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化教育改革的推进,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与提升学生的绘画技能被放到了同样重要的位置。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1]的艺术欣赏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学习的体验感,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要求,“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还应让学生“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美术教学在的教学语境下被赋予了全新的教学内容,还应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兴趣爱好,这就需要教育者积及时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学中。笔者在教学中总结了一些提升学生艺术品味,提高学生审美鉴赏力的方法,希望对以后的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完成提高学生美术鉴赏教学的目标。
一、注重课堂互动,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现代美术课堂教学不再是美术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更加注重学生在美术课堂上产生的情感反应,形成的审美感受。这是对美术教学更高层次的延伸,需要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问题,[2]给学生充分感知作品,分析判断作品的空间,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层面。美术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充分的发表观点,展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感受美,体验美的能力。比如,美术教师在《学习鉴赏美术作品》一课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教学问题,让学生们在“学为中心”的模式下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以主动积极的状态去查阅资料了解鉴赏美术作品的三个角度,学生们在讨论中主动分享学习的成果,指出了解作品的历史社会背景,美术家的艺术观点和生活经历,以及体会美术作品形式的美感等多个学习的方法。
二、挖掘学科间联系,拓展学生美术视野
美术鉴赏课程教学不仅停留在教材教学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发展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上,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习惯,促进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巩固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础。比如,在《20世纪西方美术的多样表达》教学中,美术教师让学生结合历史学科和地理学科的知识点,在美术鉴赏中以历史的眼光去梳理西方历史发展脉络,让学生们分析西方现代派美术在西方美术史上产生的革命性作用。美术教师设置议题让学生们在鉴赏学习中历史辩证思维去进行辩论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以发展的眼光去认识当今世界艺术的多样性。美术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结合物理学知识和化学知识分析西方艺术作品表面颜色脱落的原理。
三、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美术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美术教师要充分挖掘多种教学方法的价值,让学生们走出课堂去美术馆和博物馆去观察艺术作品,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的美术知识,通过播放相关的美术鉴赏类纪录片,让学生们在多种学习形式中提升鉴赏能力。比如,在《中西古典园林》一课教学中,美术教师选择播放中国古典音乐,让学生们欣赏中国古代园林的图片,接着,设计百老汇爵士乐来让学生感受西方古典园林的魅力,让学生在美好的艺术熏陶中寻找视觉和听觉的结合点,在情境教学中对比不同园林建筑之间的异同。美术教师给学生们播放《苏州园林》的纪录片,让学生们思考园林的组成元素,让学生们通过[3]自己的感受表达出向往中的园林应该有的样子,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美术教师让学生们联想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历,列举中国古典园林优秀样本,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进行个性化评价,培育学生情感态度
美术教师在现代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评价,能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学情因学制益,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美术家教学中涉及到多元的美术作品,包含了多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们在自评和互评中全面的了解作品,提升认识事物的全面性。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的鉴赏习作进行鼓励和赞扬,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适当点评,用生动的教学语言和教学动作去温暖学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因为喜欢每一科的教师而喜欢上某一课程,进而提升学生的课堂专注力,让学生主动大胆的进行想象、联想、观察美术作品,在创造美和表达美中发挥个性的特点。
每一个学生的审美都各具特色,美术鉴赏教学是一个持续向上的教学过程。需要通过多元的教学方式激趣课堂,培养学生美术鉴赏的兴趣,让学生们在美术学习时,在横向知识的拓展与纵向知识的延伸中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自主表达对美术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开启鉴赏之路,舒展审美之魂——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研究[J]. 马奔.??华夏教师.?2019(17)
[2]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J]. 刘海云.??课程教育研究.?2018(34)
[3]基于审美发现与创新心智培养的高中美术教学研究——以湘版“中国画鉴赏”为例[J]. 王虹.??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