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9期   作者:蔡晓丽
[导读] 然音乐学科不是升学考试科目,但是它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摘要:虽然音乐学科不是升学考试科目,但是它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可以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身心得以放松。音乐老师让学生欣赏优质音乐,从中领悟美,升华自身情操。基于此,本篇文章对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审美能力培养
引言
        鉴于中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现状,因文化知识水平、生活阅历、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欠缺,以及缺乏足够的经验积累,又考虑到于美育教育的复杂性,所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审美能力,是当下通过音乐教育培养中小学生审美能力的首要任务。
一、音乐教育中审美能力的价值
        音乐审美教育一方面可以激发中小学生潜力,提升思维能力与音乐创造力等,通过音乐审美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够提升中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力。另一方面,音乐审美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能够积极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对他们进行积极有效的情感教育。作为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需要有正能量的内容来引导他们,在音乐审美培养中,中小学生不仅可以切身感受到音乐美,还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情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
二、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在美育方面的不足
        (一)师生对音乐课程不重视
        我国的经济水平在不断的提升,物质文明也在不断的进步,但是相比西方国家,我国的精神文明还是远远落后的,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是比较低的。很多家长也会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教育,但多数都是为了为孩子的将来可以多一份选择或者可以在考试中加分而学习音乐,所以我国孩子的音乐素养远远低于西方国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音乐教育,但是也只是形而上的,在大多数地区的中小学中,音乐仍然是一门副课,大部分教师仍然没有认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有的教师甚至没有拟定系统的教学提纲,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机械地教学,无视学生的交头接耳,教师自己都没有认识到音乐对于中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学生如何重视?除此之外,我国的一些县级市、乡镇教师资源比较匮乏,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也会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音乐教育的忽视可以说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一个普遍现象。教师的默守陈规、教学目的单一等都说明学校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较低。
        (二)文化课程繁多,学习压力过大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是非常繁重的,每天除了日常的学校课程之外,也会有大大小小的补习班在等待他们。尤其是在小升初期间,即使是一周两节的音乐课程也会被拿来作为语文、数学或者英语课,可以说是学校忽视音乐的教育,即使是有了音乐课,也多数会拿来作为单纯的音乐讲堂,丝毫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审美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投入一定的精力来培养,但是很显然我国目前大多数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课堂很难实现这点。
三、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具体培养途径
        (一)注重课堂教学在审美教育中的价值
        教师应该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实际音乐水平、教材内容等,积极调整教学方法。只有让学生了解了课程的知识结构,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中小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合乎时宜地引导他们学会欣赏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美,并鼓励他们热爱音乐艺术,让审美理念在他们的内心生根发芽。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该适当拓宽教学内容,把文学、舞蹈、美术、影视等内容加入到音乐课中。这样可以让孩子们站在更宽更广的视野来认识音乐,如此,中小学生们便会对音乐产生更深的了解。


        (二)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与听取多样化的音乐实践
        学校应该增加一些音乐活动室、音乐欣赏室、音乐图书室、组建合唱团、器乐合唱团等建设,通过这些内容扩展音乐教育视野;还要邀请音乐、美术、影视、文学等方面的专家定期给学生讲座,让中小学生们从更高角度去理解音乐,感受音乐。音乐课不是主要课程,所以大部分中小学不是很重视,甚至有占用音乐课上其他课的想象,音乐老师们应该鼓励孩子们尽量多地利用课外时间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如学校的合唱团可以和社会上的一些商业活动开业、养老院、福利院节目演出等相互合作,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在音乐作品欣赏时,就需要对作品仔细品味,感受音乐的全部魅力,在审视音乐作品时,获得心灵的净化、情感的深化、道德的提升,实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兴趣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学习热情,每个人遇见自己喜欢的事物,都会愿意花费精力投入进去。对中小学生而言,音乐鉴赏的兴趣可以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有了欣赏美的能力,学生自然更愿意学习音乐。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想要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首先就应该让学生学会聆听,去感受音乐之美。教师也应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可以根据自己这个学期的教学内容为授课班级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计划、构建与教材相关的科学的思维导图,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稳步前行。教师应该重视教育的因材施教,尊重个体差异性。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打开音乐鉴赏的大门,带领学生欣赏多元的音乐,长此以往,在这种积极的氛围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一定会慢慢提高,审美能力也会不断增强。
        (四)基于审美技巧,丰富音乐课堂教学
        不同的学生对旋律、节奏等有着不同的感悟能力与审美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深入考察学生们的实际音乐水平,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搭建合适的师生交流与沟通平台,通过培养学生音乐情操的方式,引导中小学生分析并思考自己音乐学习中的问题,丰富他们的音乐阅历,提升他们的音乐审美情操和文化艺术修养。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音乐学习中的问题与不足,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制定符合自己的学习技巧。中小学生的音乐学习重点是提高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与欣赏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音乐的同时,还要拓展他们的思维,关注中小学生的个性发展,丰富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实现中小学生音乐鉴赏力的稳步发展。
        (五)加强律动表演,提高学生创造力
        在新课标到来的时代背景下,要求老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不再局限于成绩的提升,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最主要的是加强学生平时的审美感受,可以让学生多多参与音乐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增强自身的审美体验,对于中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他们天性活泼,本来就喜爱表演,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鼓励学生多多参与表演,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结束语
        中小学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需要教师和家长们的共同引导,才能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音乐教师们应该有责任、有义务带领孩子们走进音乐殿堂,去感受音乐美、理解音乐美、体验音乐美,从而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形成健全的人格。审美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多方面努力,形成合力,唯如此,才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芹.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亚太教育,2019(12):104.
[2]冯韵.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问题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231-232.
[3]王晓潇.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及实践研究[J].黄河之声,2019(22):48-49.
[4]刘毅,陈钰,黄美锐,李陈冰.试论音乐教育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影响[J].北方音乐,2019,39(16):149-150.
[5]朱晗,王志军.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9(03):90-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