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对策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9期   作者:刘萍
[导读] 在中国的历史上,我国有着独特的,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
        摘要:在中国的历史上,我国有着独特的,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其源头远远可以追溯到五千年之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以德服人,以德育人,以德立人,正因如此,把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融入到初中的语文课堂是必不可少的,语文讲究的就是语言文字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国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教师可以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中融入数千年沉淀的优秀文化,不仅可以使学生领悟中华文化的魅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也有助于形成源源不断的动力去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使之继续发扬光大。
关键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渗透对策

        随着,我国当下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得我国兼并和借鉴不同国家的文化,造成了各种文化相互交融,文化形式越来越多元,这也容易使得初中生被各种各样的种文化“迷了眼”,而导致其忘其根本所以,所以,把我国的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初中的语文课堂,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有助于初中生正确的面对多种文化,并自觉把我国的文化放在首要地位,并自觉去继承和传播。
一、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现状
1、当下初中语文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因为受我国长期以来的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使得一种根深蒂固的教学模式在潜移默化的深入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之中,在大多数的初中语文课堂上,绝大部分老师都是依托于教材上枯燥乏味的文字进行课堂授课,学生学习语文,也只是通过单纯的“背”,“读”,“写”,这种硬性要求来学习,并且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学生处于一种“弱势地位”,老师才是课堂的主体,使得大多数学生与老师之间没有良好的交流,也使得初中生对于在语文中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并不高涨。
2、机械化的进行另类的“表面”教学
        因为我国的教育制度,长期以来都是一种应试化的教育,这就导致大多数初中老师,和初中生都把考试作为学习的根本目的和把取得好成绩作为最终目标,这也使得老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忽略了传统文化的普及,一味地把考试重点作为讲课中点,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记下来,缺忽视了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开发思维的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长此以往下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其实只是一种“表层”的掌握和理解,对于问题的解答也只是一味地复制老师所讲的答案,而不会自己去深层的思考,也往往缺少举一反三的能力。
3、课堂气氛沉闷,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因为受到传统课堂严谨模式的影响,使得大多数的初中语文课堂上的气氛并不活跃,老师只是一味的要求学生,不要“搞小动作”要认真听课,不要交头接耳,要安静学习,正因为这一贯过于严谨的学习氛围,使得大多数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性被打压,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老师也不能及时知道学生在学习时所遇到的困难,也就无法提供帮助。在这种“压抑无趣”的课堂氛围中,使得初中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也就越来难以被激发。又如何能提高初中语文课堂中,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的教学质量。


二、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方法
1、情景创设,让学生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里,必不可少的就是尊敬长辈,爱护幼小这一良好美德。所以,当老师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在讲到有关尊老爱幼的文章或者知识点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接受和理解,老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个“孔融让梨”的情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幼小,中年,老年这三个年龄层次的人物,在相互谦让的过程中,去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要相互谦让?这时,老师再给出解答和讲解,既可以让学生明白事情的原因,还可以让学生知道,中华文化的魅力,正是因为受中华优秀传统的影响,所以中华儿女的品德才会如此高尚,进而加深学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于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悟。
2、引经据典,把传统文化作为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语言和文字的相互结合,所以,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如果仅仅依附于书本上长篇冗长的文字进行讲解,很难起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他们学习的兴趣,这时老师就可以适时的把传统的文化融入其中,例如,在语文中讲到“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这一主题时,可以通过观看一些像“孟母三迁”,“游子吟”这一类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改编的,生动形象的视频动画,来直观的进行感受,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更轻松的去学习初中的语文知识,进而喜欢上这种辅助手段,从而加强了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学习和了解的兴趣。
3、转变教学的观念和方法,建立浓厚的传统文化课堂氛围
        由于初中的教育长期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大部分的初中教育还是以考试为主要目的,忽略了传统文化教育和培养在初中语文中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做出思维的转化,意识到自身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度是否有待提高,进而去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把这种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认知度潜移默化的去传授给学生,让他们意识到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老师可以再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适当的举行一些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竞赛,并设置一些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在及时给与补充和改正,从而在初中语文的课堂上,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关于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丰富自身的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累,使他们可以成为更好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者。

结束语
        中国作为东方古老的文明古国,它拥有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古往今来的历史的长河中,始终都在不断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成为他们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立身之本,也一直激励着他们奋勇向前,努力进取,敢于开拓,是一种无形的精神支柱,也正因如此,在当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渗入,而同样的,对于身为未来祖国希望的初中生,更应该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上,去学习我们国家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并贯彻其内在的真正含义,使之融入初中教育的精神之中,并努力使我国的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杜莹.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的研究与分析 [J].课程教育研究.2017(9)
[2]张本福.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措施探讨[J].学周刊.2019(4),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