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金使用越来越少,孩子们关于人民币的生活经验更加缺失,给“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学校数学教研团队开始研究“认识人民币”单元的实践性作业,在认识人民币课堂学习的同时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找钱、换钱、模拟小超市、今日我购物、古今中外的钱币,把课堂中学习的人民币知识同步应用到生活实际中,以此相互促进,让学习真正发生,让知识发酵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现实经验 实践性作业 生活情境 解决问题能力
每位任教过一年级数学的老师总会这样感慨:“人民币不好赚,人民币还不好教呢!”尤其是认识人民币中的换钱、付钱、物品价格的填写、估算物品的价格等,你教得好累,学生还是不太会。教师用数中建议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通过教学, 把相关知识经验系统化、数学化。可事实上, 由于各种原因, 学生关于人民币的生活经验少得可怜,比如:
1.由于分币的流通萎缩,学生对1分、2分、5分的感性认识几乎为零;
2.学生在买东西时更关注我想买什么,很少有关注商品价格的习惯,所以学生不太了解日常用品或者学习用品等熟悉物品的价格;
3.由于在购物中很多时候是爸爸、妈妈用微信、支付宝、充值卡等支付的,学生缺少用现金支付的经验。
于是乎,老师们这样感慨:为啥我们生活条件越好,孩子们对钱越没概念呢?
都是现实经验缺失惹的祸!那么,这些现实经验的缺失我们怎样在教学人民币的过程中让学生重新找回来呢?笔者认为,肯定需要更多的实践活动,因为只有实践体验才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我们更加注意课内与课外结合,不但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认识人民币、获得人民币换算的知识与商品买卖的活动经验,更要让学生在课外有意识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换钱、购物等实践活动,在实践体验中加深对人民币知识的掌握,同时感受人民币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针对“认识人民币”的单元课时安排,我们为这个单元设计了不同内容的实践性作业。
实践性作业一:找钱
适宜时间:在“认识人民币”教学例1之前。
具体要求:1.找到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认一认,说说你是认识它的。
3.几分的人民币你找到了吗?想想它为什么这么难找。
求助提示:1.找钱有困难时,向爸爸、妈妈求助;2.几分的钱不好找,可以向爷爷、奶奶求助,也可以向银行的叔叔、阿姨求助。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兴趣,唤醒学生对人民币认识的基本活动经验。在找钱的活动中,学生会从平时以“元”为主的人民币的认识的过程中,开始关注“角币”,并因为分币的难找而更加珍惜、好奇。在找全不同面值人民币的过程中,丰富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并为开启“认识人民币”的学习做好了兴趣与基本经验的准备。
实践性作业二:换钱
适宜时间:在“认识人民币”教学例4之前。
具体要求:1.一张大钱能换几张小钱呢?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一玩换钱的游戏,并想一想为什么可以这样换。
2.在换大钱的时候你有不同的换法吗?
设计意图:让每个学生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尝试换钱,是希望学生能自主运用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以及100以内数的知识来探索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兑换,初步体会同样的钱数可以通过不同面值人民币的组合得到。通过换钱活动,知道只有钱数相等才能交换。这样和父母一起换一换,不断丰富对人民币的认识、深化理解,为在课堂中深入探究学习例4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为生活中购物付钱积累了基本活动经验。
实践性作业三:模拟小超市
适宜时间:在认识人民币教学例6之后(午间活动时间)
活动准备:1.去超市了解并记录一些熟悉物品的价格;
2.给你的小商品表上价格(5元之内的小商品1-2件);
3.带上自己的零花钱(10元以内)。
具体要求:1.一半同学在柜台上摆上小商品,当小掌柜;
2.另一半同学拿零花钱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
3.购买的过程中,“顾客”要求先询问价格,再付钱;“店员”要求点清钱数,需要找钱的认真计算后再找钱。
4.角色交换。
设计意图:在模拟小超市活动之前,学生要先去超市了解商品的价格,学会自己当个小店员给小商品标价。以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去了解熟悉物品的价格,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模拟小超市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之前的生活经验,知道买卖东西需要哪些基本知识,并能将关于元和角的简单计算得到应用。活动让课堂中习得的数学知识慢慢穿行到实际问题之中,逐渐转化为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并能不断丰富了学生之前的生活经验,从而为他们在生活中应用人民币打下基础。
实践性作业四:今日我购物
适宜时间:在例7解决问题教学之后。
具体要求:1.向妈妈询问本周家中所需的生活用品,并记录。
2.去超市购买你所记录的物品,并记录价格。
3.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想一想怎么付钱。
设计意图:从模拟购物到真实购物,意在让学生生活实际中不断认识人民币,真正体验和了解到人民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功能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能运用人民币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样的活动设计与实践,让学生深入了解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并使数学最核心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实践性作业五:古今中外的钱币
适宜时间:在学习这单元之后
具体要求:1.请选择古代钱币或者外国钱币中的一种进行研究。
2.记录你的研究所得。
设计意图:这个探究活动,意在让学生了解我国货币的发展历史,理解钱币的功能与作用,在研究外国钱币的过程中,知道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钱币。如果深入了解古钱币便能使学生从货币产生的角度理解人民币,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深入研究或者使用过外国钱币的学生会知道人民币的1元和1美元、1日元、1欧元、1英镑等是不等价的,人民币和其他钱币兑换会有比率,并通过对比加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并注意与学生已经了解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主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那么,人民币的认识肯定不能脱离真实的生活情境,一年级学生需要在活动体验中认识、了解人民币,学会使用人民币。因此,我们基于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经验系统地设计了这个单元的实践性作业,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的数学课堂延伸到了生活,让数学知识借助实践活动穿梭于课堂与生活之间,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在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学会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且体验到自己的成长与成功,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吕月霞.杜威的“从做中学”之我见[J].教育新论,2009.5
?
作者简介: 高级教师,宁波市教坛新秀,鄞州区数学骨干教师。从教22年来,一直潜心课堂教学研究,希望给课堂以生动的、丰富的内涵,给学生以广阔的思维和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