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积淀,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古诗词,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需要语文教师给予足够的重视。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蕴,让其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文章将以统编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分析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加深学生对诗词意蕴、美感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促进我国古诗词的传承。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兴趣;意境;情感
引言
古诗词的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审美观,还能增加学生的历史、文言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古诗词教学难度较大,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虽然在课堂上,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多样化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成效,但“如何让学生更好掌握古诗词内涵”,仍旧是教师所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课堂形式化
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时,都是采用“朗诵”“讲解关键字”“翻译”“理解文章”“分析感情”的顺序,将诗词重点的字、词、句的意思,以及作者的情感、诗词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作为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记忆。这种讲解方式,看似将诗词讲解的很透彻,实际上流于形式,使得古诗词的教学过于程序化。长此以往,诗词教学课堂单调无趣,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部分教师教学模式并未做出调整,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学生和教师缺少沟通交流,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过少,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潜能无法被完全激发出来,学生对诗词课堂的兴趣逐渐降低。
(二)教学目标应试化
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只是用来应付语文考试。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时,主要是根据考试题型,讲某词、句的意思以及文章的修辞、作者的情感等内容,学生无法整体感知古诗词,很难消化、吸收课堂内容,只能选择死记硬背。如此,学生觉得课堂枯燥乏味,无法感受学习古诗词的乐趣。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语文考试中得心应手,减少对古诗词的赏析环节。除此之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只有古诗词教学任务,还需要教学现代文等内容。语文整体教学时间固定,但教学任务增加,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直接将古诗词教学课堂简化为翻译课,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不透彻,古诗词教学的特色逐渐丧失。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问题对策
(一)借助多媒体,采取多样化教学
现代化的教育背景下,出现新式教学手段。在初中古诗词的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为学生展示与古诗词相关的图片、视频,有效提高学生的感官效果,还能够营造活跃、生动的课堂气氛,为教学带来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诗词的类型众多,要改变传统过于形式的课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初中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想象力丰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个性特点,使用情景交融式教学,
例如:在教学《观沧海》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海浪音频和大海的视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面对波澜壮阔的沧海时作者的心中所想”,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另外,还可以采用对比教学方式,例如:在《如梦令》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夏日绝句》,对比李清照在不同时期的生活,学生积极探讨作者的心境,在讨论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充满未知,增加学生学习诗词的乐趣。
(二)增加表现形式,感受诗词意境情感
诗词,是一种浓缩的艺术。教师需要让学生体会诗词意境,还需体验诗词中的情感。在意境方面,教师应当采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展现诗词的意境。不断加强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感悟,让学生能够从意境中感受作者通过古诗词所表达的内心情感和人生感悟。
例如:在《游山西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诗词的每一句以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将诗词转化为动态图。学生通过图画,直观感受田园风光的美丽以及农民丰收的喜悦。如此,既能让学生感受《游山西村》的意境,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读懂作者寄寓诗词内的情感。在情感方面,引导学生挖掘作者在诗词中蕴藏的情感,增加学生对情感的关注度,提升学生的洞察、感悟能力。在《春望》中,诗中描绘长安城破败景象,学生从中感受作者对兴衰的感慨,从“恨别鸟惊心”中,感受思乡之情。
总结
古诗词,韵律优美,意境深远。其独特的样貌展现传统文化的内涵。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应当打破自身的惯性思维,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通过课堂,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的韵味,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继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建华.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20(26):62-63.
[2]查玲.对比赏读,让古诗词教学再上新台阶[J].江西教育,2020(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