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 本文针对《课标》强调的这两个目标,从词语品析、练说、读写结合、想象四个方面,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将语言能力训练与思维意识训练有机结合起来,真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高效发展。
关键词:语用教学;发展思维;有机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的首要而核心的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也就是要突出“语用教学”;总目标也指出“语文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可见发展儿童的思维在语文教学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那么教师如何植根“语用”这一沃土,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提升呢?
一、在词语品析中发展思维能力
一篇佳作,文章中的一字一句都是作者仔细推敲出来的,是作者思维的体现。因此,教师要以文本语言为基石,引导学生含英咀华,斟酌品味文中的关键字词,让学生在词语品析中学习言语思辨。
如教学《珍珠鸟》一文,在学生学到“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正是它们的雏儿!”这句话的时候,我主要从“探”字入手,引导学生展开阅读思辨,想一想:“探”字还可以换成哪些字?学生畅所欲言后,我让学生把自己想出的词(如冒、露、伸)放在文中进行替代性解读,思考为什么作者会选择“探”字?学生们默读品味后纷纷畅谈感受:有的说“探”能表现出小珍珠鸟的“警惕性”;有的说“探”是别具匠心的,因为只有用“探”才能表现小珍珠鸟“对外面世界的好奇”……
这样,学生在换词品读的过程中,调动了生活经验和大脑皮层的表象储备,学生将新学的词和头脑中储存的词汇进行分析比较,加强了对语言的识别、运用能力。此外,以换词比较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思辨,使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更加敏锐,言语思辨能力也随之得到提升。
二、在练说中发展思维能力
说话要说得清楚、有中心、有条理,应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需要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教学中我们可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有利于提高语言水平和发展思维的因素引导学生练说。如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引导学生感悟海鸥情时,我设计了两处练说:一是海鸥看到老人的照片,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与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一只海鸥,你会怎么想?二是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时,海鸥有什么表现?如果你就是“白色旋涡”中的一只小海鸥,你会鸣叫些什么?这两处练说的设计,既丰富了教材内容,有助于学生体会情感,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在读写结合中发展思维能力
崔峦先生说过:“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 四川师范大学马正平教授认为:“写作从本质上说就是写思维,即用语言文字表现作者的思维活动和结果。”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中学写,要“用其材”、“取其法”,把静态语言活化,积淀语感,使学生思维品质得到提升。
如《火烧云》一文的第三自然段以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火烧云“颜色变化多”。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从四个“一会儿”体会到作者运用了排比的写法写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然后引导学生关注火烧云在色彩变化多方面,作者不仅抓住景物的特征,遣词造句也很有特色:A、用重叠式的词语(红彤彤、金灿灿),写出色彩的浓、深。B、用并列式的词语(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写出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C、用比喻式的词语(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写出火烧云的颜色像某些实物的颜色一样,给人以形象感。
进而追问课文中“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究竟还会有哪些颜色呢?让学生仿照书中任意一种表示颜色的词,写出天空中的火烧云还有哪些颜色?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
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写法、积累了优美词句的基础上,让学生仿照课文写法来练习写话:这地方的火烧云 ,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 、 、 ,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样,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实现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目的,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又如《庐山的云雾》一文的第三段,作者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教学时,我先从语段中的分号入手,将学生的思维浸润在文本内容中,着力引导他们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思维感知。随后,我让学生标注课文中的核心词语“瞬息万变、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这些词语清晰地显示本段文字中的语言构成,接着引导学生紧扣这些词语对文本语言的内在结构进行多重角度的诵读,在学生思维意识的参与下,达成文本语言的有效积累。最后,引导学生练习写话: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一位学生进行了这样的描述: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一条腾飞的巨龙,转眼间就变成了一头鼾睡的大肥猪;明明是一只威武的狮子,还没等你看清楚,它就变成了一只展翅飞翔的老鹰……这样,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逻辑分析,学生体会了语言、理解了结构后进行练写,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在想象中发展思维能力
想象是一种以创造图像为目的的心理过程,是智力活动最活跃的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就离不开想象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想象的契机,充分发掘学生奇思妙想的潜能。
如教学《天窗》这篇课文时,在学生找出了第五自然段中作者由所看到的“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带子似的闪电一划”和听到的“卜落卜落”的声音,而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因为风雨雷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书上没有具体描写,于是我让学生听雷雨时的现场录音,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风雨雷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一位学生这样想象:乌云弟弟不知从哪冒出来了,天阴沉沉的,像要塌下来似的;风姐姐也来凑热闹了,“呼—呼—呼—”路旁的树被连根拔起;电婆婆也来了,挥起利剑把天空劈成了两半;雷公公也不甘示弱,敲起大鼓,轰隆隆!轰隆隆!让人不寒而栗。
这样,借助创造性的语言活动,拓展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度理解,丰富了学生的内在想象。学生自主创造的语言表达,是在思维意识的参与下走进了课文之外更为精彩的世界,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发展。
植根“语用”之沃土,生长“思维”之能力。言语能力和思维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将语言能力训练与思维意识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以思维的方式支配学生的语用训练,真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琴. 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G].小学语文教学,2018(03):03-04.
[2]陈先云.论语文教学中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J] . 课程 教材 教法,1996(10):21-25.
作者简介:
杨苏老师投身教育十九年来,锐意进取,多次被评为“教学、教育科研积极分子”;撰写的论文多次获省、市级一、二等奖;在县级教学设计、微课制作等比赛中多次获奖;指导学生在省“奥星杯”作文大赛中获一、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