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础英语教育改革走过了从“双基”到“三维”再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三个重要阶段,这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必然。每一次教学改革都是一个继承与完善的过程。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英语课程承担着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核心素养为主导,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知识、能力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形成整合的、跨学科的、可沉淀和可迁移的素养。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作为英语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强调了“立德树人”与英语课程之间的对应与关联,突出了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英语课程作为实施、推进、落实核心素养的主要载体,教师们又应该进行怎样的理念更新和课堂教学改革呢?笔者认为教师应从课堂、教学和评价方面做出三大转变。
一、从“教师主导”到“学生主体”。
传统的英语课堂,主要是教师作为主体进行授业解惑,学生则作为被动的知识消费者,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流水线一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更忽略了学生独一无二的生命个性和学习特质,与因材施教南辕北辙。日本教育家佐藤学认为,如果19世纪和20世纪的老师是“教的专家”,那么21世纪的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行为的设计者”。教师必须改变单一的讲授角色,成为多元的辅助角色,从“教学主导”走向“学生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认真分析学生,观察他们的共性和个性,了解他们的长处与不足,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以核心素养为指导,制定出更有效的“本班化”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洞悉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精神活动,知识和情感不是简单的物质传递过程,而是源于具体情境的运用和灵魂深处的共鸣,“投其所好”更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从课堂的主导者变为组织者和观察者,把课堂交给学生,组织他们有效地进行个体学习和思考、小组探究与协作,充分认识英语教学活动首先是学,然后是教,以学促教,以教督学,“教”始终为“学”服务。
二、从“任务分解”到“单元整合”。
人教版英语教材是按单元和话题进行编写的,目前很多教师的课堂上,英语的听、说、读、写等技能常常被分割成独立的或关联不大的板块进行教学,强调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模式造成了知识的碎片化,学生常常知其义而不知其用,语言知识和日常生活脱离,甚至学成了哑巴英语。王蔷教授认为,英语教学应该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整合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知识和学习策略。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关注主题意义,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而不是去关注某一个篇章、某一个段落或者一个词汇。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结合课程六要素,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来确定学习需要和任务难度和梯度,在整个单元教学的统筹安排中不断去拓展主题意义,引导学生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围绕主题不断深化和拓展认知,实现语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教师深度研读语篇,把握好单元的核心任务。语篇是英语教学的基础资源,它赋予了语篇学习主题、情景和内容,并以其特有的内在逻辑结构、文本特征和语言形式组织和呈现信息。如果忽略了教学的核心内容,意味着丢掉了学科育人的平台,也就无从落实核心素养。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求教学设计从整体到部分再整合,注重听说读写不同课型之间的关联性、整体性和发展性。前一课时是下一课时的铺垫,下一课时是前一课时的延伸,在螺旋上升的递进中逐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三、从“知识评价”到“综合评价”。
教学评价对“学”与“教”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过去的英语教学以应试为指挥棒,考什么就教什么,教师主要以学业成绩来评价学生。如果以“分数”为评价方式,教师和学生都会被动地围绕考试的怪圈走不出来,这显然不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选拔标准。因此教师必须从传统的“知识评价”走向指向核心素养的“综合评价”。
《新课标》指出,“评”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以评价目标为导向的多种评价活动,以监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测教与学的效果。教学评价应该是促进学生学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手段,而不是“学”与“教”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树立科学的评价意识,从关注学习结果到到关注学习过程,从关注标准答案到重视多样化答案,从关注学生的考试到关注学生素养的培养,从重选拔性评价到重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兼而有之。
王蔷教授指出,要想发现和解决深层次或核心的问题,课堂教学评价必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关键。教师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原则,设计和组织丰富多样、贴近真实生活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和活动的主角,并提出具体的活动要求和设置具体的评价标准,这样学生的活动有目标,教师的评价有依据,体现了教学活动和形成性评价合二为一的特点。
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多元智能理论,琳达·坦贝尔等人在《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中提出,教育工作者应当发现每个孩子的天赋,倡导用多元智能来指导教与学的同时还强调用多元智能来评价学生的发展。所以课堂上的教学评价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又要关注个体差异,通过启发学生的思考到评价学生的成功,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充满自信。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求教师以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在新的形势下对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进行思考和探索,关注教育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元素,加强知识以外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求教师构建符合时代特点的课堂教学生态文化,让学生融入社会、走向自然、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互动。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了,教学行为科学转变了,教师与学生才能教学相长,我们才能更有信心期待未来的学生具备时代所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梅德明,王蔷.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4:14.(还有134页)
[2]梅德明,王蔷. 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高中英语新课标解析[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112-113.(还有55页)
[3]琳达·坦贝尔,布鲁斯·坦贝尔,迪伊·迪金森.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