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然大多数家长坚决反对网络游戏,但由于缺乏社会资源和他们自己的教育水平,主要采取了遏制孩子的方法。由于青少年的心理反演更强烈,如果盲目的遏制,可能会导致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严重对立,所以家长应该与孩子有效沟通,耐心照顾,避免在对抗的情况下产生严重的干扰。
关键词:青少年 网络游戏 影响 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互联网也慢慢地渗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原本青少年以户外娱乐为主的游戏方式也慢慢地被网络游戏所替代,乍一眼看来是人类科技的进步,但是深想之下,网络游戏实质上给青少年带来的恐怖、色情、暴力等不和谐因素更让人担心。网络游戏在虚拟、隐秘的环境中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受限制的氛围,青少年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沉浸在虚拟世界中,按照自己的意愿为虚拟人物制定一套培养计划,杀怪、学技能、打宝物,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日常学习和工作,尽管国家针对网络游戏出台了相关的“防沉迷系统”措施,但是成效还是不尽如人意,到底根源在哪里?如何让青少年摆正姿态、正确认识网络,帮助青少年摆脱网瘾是每个社会人都应该反思和考虑的问题。
一、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一)网络游戏对青少年道德与价值观念的影响
从长远来看,潜在暴力文化的影响导致暴力的观点,青少年逐渐倾向于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青少年更倾向于孤独、冷漠,淡化了对和错的价值判断标准,减少了青少年的同情心,对青少年心理产生消极影响。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不受社会规范的限制,不利于青少年形成正常的社会意识和道德价值的概念。网络游戏利用互联网构建虚拟世界、虚拟背景、场景、人物等。玩家在网络游戏中扮演比社会角色更少的角色,实现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的想法和愿望。
(二)易造成青少年的自我角色认知混乱
网络游戏中的虚拟场景与现实生活高度相似,这是由于许多元素与现实世界相似。网络游戏的出现让人们从自我意识的焦虑中解脱出来,更易于沉迷游戏。在混乱的现实世界和游戏世界中,青少年容易遭遇角色混乱,使用游戏模式来解决问题,而在游戏世界中使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大部分是不正确的。青少年往往遗忘了自己真正的社会角色。
(三)网络游戏影响青少年正常社会人格的形成
青少年处于成长和发育的阶段,由于缺乏认知和社会经验,在人际交往中很容易遇到困难,产生不安全感、恐惧、孤独和焦虑。网络游戏以共同的目标与合作游戏体验满足青少年的情感需求,给予其认同感和归属感。但网络游戏角色与真实社会存在差异,青少年主体意识的与现实分离,导致青少年人格异化。
(四)、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使初中生的心理发生扭曲
人在社会中,必然要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肩负着不同的责任。为了更好地完成自己地责任和义务,我们难免会面对这样或那样地挑战,或成功或失败;难免会面对这样或那样地指责;难免会面对理想不被理解甚至被嘲笑。初中生的心智和心理尚未发育成熟,他们遇到挫折时,一旦接触到这些网络游戏尤其是暴力网络游戏,他们被暴力网络游戏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在现实生活中遭受的挫折感、失落感和寂寞感,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生活中的烦恼一扫而光。他们进入了一个自我主动权很大的虚拟世界里,他们通过自己的装备和道具,掌握了绝对的权力和话语权,随时可以变成一个指点江山、改变时局的超级英雄!这部分初中生就越沉溺于网络游戏,不愿正视自己和社会,久而久之,他们逐渐丧失了语言能力、社交能力,无法正确了解自己和社会,导致了初中生在人格发展的过程产生障碍,使他们的心理发生严重的扭曲,影响他们今后正常的生活!
二、怎样正确对待网络游戏
首先家长要让青少年认识到游戏是游戏,现实是现实,正如人们所说“花园虽好也并非久留之地”网络亦是如此,所以不要沉迷于游戏,可以把游戏当做放松的一种方式但不能当做生活的全部。分配好自己的时间,同时也控制玩游戏的时间,不能因为游戏不吃不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健康最重要。家长作为监督,玩适合自己年龄阶段的游戏。在玩游戏中有很多让自己生气的人和事,要注意自己的道德素养,选择一些身心健康,有助于开发大脑,提升智力的游戏。网络已如此发达,我们即不能摆脱又不能爽快丢弃,所以正确面对它,正确使用它,网络游戏也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生活乐趣。
其次政府要组建网络道德的法律监管机制 ,完善的法律法规对于互联网建设十分重要,可以有效地减少相关不良文化的传播,有效地避免低俗游戏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影响。法律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制定和完善互联网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互联网监管机制,才能更好优化网络环境,帮助人们更好的运用互联网的积极作用。
总之,网络游戏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网络环境的净化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要让青年一代成为担当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从思想上净化青少年,让他们提高辨别不用文化性质的能力,尤其是抵御互联网背景下低俗文化的侵蚀。
參考文献
[1]汪澜.浅论媒介文化的娱乐化和低俗化倾向——以网络传播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7,8(09):95.
[2]张建民.论低俗文化对我国主流文化的危害及其控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S2):63-66.
[3]吴慧姿.网络低俗文化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影响[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