需要切实的通过与同学长期的交流讨论以及团队的磨合协同才能实现手工成品的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班级学生通过经历小组磨合交流的过程,一起协同合作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与联系性。通过不同小组、团队竞赛的组织,班级学生的友谊日益提升,渐渐形成了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班级,构成了和谐的初中班级体。
三、发挥管理职能,打造科学制度机制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一直存在于社会中的各个领域之内维持着社会中的纪律,在班级生活中同样有着班规制度的存在,作为教师管理职能的延伸,起到了约束班级学生行为的作用。在农村地区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心理因素,教师在班级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对班级制度所提出的建议,采用民主的方式确立班级中的具体制度,以此保证班级制度在班级范围中的执行效力,辅助教师对班级学生的管理工作。
        由于农村地区的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对于班规的形式接触得较少,因此笔者在初中班级的管理工作中首先列出了一份涵盖范围较广的班级制度并利用班会课的实践展示在了学生面前。在课堂中,笔者鼓励班级学生针对班规提出自己的意见,或是提出另外可行的措施,激发了学生激烈的讨论。在一番讨论后,班级形成了一个科学、可行的班级制度,因为班级学生都是班级制度的参与者,学生都更加积极的接受班规中的措施,并形成了互相监督的效应,使得班规在教师的管理职能运作中起到了较大的辅助作用。
        管理农村地区的初中班级,班主任教师不能一味地运用以往的管理策略,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主观心理因素与农村地区的客观环境因素对管理措施进行创新与革新,通过科学性、时效性兼具的教学策略最大化地发挥出自身在教育工作中的各项职能,以此保证对学生管理的全面性。
参考文献:
{1}罗国松.农村初中班级管理探究与对策分析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6(50).
{2}肖雪华.农村初中班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长江丛刊,2016(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