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初中生,培养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个人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与国家建设的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之中要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提高道德素质,让学生养成在学习上、生活中、思想上的良好习惯,建立好的品德素质。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养成教育渗透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养成教育;培养;渗透
引言
初中语文课的教学,是在学生由小学教学模式中家长、学校督促下的被动学习转向学生为主体主动学习情绪强烈的背景下进行的,这就对教学中各种语文素养的渗透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养成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养成自觉并且高效的习惯,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
一、养成教育内涵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行为养成教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仅是教育的起点,也是一切教育的最终成果,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未来发展。
尤其是对于当前的中学生来说,受到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行为偏差。集中体现在:1.道德素质较差,不尊重教师和他人、贪图不文明、随意践踏草坪、随意破坏公共设施、作业抄袭、缺乏诚信、考试作弊等;2.厌学心理较为严重,常常出现逃课等现象;3.自我为中心,难以融入集体生活中。并且在集体生活中,常常出现较强的嫉妒心、与他人难以交往等;4.缺乏责任心、没有集体荣誉感;独立自理能力较差;缺乏刻苦的精神等。这些行为偏差现象,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对于中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来说,正值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面对这一现象,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所在。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养成教育渗透策略
(一)“作”文习惯养成教育渗透
用作文教学培养习惯,除了大量阅读外,善于观察是有感而发、一吐为快的基础。善于观察,即是要培养学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的习惯。我们的眼睛就像一台摄像机,它可以真实地记录下所观察的事物,但重要的是要时时“开机”。比如去菜市场,有人只是买菜而已,有人则是看到了来来往往的人和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而有的人则看到了一些别人没看到:卖鱼的小姑娘快速地抓鱼,熟练地称鱼、剖鱼,默默无声地接过钱,之后马上洗手,来不及擦手,拿起英语书开始背……善于观察,还要求学生观察入微,“方寸之间见天地,细微之处有乾坤”。如果不能做到观察入微,只看到一些表面的现象,则往往会忽略事物的本质。例如在写作《手》时,如果不去仔细观察不同行业里的人的手,则无法与他们的辛勤劳动与聪明智慧结合起来。同样是去瓜地,有人看到瓜农的手满是老茧,还有人看到这样一幕:瓜农掂了掂瓜藤上的西瓜,将瓜捧在手里,敲两下,然后说“瓜熟了”。善于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心去体会,“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思考可能是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例如,《背影》的作者在观察,记录下父亲车站送别,买橘的材料后,经过头脑的加工分析得出父亲爱子情深的结论。
《我们的保安老程》,学生分别从学校保安程伯伯的外貌、衣着、神情、语言、工作范围和与学生及学生家长的直接接触六个方面观察发现,平时爱管“闲事”的程伯伯具有一颗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心。通过观察能发现人物的内在美。
(二)语感养成教育渗透
语文之美,美就美在语感一旦养成,便可“腹有诗书气自华”。但语文学习不是今天树立目标,明天努力去做,后天就可以定量考核的实践活动,语感的培养更是需要学生亲身实践、不懈努力、长期积累才能拥有的成果。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需要大量接触典范的语言材料,通过阅读、欣赏、品味、分析、探究,并积淀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进而提高语文素养。
(三)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处在日新月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的当代大学生,单纯讲授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无法吸引学生,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灵活运用网络资源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图片、影像视频、动画等,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在课文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亲身经历或熟悉的事例进行讲解,这样更易于学生接受。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引领,水到渠成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讲解理想时,可以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诗歌朗诵会、“你说我猜”游戏等复习文史知识,并穿插对中国梦、时事政治、校史校训的学习和讲解。
(四)团队意识养成教育渗透
团队精神是今天各行各业都在提倡的一种人文精神,个人要发展,行业要壮大,必须加强团队建设,弘扬团队精神。“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团队意识的养成对学生在学习阶段还是就业阶段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分组教学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实现团队合作的教学方式。比如小组朗读、小组讨论、小组辩论等,通过小组内合作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合理方案,同时通过各个小组之间的交流达到完美解决问题的目的,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
(五)加强学校社会的联系
语文教师要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还需要对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进行优化,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学生总是要进入社会之中的。因此,语文教师在让学生建立良好的习惯的同时,还要注重与社会之间的练习,让学生感受社会和家庭的公德氛围。教师可以对好的社会公德与模范榜样进行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习有关的好行为,加强对正确舆论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在社会生活在建立好的习惯。
结束语
总之,语文学习无法速成,一点一滴的积累是必经之路。语文的学习不能一下子把学生培养成诗人、文学家,但教师只要利用好语文教材,利用好身边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从课堂、生活中学习语文,感受语文,发现语文的美,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马桂菊.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J].学周刊,2020(01):98.
[2]朱莉.小学语文教学中养成教育探究[J].教书育人,2019(32):79.
[3]付月荷.依托学校养成教育建设加强对学生语感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