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也出现了令人忧虑的问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四项主要任务之一,在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留守儿童自身的原因。因此,矫正农村留守儿童不良 行为习惯的对策应当从监护人、学校、政府部门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
【关键词】:不良行为习惯、农村、闪光点、关心、转化 。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成人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近代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孩子的习惯决定着孩子的明天,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处世,它都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毫不夸张地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只要深入了解学生,探明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内在因素,根据留守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和个性、年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他们身上的不良行为习惯完全可以得到转化和改善。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分析转化。
一、深入了解学生,及时对症下药。
深入了解学生,这是教师转化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学生的前提条件。由于留守儿童学习态度不端正,被动学习,能力较差。对于老师的提问,有的学生不积极思考,不求甚解,总是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有的学生做作业不动脑筋,不会抓紧时间,不会审题,总是依赖老师或家长,不愿意花时间钻研。还有些小学生,在学习方面态度不端正。这部分学生有的不喜欢做作业,实在要做,要么心不在焉,心里总想着玩这玩那,作业马虎、潦草;要么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有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吃苦的精神。有些学生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发呆,说话,做小动作等等。因而,这部分学生大多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学习能力很低教师只有探明学生产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内部和外部“病因”,掌握“发病”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及时对症下药,开具“药方”,依据综合“病因”按不同情况制定出不同的综合纠正方案,找到凡是与“病情”相关的原因,都要考虑有效的纠正措施,才有可能“治病救人”。故而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二、把握教育时机,激起内心火花。
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往往听惯了训斥,学会了检讨或其他应付的办法,所以教师的一般劝说、批评往往收不到理想的效果。比如我班的杨景怡同学就存在如此的情况。她自己总是认为:“我做错了事情或者不完成作业,反正受到老师训斥或批评,尔后认个错或写一分检讨应付一下就完事了。”长期屡教不改。后来我发现该同学喜欢体育运动,特别喜欢打乒乓球,于是我又意识的接近她,跟她一起打乒乓球、与她谈心跟她聊一些她感兴趣的事情,在此过程中我随时抓住机会启发引导。在我多次的启发引导下,这位同学似乎发现了什么,渐渐地转变了自己,各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因此,如果教师能抓住某些学生赶兴趣的事件激起他们的情绪波动,给予启发诱导,帮助他们锲机解决存在的问题,这种经历往往会在他们的心灵上留下深刻印象,成为不良行为习惯变化的转折点。
三.捕捉不良行为习惯学生的“闪光点”
不良行为学生犹如未经冶炼的矿石,金石混杂,优劣并存,但只要我们老师耐心探索、琢磨,定会发现宝贵的东西。
比如,我班的杨慧琳同学学习成绩差,纪律差,经常撒谎,不按时完成作业等现象。我不是对其罚做作业,罚当值日生,甚至剥夺参加文体活动的权利。而我私底下找她谈心找出她的问题所在。结合课文《唯一的听众》、《别饿坏了那匹马》对她进行思想教育,平时多留心观察该同学的一言一行。发现不足及时纠正。慢慢地我跟她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任如秀同学在我的精心呵护下有了很大的转变。我认为对于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老师往往对其罚做作业,罚当值日生,甚至剥夺参加文体活动的权利。这样不仅造成不良行为习惯学生的情绪低落,而且使他们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不良行为习惯学生有缺点时,不能老是听到批评、呵斥,要千方百计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 一旦发现了他们的“闪光点”,就要及时肯定,一旦有了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一定要及时鼓励。当然,表扬学生时要注意语言艺术,要少夸聪明,多夸勤奋;少夸优秀,多夸进步。
四、不歧视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积极引导进步
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往往因为学习成绩差而遭白眼,受到歧视,对此,教师应当向学生讲清楚素质教育的“合格+特长”的人才观,鼓励发挥其他方面的特长,但同时要求文化素质合格,注意多与他们接近,不歧视他们,对他们因材施教。同时,我把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和优等生编到一起坐,让他们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或者在分学习小组时我让学习组长一帮一扶贫成绩差的。在课堂上多诱导,多提问,启发他的思维,开发他的智力。
五、多关心留守儿童
农村不良行为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方面与非留守儿
童存在很大差异。留守儿童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理应在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接受教育,在学业上不断取得进步,但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留守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我班的王景涛同学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本人随爷爷奶奶照管。性格孤僻,经常发生不完成作业,劳动不积极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故排座位时,我有意安排他跟学习好、性格开朗活泼乐观的同学坐在一起。让他受到好同学的方方面面的熏陶感染。从而热爱学习。课堂上我多给他发挥的机会帮助他积极的回答问题。课外我经常和该同学谈心交流,善于发下他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发现不足做到及时纠正。除此之外我还经常与家长沟通,多做家访,让学生体会老师的真心付出。教育者对学生的厚爱一定会使他们实现“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转变。
六、要重视家访
对不良行为习惯学生的教育工作离不开学校与家庭的配合。不良行为习惯学生的思想一般比较落后,其形成原因单从学校是很难了解清楚的。通过与其父母及其家庭成员的交往,往往能找到问题的结症,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比如我班的学生吴昌伟同学,家庭经济条件非常差,父母对他关心甚少。使得他在学习上松散,生活上我行我素。我家访时跟他家长沟通,让他们多关心一下自己的孩子,给他信心。我平时对他也多一份关心照顾,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尽量帮助他。在班里我吩咐谷娜、陈文静、谷一梅等几位成绩较好的同学每天轮换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使他保持平静快乐的心境,并且有意识地安排他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让他体验人生的快乐。渐渐地,这位同学爱学习了,成绩也提高了不少,课堂上也能认真听课了。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学生的转化工作对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教师应该认真对待。只要我们重视家访,关心爱护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宽容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不歧视他们,关爱留守儿童。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明确要求和规范训练。”因此积极引导他们进步,用我们全部的身心去热爱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教育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那么不良行为习惯学生的转化工作一定会卓有成效的。除此之外一个好的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景,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不良行为习惯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最终达到转化不良行为习惯学生的目的。只要学校、社会和家庭形成一个育人的共同体,留守儿童将不再成为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