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萌芽的阶段,学生思想不成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由学习兴趣来决定,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更好地融入教学,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即分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
引言:
学习兴趣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思维发散能力不足,且精神力无法长期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更好地融入语文教学,加深理解,加强思维发散,对学生的帮助非常之大。
一、营造轻松氛围
学习氛围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是在教师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直以来,学生对教师和学校都有一定畏惧心理,经常出现学生在家庭里“作威作福”,而在学校却对教师的话“言听计从”的现象,这源于学校非常强的严肃性和纪律性,这种严肃性和纪律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校和教师对学生更好管教,但也要松弛有度,不能太过严苛,新课程要求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轻松而且愉悦的,要加强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怀有轻松愉悦的心情应对学科学习,而不再是战战兢兢的状态,笔者曾经看到一班级内正在进行字词接龙游戏,但课堂氛围较为低沉,学生生怕教师叫到自己,试问这样的游戏又有什么意义?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
总而言之,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这一点要求教师改变以往严肃的面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打成一片,在日常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提升个人风度。这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教师不能急躁,不能气馁,慢慢地,学生和教师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课堂学习氛围会有效改善[1]。
二、丰富课堂内容
(一)教师注重课程引入阶段
课程引入阶段非常重要,通过夸张、反语、情感引导等话术,让学生的思维最快进入教师所设定的教学内容之中,这会让学生的兴趣倍增,笔者曾经见过教师在某一节课堂的开始阶段,直截了当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的生活出了一点问题,你们能帮我解决吗?”这瞬间激发起了学生的同情心和保护欲望,学生集中心神听教师后续的陈述,其实内容只是行为上的差异而已,这一教师讲述了自己遇到某一件事的所作所为,又给学生讲述了优秀先辈们处理相同事情的行为,具有较强差异性,这一教师因为行为不当很后悔很懊恼,这样的课程引入,自然而然完成了课程教学,学生的学习会更加深入,更加有效。
(二)情感教学
情感教学是非常好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重点为学生介绍课文中的情感内容,让教学不再只是简单的识文断字,而是了解原作者写作时的情感变迁或者文中人物的情感历程,小学阶段的课文虽然简单,但能被收录在课本中的文章无不例外是精品之作,在小学语文中高阶段学习中不再是平铺直叙的写作方式,而引入了更多的情感,教师适当延伸,在介绍文中情感的同时,让学生思考他们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引导学生“感同身受”,产生诸如愤怒、怜惜、愤懑、后悔等情绪,就会让学生对文章有更强的、想要探索的想法,这就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提升。
(三)多媒体教学,推动学生兴趣[2]
“黑板+粉笔”的教学内容是黑白的,而多媒体教学中,播放的教学内容却是彩色的,后者对学生的感官冲击更强,学生也更乐于接受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而且小学阶段的教学任务不重,教学内容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因此,教师在网络上筛选和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多使用动画的形式,学生在观看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就像是在看了一场动画片,兴趣会自然而然提升,而同时多媒体教学还能让教学内容呈现更直观,学生理解更出色,减少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对语文学科不再排斥,这也是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有效策略。
(四)小组竞争或合作学习
相较于和家长教师的沟通,学生更乐于和同龄人进行沟通,因此,适当的引导学生开展分组竞争或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更大胆、更频繁,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充分,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通过小组竞争或合作学习,学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学习兴趣也会水涨船高。
三、合理评价
反馈与评价是教学重点环节之一,它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延续,让学生用饱满且热情的状态应对语文学习,在反馈与评价中有正面鼓励和反面批评,但鉴于小学阶段对学生的要求并不高,而且学生很容易受到打击一蹶不振,因此,教师的反馈与评价还应以积极鼓励为主,在积极鼓励的基础上,对表现优秀的学生提出更高要求,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潜能,对表现较差的学生,帮助他们找出问题所在,争取下次改正。
四、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根据小学生群体的学习特征而定的有效提高学习质量的方法策略,加强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用饱满且热情的态度在语文学科中摸索,教学质量势必会有所提升,对学生来说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曹昌庆.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校园(中旬刊),2017(8)
[2]张志敏.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上旬,2013(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