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只是学生知识构建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才是信息加工的主角,特别是在科学课堂中的探究活动,要以学生的先前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不断从生活经验中处理、转换、扩散。以学生的认知情况来确定教师教学切入点,这样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进行教育方式的转变,注重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关键词】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 个性化塑造
课堂和谐是教师和学生在同一目标引导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和谐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教师总是起着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只有教师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以学为本、以生为基”,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才能使课堂氛围活跃并有效。
一、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因此,教师要在科学课堂上创设情境,不断加强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保持很好的求知欲望。激发兴趣的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二)出示目标 适当鼓励
学习动机就是激发、引导、维持并使行为指向特定目的的一种力量。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设计好合理的探究目标,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自我探究的动力。比如:学生思考液体和固体的特点后,提出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学生从知道特点到设计,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指导和帮助来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并给予一定的鼓励,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原先的学习动机。鼓励的方式可采用这么几种:
(三)及时反馈 促进内化
读书要在存心久。让学生的注意力持久,是教师在课堂上的重要功课。比如三年级种植凤仙花,这是一项长期的观察记录活动。如果不反馈,学生很难完成观察记录表的填写,而逐渐怠慢起来。因此,教师的及时反馈显得尤为重要。
1.班级中反馈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讲解种植凤仙花的方法,演示种植其过程。在小组种植的时候,教师可以参与进小组的讨论中,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学生的交流,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2.向家长反馈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极其重要。在课堂外,学生在家照顾观察凤仙花的生长,教师必须跟进学生的种植情况,并且向家长说明情况,指导家长如何最好地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必要时进行表扬奖励,来保持学生对凤仙花进行观察记录的兴趣,直到这个观察活动结束。
二、让学生从“学后做”转化为“做中学”
(一)抓住学生的疑问的灵感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是构成科学探究的内容,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的动力。这就要求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问题意识,而问题就源于生活,只有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并思考后,才能在头脑中产生一连串的疑问:为什么天上的雨下不完?。。。。。。他们对身边的现象既熟悉,却又不甚了解,但他们会对这些问题产生兴趣,这时才能诱发他们的探究动机。
(二)放飞联想 让思维展开翅膀
所谓联想,就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心理学认为,联想实际上反映了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它在促进人的记忆、想像、思维等的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经常地形成联想和运用联想,可增强学习效率。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联想,自己领悟。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引导:
许多教师还运用对比联想法、因果联想法等,有了联想才能有创新,才能有发展。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方法,使得每个学生都能体会科学探究是乐趣。
(三)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空间
所谓个性发展,就是在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发扬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学习方法、发展方向作出科学地判断,从而使自己的潜力得到发挥和张扬。因此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环境,让学生的自主探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个性的和谐发展。
1.自主完成科学问题的探究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展开研究性学习课程,有学生自主完成科学问题的探究。如《用水测量时间》这课,可以让学生自主去探究,自己发现液面高低对水滴速度的快慢有什么影响等。
2.重过程体验
和传统的教学相比,探究学习重在学习过程而非结果,注重技能的应用,而不是掌握知识的多少,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身心的体验与感悟,而不只是单纯地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
3.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
在课后能够通过让学生自行去研究某个课题,并对此进行跟踪反馈,培养他们对未知事物的探究精神。
三、让学生从“学会”升级到“会学”
“学会”是传统教学的终极目标,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必须让学生“会学”才能跟上知识的快速更新的步伐。
(一)学生参与能力的培养
1.分工合作 人人参与
学生主动地参与科学活动的探究,在实践中学生才能有机会提高力图解说科学问题的能力、广泛地去搜集资料的能力、及时做出自己结论的能力等。学生只有在参与的学习中,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以及合作分享,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兴趣的激发
在科学实验中,学生没有看到过的现象层出不穷。如在小苏打和食醋的研究中,教师带领学生思考小苏打和食醋反应后留下的是什么物质时,可以拿出学生不知道的指示剂让学生去探究,观察剩下物质和指示剂的反应现象。学生对剩下的物质产生了好奇,并且对这个神奇的指示剂产生了兴趣,升级了实验,激发了学生课后不断去探究的兴趣。
(三)学生团队交流表达能力的提升
1.多变的活动方式
课堂教学不再是“一言堂”,而是“群言堂”。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讨论交流的平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生之间、小组之间,形成交流互动的过程。
2.表达与倾听
在交流互动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有提出问题、讨论问题、阐述自己观点的机会,让学生有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空间。在交流互动中,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善于表达、交流、沟通、善于倾听和吸纳别人想法的能力和意识,从而使学生不断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心理品质。
(四)学生独特性的塑造
1.互动中展示个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当好主持人的角色,创造有利于学生表现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充分发掘自己的潜力,拓展自己的思维,给予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在课堂互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每一位学生都是在发展中的人,生动活泼的人。
2.关注每一位学生
在科学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应该要包括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关注学生的情绪波动和情感的体验,让每一位学生都活起来,在课堂中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个性的培养。
综上所述,科学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的质疑为主线,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要目的,把组织教学变为创境激趣,将讲授知识换成主动探讨,使巩固知识成为张扬自身,让运用知识成为实践创新,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消化知识,并内化成自身素质,不断凸显主体,在动中逐渐养成自己独特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蔡红芝.新课改下如何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J].东方青年教师,2012(06).
[2]祝晓飞.基于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构建[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03).
[3]伍新春.教育基础知识[J].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