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明上河图》和《东京梦华录》为主体,探寻北宋汴京的社会风貌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9期   作者:蔡燕华
[导读] 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漫长,在这其中北宋政权通知了167年,期间经济繁荣
        摘要: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漫长,在这其中北宋政权通知了167年,期间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风貌形态异常丰富,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具特色的发展时期。后人针对北宋历史时期的研究主要围绕北宋汴京开封府展开,它是北宋都城,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本文则希望通过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与南宋作家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来窥探、探寻北宋汴京的社会风貌,追根溯源它曾经的繁华一面。
关键词:社会风貌;城市经济;城市体育;主体;文学;绘画

        世人在谈到中国古代12世纪时就会想到当时繁盛一时的北宋时期,其中有关城市生活记载最为详实的当属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而在图像资料上堪能与其匹配的自然是《清明上河图》。二者结合,相得益彰,可以讲在某种程度上二者可以组成完整的历史资料,从图像到文字详尽记载了北宋汴京的一草一木,它们的考史价值是极其巨大的。
一、北宋汴京的社会经济风貌探寻
经济是北宋汴京社会风貌的代表,在《清明上河图》与《东京梦华录》中都精心描绘记载了汴京的历史沿革。曾经“土薄水浅”的江南,在经过魏晋南北朝人民的开发后,江南逐渐成为鱼米之乡,而在北宋后,江南的鼎盛时期到来,当时的汴京经济已经相当发达。下文主要结合《清明上河图》与《东京梦华录》主体,从3点描绘北宋汴京的社会经济风貌。
(一)水陆交通运输发达
        汴京拥有良好的对外交通经济路径,那就是汴京水道,这一点在《东京梦华录》中有记载,在卷一中就有“穿城河道有四”,这4条河道分别为蔡河、汴河、五丈河以及金水河。其中还有“汴河所槽为多。”换言之,汴京所依赖与外地交通最多的河道就是汴河,它让汴京与周边富饶的四川地区发生了间接的交通联系,这也是汴京城市经济发展繁荣、社会风貌良好的主要原因。
        可以说,汴河就是汴京经济发展的关键,对外交通的命脉。所以张择端在他的《清明上河图》中不惜用1/3的篇幅对汴京的水陆交通进行描绘。在这幅画卷中有大小船只20余艘,它们所满载的是来自官府与商人的百货与粮食,将12世纪汴京水下最重要交通干线的繁忙运输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水道航运之外,汴京的陆运交通同样发达,在针对汴京以北的北方交通方面就是主要依靠陆运的,这一点在《清明上河图》中有所体现,满载货物的骆驼队就是最好的例证。而在《东京梦华录》卷三中则记载了“天晓诸人入市”,其中人们用太平车马运载麦面出城贩卖的景象“至天明不绝”这也足以反映当时汴京陆路交通繁荣发展的一面[1]。
(二)人口结构复杂
        北宋汴京社会风貌良好,还得益于它复杂的人口结构,汴京居民中除一部分过着奢靡生活的人们外,大多数为小手工业者、中小商人、摊贩、脚夫、力工、艺人、娼妓以及大批的城市流民。

他们都是社会底层,但在《清明上河图》中却反映出了生动的形象,整幅画卷中拥有770多个人物,形象各异,众生相五花八门,将汴京社会风貌表现得淋漓尽致。
        反观在《东京梦华录》卷三、卷四中就描述了汴京城内所提供的劳动者种类繁多,涉猎行和范围之广令人惊叹,其中“随手即就”的文字描述表现了汴京从事商业与服务性行业人数之多,从一个个层面展示了汴京的繁华景象与良好社会发展风貌,令人感叹北宋时代经济的发达。
(三)商品交易频繁
        汴京的商品交易非常频繁,在《清明上河图》中就能看到,画卷中商店到处可见,面朝街巷敞开的门户鳞次栉比,酒幡招展。从画卷中可以看到汴河两岸店铺成行,生意兴旺,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当时北宋汴京已经不再采用“坊市分区制”,而是如《东京梦华录》中所描述“相对梁家珠子铺,余皆卖时行纸画,花果铺席”这就说明汴京城内的店铺都是临街面开设的,其中包括店铺、朝廷办事处以及居民住宅等等错综混作一块,所以这也说明汴京当时已经不再采用“坊市制”。在如此背景下,汴京的商业不再受到任何时间限制,商品交易频率进一步上升,在《东京梦华录》中就有“夜市直到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的说法,它体现了汴京商品经济之活跃,从中客观反映了汴京社会风貌的积极一面,在商品经济发展异常火爆的市场中,北宋时代已经走到了中国古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巅峰时代[2]。
二、北宋汴京的社会体育风貌探寻
北宋汴京的社会体育风貌同样繁荣,《清明上河》和《东京梦华录》中就同样记载了北宋太平盛世景象下外显的安定与和谐一面,它实现了社会风貌环境与体育之间的微妙关联,二者使得社会阶级矛盾被进一步缓和。
在汴京始终都有着良好的社会体育发展风貌,例如全民参与大众化的体育健身娱乐活动,体育已经成为了市民文化大餐中不可或缺的一盘,无论是天子王孙还是市井小徒,他们对体育的垂爱甚至超越了阶级层次、空间、性别与年龄,表现出了空前未有的和谐一面。例如在《清明上河图》中就有汴京百姓踏青远足的惬意场景,这场景描绘得生动传神、活灵活现,令观赏者在观赏中也能鼻息春日的万物复苏生机。而在《东京梦华录》中更有“收灯毕,都人争先出城探春”的文字,它代表了每年春季,汴京成交都会聚集大量民众游春赏苑。那种似梦似真的场景,令人陶醉其中[3]。
总结:
        无论是社会经济风貌还是社会体育风貌,北宋汴京都表现出了作为都城空前繁盛的一面。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与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这些代表了时代社会风貌的产物都已经留存于人们的回忆中,在供人们赏析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珍贵的文化资料依据,是后人永远值得深度探究的宝藏。
参考文献:
[1]马媛媛.从《东京梦华录》看北宋都城城市旅游发展状况[J].安康学院学报,2009,21(3):72-75.
[2]刘海霞.中国古代城市笔记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3]张建.《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市井——北宋东京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9,17(3):122-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