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诚可贵,“生成”价更高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9期   作者:傅斌
[导读]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个论述告诉我们理想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的精彩往往来自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妙“生成”。充分预设是课堂生命的本源,也是生成的催化剂;生成则是预设的新生命,是课堂的生命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生命的课堂因预设而存在,因生成而精彩。那么怎样才能让预设与生成实现零距离而融为一体,共创预设与生成共舞的精彩的语文课堂呢?
一、为“生成”精心预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普通的棋手能够预想招后几步棋,专业的棋手能够预想招后几十步棋,大师级的棋手从一开局就能看透整个棋局。只有充分的预计,才能临危不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预设是课堂的生命之源,我们在备课时,教师不仅要为课堂实施预先搭建好科学的大框架,使学生拥有尽量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思维类型等实际状态,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表现。在此基础上,选择好相应的引导策略,能动地为教学过程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预设出多种“绿色通道”,使生成更具有方向性、成效性。
        预设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把每册教材的教学目标由学期目标分解为单元目标、课文目标、课时目标。教师应有计划、有重点地将这些教学目标预设转换成学生的学习目标,并通过每堂课的导入环节,将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应达到的要求以及必须注意的地方,清清楚楚地提示给学生。
        预设有效的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究竟该采取什么样的提问方式,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可强求一致。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牢牢把握住语文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有效性。只有当学生领悟到提问的价值时,才能自觉主动地从问题中求取智慧,获得发展。让我们给学生一个新思维的起点,一个崭新的思维方向,使学生创造的源泉“形成于课堂、发展于课外、成熟于发现”吧!
二、为“生成”巧妙点拨
        预设诚可贵,生成价更高!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对于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资源,特别是“意外生成”资源,我们应该有效利用,这需要高超的驾御课堂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学会观察,学会倾听,随时捕捉新信息,选择有效的信息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调整预设的教学环节,进行生成性教学。
         在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分歧时,我巧妙地采用让学生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又正确引导了价值观,还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非常有效地落实了新课程的先进理念。这样的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处理,关注了学生的心理现实性和儿童认知兴趣。

再让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老师讲了多少话?一句而已!教师的辅助语言只起到渲染气氛、推波助澜的作用,你看正反双方的辩论还蛮有大学生辩论赛的味道呢!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大珠小珠落玉盘啊!
        课堂上,面对孩子们在思路上旁逸斜出、南辕北辙、背道而驰的这些“歧路动态资源”,是把他们往预设的轨道上赶,还是顺着他们的价值取向、大大方方地挖掘?选择前者是会打乱教师原有的教学设计、冲击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但牵着孩子们走,无疑置“动态生成资源”不顾,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我们要及时调整了教学设计,以学定教,才会使课堂折射出师生、生生互动的流光溢彩,才会让课堂进入佳境,让教学别有洞天!???
三、为“生成”留点空间
        若有好生成,预设亦可换!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老师只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预设,必要时甚至更换整堂课的预设,重新即兴教学,给生成腾出空间,保证资源的有效价值和不断地反思生成,我们的教学才能触动生命的灵性,我们的课堂才能充满智慧的灵光,让春风又绿江南岸。
        例如,教学《蝙蝠和雷达》,我在预设中设计了表格,想借此引导把握内容,进行语言转换训练,但课前发现学生对下发的表格不感兴趣,不少学生已经在辅导材料上看到甚至填过此表格。于是,我就及时调整方案,通过现场采访,趣化教学形式,融合训练内容。
一上课,我就一本正经地说:“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跨越时空,走向200多年前,去了解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夜晚的实验,去见识、去采访、去感受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斯帕拉捷,与他进行平等对话,进行心灵交流。”  听说要见识古代科学家,大家兴致勃勃。教师马上提醒说:“要与斯帕拉捷对话,需把课文读通、读好,备好对话的问题,做好应对的准备。”很快,学生都全身心开始了阅读。
初读感知后,我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质疑问难,确定采访话题;想象拓展,预备应答话题。接着便引导阅读思考,深入探究:如果自己是斯帕拉捷,该怎样回答上面的问题;如果自己是记者,对斯帕拉捷的提问该怎样应答。学生细读深究后,分四人小组“对话”,两人充当科学家,两人充当记者,“科学家”尽力回答“记者”提问,“记者”尽力向“科学家”介绍情况。此后,要学生登台,一会儿当记者,对斯帕拉捷(其他学生)进行采访;一会儿当“斯帕拉捷”,对记者(其他学生)进行询问。
这样调整,使课堂发生了根本变化,学生兴趣浓了,参与意识强了,以推理为重点的思维训练,以转换为重点的语言训练,以形象为重点的内涵感悟,都得到了动态生长。
        精彩的课堂教学是在科学“预设”中生成的,在精彩的“生成”出现时,教师又能随机进行“预设”,从而在“预设”与“生成”中不断地优化与整合,“预设”与“生成”也就相得益彰。让我们精心预设,巧妙把握生成,让“预设”与“生成”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激情共舞!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