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9期   作者:梁伟飞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幸福教育逐渐代替传统教育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幸福教育逐渐代替传统教育。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心理与思想还未发展成熟,所以,德育教育在培养他们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情感态度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基于此,本文章对浅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幸福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与策略
引言
        众所周知,小学教育在整个教学阶段起到夯实基础的重要作用,对于学生终身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德育教学,关乎学生道德素养和“三观”的形成。小学生的天性是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学校需要多一点歌声、多一些快乐。基于这一认识,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应重视幸福教育,积极创建“幸福快乐教育”的班级氛围,力求将学校建设成为师生成长的“幸福家园”。
一、小学德育的重要性
        当今教育环境下,家长更期待学生成绩的提高。文化成绩的提高和进步值得赞赏,但教书育人要两条腿走路,因此道德教育工作也要做好。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民族情怀和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当今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断凸显,以至于很多学校都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犯罪以及校园暴力的存在,都是社会和学校面临的较大问题。如果从小学开始就为学生指引正确的方向,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则可以很好地降低这些事件的发生。德育如果不完善,反而会带来诸多问题,影响学生的求学和成长。优秀的道德素养应当是教书育人的根本目标,而不仅仅是学业成绩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问题
        (一)在德育工作中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在小学教育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方式比较单一,更多的时候都是班主任在课堂上给学生上思想课程,通过各种道德伦理知识给学生以教育和影响,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理念,这种方式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引导。
        (二)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依旧不足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阻挠,家长一味地追求高分数,教师不断进行考试测评,学生不断地通过各种辅导班、提高班来提升成绩的现象仍然存在,虽在倡导减压,但学生的压力依旧巨大。这一情况导致德育时间很少,人们的注意力都在集中考试上,很容易忽视道德教育。
        (三)学校德育工作没有落实到学生的自我实践
        道德教育的实际功效必须根据对受教育者的接受程度来发挥作用。长期以来,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学生的自我实践难以对接。德育工作更多停留在口头知识上,多为强行灌输和机械训练,这样的道德教育学生难以接受,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就更难落实到学生具体实践中。言行分离现象普遍,教师没有以身作则,以德服人,而只是遵循原来的教学和空洞的讲义,不注意其他规律,常常使学生产生反抗心理,导致学生形成“反叛”心理,使德育工作开展更加困难。


三、幸福教育之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及策略
        (一)提高教师素质
        尽管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但是对于小学教育来说,教师的作用仍然非常关键,教师的综合素质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及幸福教育和德育工作的效率和水平。首先,老师需要主动学习同行的优秀做法和经验,着眼于幸福教育的理念,掌握科学合理的德育工作技巧和方式,通过对幸福教育内涵和价值的分析及解读来选择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真正的实现有的放矢,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其次,学校需要给予教师更多自我提升和学习深造的机会,保证教师能够真正的做到以身作则和为人师表,在反复学习和提升的过程之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服务和实践指导。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看,在落实德育教育以及幸福教育的过程之中,老师需要注重灵活的调整以及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适当的调整教学策略,保证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的乐趣和精髓。
        (二)加强师生沟通交流,形成良好师生关系
        在新时期小学班主任要进行德育工作的实施,需从各个方面进行考虑,给学生足够的照顾和关爱,不能因为学习的情况就对学生区别对待,要坚持平等交流,一视同仁,给学生足够的支持和鼓励。例如有个学生个性比较内向,不愿意与他人交流互动,这时候教师就需要有效处理与学生的关系,就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帮助学生们渡过一个个难关,让这个学生与他人产生必要的接触和交流,一步步进行对学生个性特点的引导,从而培养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三)组织德育实践活动
        小学生年龄小,缺乏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生活阅历。因此,很多德育方面的知识学生难以理解。所以,班主任可以组织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比如,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去校园周围拾垃圾,让学生体会环卫工人的艰辛和不易,使学生意识到自己随手乱扔垃圾的错误,促使学生在形成环保意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班主任可以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环境污染对生活造成的严重影响,让学生直观地看见环保的重要性,使学生自觉地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此外,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为老人打扫卫生、表演节目等,让学生感知孝敬父母和长辈,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使德育不断环绕在学生的身边,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德育的熏陶和感染,进而提高道德修养,实现幸福教育质量和水平的综合提升大有裨益。
结束语
        现阶段教育工作中,德育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实际德育工作开展中仍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德育工作如何有效开展,这是需要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在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班主任需要注重不同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和互动,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及个性化发展要求。其中,幸福教育与德育工作之间存在极为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老师需要采取恰当可行的方法及策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保障教学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充分体现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及优势。
参考文献
[1]沈红霞.基于幸福教育下的小学德育教育研究[J].名师在线,2019(25):46-48.
[2]陈霞.浅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C]..教师教育论坛(第四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21-24.
[3]路秀云.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