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圈点批注细读法是一种边阅读、边勾画标记的阅读方法,期间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产生不同的个性化体验,学会真正地阅读。
【关键字】:阅读教学 圈点批注细读法 小学高段阅读
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的目标取向,首先要顾及和体现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和阅读心理的独特性。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多读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对学生习惯的培养、方法的传授和思路的点拨。也就是说,充分教授学生阅读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阅读实践中,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阅读文章,效果颇佳。本文就以《俗世奇人》一书为例谈圈点批注细读法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
一、“不动笔墨不读书” ——学习圈点勾画符号的使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基础。
传统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某种程度上讲,学生实际上不是在学课文本身,而是在学教师对课文的心得体会。这种教学方式,显然与当今新课标大力提倡的“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极不相称。
圈点批注细读法是一种边阅读、边勾画标记的阅读方法。阅读时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品味,一边勾画;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注上符号。
勾画圈点往往有自己的一套符号,如:
①“·”:标在生字、难词下。
②“○”:圈关键性的词语或内容;“。。”:标炼字、炼词或用得好的词语。
③“______”:表示总括句;“~~~”:标重要语句或优美语句。
④“1、2、3、”:标自然段序号。
⑤“‖”:标段内层次分界。
⑥ “?”标在有疑问的地方;“!”标在需要注意或有感想的地方。
……用什么符号,可以自行设计,在批注中解决疑难问题,而教师只是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把提问的主动权与学习内容的选择权交给了学生。
如在《俗世奇人》一书,教师可着重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符号进行圈点批注,以此使学生快速掌握各类奇人的特征性格,进而直观地分析各个奇人的技艺、性格、方法之奇特,运用分类法对奇人进行分类,将书读薄。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正确勾画文章内容,理解不同文体的巧妙批注方法
勾画圈点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效率,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揣摩研读文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阅读时在哪些地方圈点勾画呢?(1)关键性的字、词;(2)重点句、中心句、妙言警句;(3)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等。比如在阅读时,引导学生作批注,如在句子下用横线标出重点句,用波浪线标出精彩句,用问号标出不明白处或异议处。也可在书页的空白处随手写上阅读心得、联想、见解、疑惑等。通过作批注,我们可以使学生手脑并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索、边勾画的好习惯,将阅读引向深入。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圈点勾画批注法因课文的不同而不同。如划线的使用,记叙文可划总起句或议论性句子,写景的句子可划使用修辞的句子,说明文可划文段的中心句,议论文可划中心论点或分论点等内容。这种基本的方法坚持运用,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整本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勾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文字,批注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而把握人物性格。《俗世奇人》一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划出每位奇人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根据圈点勾画批注人物的性格,并批注人物性格。
如:
“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戳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擦咔擦’,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
这段话是对苏七块的动作描写,可引导学生圈出“触、戳、翻飞、接上”四个动词,写写从中看出苏七块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学生很容易就会得到自己的感受:如:我看出苏七块是一个妙手回春、医术高超的大夫。
再如:
“贺道台的八哥就挂在客厅窗前,裕大人一进门,他就叫:‘给大人请安’声音嘹亮,一直送进裕禄的耳朵里。
裕大人愈发兴高采烈,说道:‘这东西竟然比人还灵。’
贺道台应声便说:‘还不是因为大人来了。平时怎么叫他说,他也不肯说。’”
这段话属于典型的语言描写,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贺道台要说八哥平时不会说话,原因就是为了取得裕大人的信任和欢心,最后让学生学一写,这是一个怎么样的贺道台。如:这是一个巧舌如簧、阿谀奉承的贺道台。
......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通过自读、批注、交流感受,自己不仅理解了每篇小故事的内容,而且能够分析主人公的性格,从而把握故事主旨。可勾画的关键句分为几类:1.揭示全文中心的语句。 2.揭示段落中心的语句。3.集中表明作者态度或议论抒情抒发作者感受的语句等。通过这样的学习,自主阅读就显得更加简单明了。
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珍惜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只有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致和欲望,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阅读《刷子李》一文时,有片段:
“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地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道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点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初读这段话,学生们勾画出曹小三的动作词,划出了曹小三的心理描写的句子,都说这段话是对曹小三的动作和心理描写,说这里的曹小三非常怀疑自己的师傅,我问学生,那这样有什么好处呢?有学生答案各一,似乎所有的焦点都放在了曹小三身上,这时我肯定了这些会思考的孩子,同时引导着问这样写曹小三,对于刷子李,有什么好处?学生们灵机一动,畅所欲言:写曹小三发现不了白点就是说明刷子李技艺高超啊!
此时我在肯定学生同时,表扬了所有学生。即使他们地观点并不能深入领会作者写作意图,但思考即是过程。在肯定中鼓励,在鼓励中才会有进步。教师毫不吝惜的赞美学生,尤其鼓励基础较差的学生,肯定能大大地鼓舞他们的阅读探究兴趣!
品读文章时,圈点勾画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读透文章,给学生真正的阅读权利,让学生真正走进作品达到既“忘我”又“有我”的境界。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鉴赏、批判和创造能力是极好的。学生只有主动质疑,找出疑点,才能进一步深入探究文章内涵,揭示主旨。给文章作批注时要在反复阅读、认真思考、比较分析、揣摩体味后才能进行。当学生按以上要求阅读完一篇文章时会发现:这样的圈点、批注原来也是一篇绝妙的作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古人有云: “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给人一条鱼只是一条鱼,吃了这条没下条,但是教给了人打鱼的方法就大不一样了,吃了这条可以打下一条。指导学生掌握了圈定批注细读阅读法,学生掌握了“捕鱼方法”,才是真正地学会了阅读。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超越教师就要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力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更好地体会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 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