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让新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初中的学习进度、发展变化,就需要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与引导。这不仅能够保障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态度,对学生今后的生活与学习有很好的帮助。对此本文将以细节出发,分析初一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办法,旨在让更多初中教师了解到班级管理有效思路。
关键词:细节;成长;一年级;初中;行为习惯
前言: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生是最优秀的。不过优秀的学生不仅仅要在成绩上拿到优秀,同时要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想素养上足够优秀。初中阶段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此时学生大多比较叛逆。如果该阶段教师忽视学生行为习惯引导,让学生沾染上了恶习,将很难纠正。对此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行为特征,有规则、有规律的引导学生行为习惯。
一、培养动手能力
学生本身比较好动,对于世间万物充满了热情。初一学生仍旧没有摆脱孩子的稚嫩,喜欢动手、喜欢动脑是最为基本的特征[1]。可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对学生的保护要素过多,初一了仍旧对孩子进行包办,比如给孩子穿衣、给孩子洗头。学生平时只需要学习,家里的叠衣服、叠被子、刷碗学生统统不参与。对于这种现象,教师一定要主动和家长沟通,站在统一战线,一同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动手能力。初一阶段,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平时多布置一些家务劳动作业,在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懒惰、在家中不作为的不良习惯。做家务看起来是小事,但是对于学生的健康、心理成长具有重要意义[2]。做家务能够让学生形成感恩意识、关爱他人习惯。经常动手做家务还能够锻炼身体、锻炼大脑。
二、培养学习习惯
如果学生拥有良好学习习惯,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就有了保障,对其今后的发展成长导向意义显著。所以初中阶段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知识非常简单,学生即便在家不学习,只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课考试拿满分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初中阶段则有所不同,初中阶段,如果学生平时没有良好的预习、复习过程,那么因为知识比较复杂,关联性比较明显,学生在考试中就无法获得好的成绩。初中阶段需要教师在初一时期就做好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平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对知识建立一定的了解,并且预习本身就对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有要求,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当前很多教师教学都会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及微课教学资源,学生利用这些渠道还能够养成合作学习意识以及信息搜集能力。预习以后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跟上教师进度[3]。平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多反思,将错题记录在错题本,平时多看一看常错题目,巩固知识,减少类似问题的出现。
这种行为的养成能够减少学生未来犯错的频率。
三、培养学生课堂习惯
初一阶段学生正处于叛逆期,站没站相坐没坐相,远不如小学时期好管,高中时期懂事。要强调的是,学生的行为习惯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教师需要做好引导,让学生能够明白自己的问题。当然因为此时学生叛逆期,所以会出现抵触情绪。故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多和学生沟通。并且教师要突出自己的榜样力量、榜样作用,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教师平时要多鼓励与刺激学生,让学生在教师“捧”的过程中,不断约束自己的行为。比如课堂发言要举手。
四、培养阅读习惯
对于学习来说,阅读是非常重要的过程,有了阅读的过程学生才能够吸收知识,掌握知识内涵。平时教师需要重视学生阅读习惯养成,让学生形成阅读兴趣。当然考虑到初中阶段学生一般自制力不强的问题,教师可以用小组阅读方式,也就是通过小组成员的互相监督,保障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彼此支持、彼此激励,在共同合作中保障学生能够认真阅读、热情阅读。平时让学生做好组内交流、书籍分享和经验沟通。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收获更多阅读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五、培养文明习惯
做人的基本就是懂文明讲礼貌,将学生培养为学才兼备的人才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学生从小就要学会如何使用文明用语,平时和他人对话的时候多用对不起、你好、谢谢、麻烦您了这些词语。做一个懂得如何待人接物的学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初一阶段学生十分叛逆。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养成文明习惯、文明素质,那么学校的欺凌和打架事件也会得到很好的控制。
结语:要强调的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需要长期的坚持。初一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日常生活有很多陋习。教师平时一定要和家长沟通,从不同角度进行工作。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素质,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在耐心讲解、不断督促中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潘冰.浅析借助儿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J].学周刊,2020(04):108.
[2]周秋丽.培养良好习惯 促进健康成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19(33):20.
[3]华伟超.初中体育课堂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