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其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不仅是创新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主要对科学实验课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展开分析,以期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借鉴。
【关键词】科学实验课;学生;动手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支柱,动手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受到广泛重视。科学实验课是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课程,因此对科学实验课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展开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1科学实验课教学方式现状
1.1实验过程中教师参与过多
爱迪生进行成千上万次的实验才发明了灯泡,由此可见,动手能力对科学实验的进行以及科学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对学生实验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对学生的错误实验进行直接操作。,而不是指出学生的错误让学生自己动手纠正实验错误直至试验成功。虽然教师直接帮助学生操作加快了教学速度,但是这种方式让学生失去了自己动手的乐趣,以及自己纠错的可能。这种方式不仅无法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课的兴趣,而且学生无法对实验过程有着良好的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的参与实验过程对学生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有着不利影响。
1.2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实验指导过于细致
开设科学实验课的重要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提升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让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自主思考并解决问题,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对学习的积极性。但是目前大多数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过程,会在实验开始前将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准备妥当,而且会提前做好详细的教案在科学实验课上为学生讲解,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来跟着做,这样按部就班的实验课程虽然可以让科学实验课进行得较为顺利,但是却忽视了了实验课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让学生主动思考的环节。科学实验课最重要的应该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实验器材以及操作的全过程,实验结果正确与否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教师的过于细致的指导,只是让学生形式上感受到实验结果,对过程的理解并不透彻,这种方式对教学来说效果是较为低下的,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2、提高科学实验课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
2.1 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动手空间
科学实验课的主要环节是:教师对实验的讲解、学生对实验题目的的理解、学生自主动手操作以及总结实验记录和结果,其中学生自主动手操作是科学实验课的重点。
学生实际的动手操作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动手空间可以打牢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为学生未来的科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科学实验课上教师在讲解与示范之后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大胆尝试,更好地融入科学实验课。
如在进行“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或者“空气在哪儿”的实验时,要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验题目以及实际生活经验自主设置合理的实验操作步骤,根据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预测橡皮泥的沉浮情况可以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最后让学生自己设置实验步骤并完成实验,做好实验记录和实验总结,这样得到的实验结论更能知其所以然。此外,教师在科学实验课时不要提前把实验结果告诉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得到实验结果,让学生感受到实验操作的乐趣;而且教师不能根据单一的实验结果正确与否给予评价,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及时给予鼓励。
2.2 在科学实验课上为学生创造参与实验的机会
科学实验课让每位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操作中是所有教师努力追求的课堂效果,但是仍然难以避免学生实验参与度低或者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不良现象,针对这种状况教师一方面应准备足够多的实验器材,为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不被客观条件所限制;另一方面要在实验课上为学生分组并且为小组成员分配实验任务,减少学生划水偷懒的机会。
如在进行“它们吸水吗”的实验时,在为学生讲解纸的特点以及古代生产纸的过程后,让学生自己制作一张纸。教师应为每位学生准备捣浆皿,让学生都有参与实验的客观条件,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制作过程以及试验记录过程和实验分析,保证让每位学生参与到实际过程中,给予每个学生参与实验和表现的机会,让每位学生体会到实验的乐趣、成功的快乐。老师应当为学生创造实验条件,鼓励并督促学生参与实验过程,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小结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科学实验课开设的重要目标,但是目前仍然存在教师的实验指导过于细致、学生实际动手空间较少等不良现象,相关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动手空间并为学生创造足够的实验机会,从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尹冰洁.小学实验课中如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10):46.
[2]刘美丽.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神州(上旬刊),2018,(9):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