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童谣为起点,培养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及阅读习惯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9期   作者:宦云璐
[导读] 童谣,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
        摘要
        童谣,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许多童谣都是根据古代仪式中的惯用语逐渐加工流传而来,或是以较晚一些的历史事件为题材加工而成。
        童谣非常适合低段学生进行诵读,不仅有助于提高识字量,更能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基本的语感的构建。它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具有故事性、趣味性和逻辑性,阅读童谣能为学生接下来阅读童话故事和其它问题铺设台阶,减轻难度。如何让一年级的学生喜欢上阅读,产生阅读的兴趣?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笔者发现学生在幼儿园时期,通过模仿学习了不少的儿歌,朗朗上口,学生喜欢。如果将幼儿期的学习和小学新的学习结合起来,利用童谣这种贴近儿童生活,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契合儿童语言习惯,符合儿童思维模式的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童谣读起来朗朗上口,活泼灵动,童谣的形式又千变万化,妙趣横生,一定深受一年级学生喜爱。
        而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快乐读书吧”明确提出学生可以多读童谣,背诵童谣,充分肯定了阅读童谣的必要性。
        实施策略
        (一)多元识字提效能
        学生通过课堂识字、生活中识字、课外阅读积累识字量,为提高阅读效率打基础。一年级的学生,识字任务是重中之重,大部分学生识字量不高,学习拼音之后,初步掌握借助拼音识字的技能,但是对于长篇的文章还抱有畏惧感,拼读起来比较吃力。选择篇幅短小的童谣进行阅读,能够与识字相互促成,逐渐消除学生识字障碍,在积累阅读量的同时,又帮助积累识字。
        (二)常规养成规范人
        年级学生进校初期,亟待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借助童谣为主的诵读文本,每日开展激情晨读,积累背诵,养成诵读好习惯。“一日之计在于晨”。将童谣作为每日诵读读本,可以灵活规划时间,不论是自读还是齐读,都非常有意思。
        (三)文本对话吸引人
        在平时的课文学习中,通过拓展延伸、知识迁移、联系生活,积累阅读方法,通过发觉童谣当中蕴含的想象力和童趣,吸引学生爱上童谣,爱上阅读。要真正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并且能够自觉地、发自内心地阅读,还要解决学生的内部动力,那就是靠语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动和吸引学生,在有目的和对象的阅读中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逐步品味到语言文字的音律美、画面美、意象美,感悟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课堂内外,教师通过引读、讲述故事的开头,为学生自行投入到课外阅读中搭建兴趣平台,吸引学生自觉投入到后续的自主阅读中。


        (四)多元体验浸泡人
        想要将阅读活动持续不断地开展下去,需要教师搭建多维的阅读分享平台。例如:师生共读,老师和学生合作进行诵读;亲子赛读,家长和孩子比赛诵读;在班级内开展读书分享活动,学生可以在小组内、班级内口头分享,也可以采用图画、文字的方式进行表达,这样多维地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在丰富的活动中浸润学生,逐渐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兴趣。
        (五)创作体验激发人
        鼓励学生仿写诗句、自主创编,发散思维,有助学生发挥想象,这样的随堂小练笔更有助于学生写话能力的提高。
        研究成果
        (一)趣味活动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最近发展区。低段学生的特点是喜欢活动,乐于参与。设置形式多样、内容呈现丰富的活动,可以有效地将学生吸引到阅读当中。
        (二)形成低段阅读有效策略指导: “三读法”。一读封面,了解信息,想象情节;二读全篇,话题聊书,交流体会;三读细节,情感升华,获得启迪。其中,在读全篇,话题聊书,交流体会 中,我们根据低段学生的特点,采取叙述与补白、猜测与印证、表演与体验等阅读策略,引导学生把文本读懂。
        (三)有效的评价策略能够持续性激励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根据学生日常读书储蓄卡的摘记和交流汇报情况,进行“阅读考级”:孩子每读完一本书后在班内进行读书分享,获得阅读积分,可以设定学生晋级等级,以正面激励和评价,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进一步思考
        二年级学生在已有的阅读基础上,已经在逐步过渡到童话、寓言、成语故事、古诗词的阅读。而童谣的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创作手法纷繁复杂,对于童谣的实践不应该局限于在一年级,童谣本可以走得更远。目前我们所窥探道的童谣世界仅是冰山一角,想要更加深入地了解童谣,“玩转”童谣,学生还可以将各种类型的童谣进行搜集、整理、归类、补充。
        童谣是影响几代人的文化产物,这样一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该被遗忘,我们身边有不少散落在民间的童谣“遗珠”,如果将父母、爷爷奶奶一辈人拉入童谣的传唱,将老一辈人记忆中的童谣进行复原,定能有所收获,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我们很高兴地看到,统编版教材中对童谣的选入比重有所增加,可见童谣的文化意义非凡,这更加坚定了笔者对于童谣教学深入研究的信心,童谣需要这样一个“机遇”,让越来越多的人重拾童谣传唱之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