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期   作者:罗志林
[导读]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其优秀的文化传统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摘要: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其优秀的文化传统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语文课程承载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引言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作为传承文化的载体,培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证明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与魅力。但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并不尽如人意,学校侧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播,忽略了对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培养。学校作为教育、传播知识的机构,有责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
        1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语文阶段的现状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精粹,这其中不但蕴含着多种多样的文化知识,也包含了不同时期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习俗。在漫漫的文化发展史中,留下了大量体现我国文化繁荣发展的文学艺术作品,为后人提供了可学习和鉴赏的素材。在新课程的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发生了改变,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们的文化素质能力。在这一点上,与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巧妙的发生了契合,所以,当前国内大多数中小学都在教学中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到古老的礼仪形式,学习到更多的传统文化习俗。虽然,当前已经意识到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践过程中,怎样将中小学文化课堂与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优秀文化的教育作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多数中小学语文教师都会在课堂上以故事阅读、鉴赏、背诵的方式来学习传统文化,但实际上,这只是了解了古诗中的一小部分,甚至是几句话,从某种程度上讲,过于片面,学生们可能根本无法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再加上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和思维比较禁锢,也没有把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渗透到文化素质培养当中,所以整体的教学效果可以说是没有达到目标。
        二 将传统文化渗透到中小学语文中的策略
        (一)丰富教学形式,渗透传统文化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如统编教材《剪窗花》《猜字谜》《姓氏歌》《春节童谣》《二十四节气歌》等课文本身就蕴含着传统的风俗文化、节气文化、字谜文化、姓氏文化等,对此,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字谜,让学生进行猜字谜比赛,或开展剪窗花比赛、姓氏大展览、春节习俗介绍等活动,以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再如,在教学《中国美食》的时候,在学习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于闽南的封肉,四川的火锅,东北的锅包肉,广东的蜜汁叉烧等名小吃,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这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饮食文化,是历经岁月的变迁流传至今的。这种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加亲近生活,亲近民俗文化,不知不觉地让传统文化的因子扎根于学生心田。由此可见,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时候,教师要能够极力挖掘文本中的文化因素,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利用网络学习渗透传统文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移动终端的运用得到普及,人们的学习方式也更为丰富,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面对面的教学和书本的学习。线下学习与线上学习有机地整合成一种新的混合式的学习方式,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网络学习与课堂学习相互补充,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作为新时代教学的引导者,我们不能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引导教师把握信息时代新特点,利用新技术,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与提升能适应社会新形势的需要。如何才能有效并合理的运用新技术进行语文教育,特别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呢?第一,教师可以录制微课对课文中的重难点或文章中的文化常识进行讲解,长度控制在15分钟左右,分享上传到学生QQ群或学习的网络地址,学生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想法或者查阅资料进行补充。第二,利用移动终端,在手机上学习,比如超星学习通,微信公众号平台开设的传统文化专栏,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学会管理时间。第三,利用网络自媒体学习,比如以网络直播的方式演奏民族乐器、演绎经典文学作品、戏剧等国粹艺术,传播传统文化。第四,通过高端技术网络数字化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学习,例如3D版《清明上河图》,VR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古代社会的场景,能够让人身临其境,完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体验方式。当代社会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主动适应社会时代发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三)利用传统文化来调动学习热情
        在新课改中,教师们更加注重的是“以人为本”,同样在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到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也要遵循这一原则。面对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要学会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们解析出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心理和思想上充分满足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获取需求。教师们可以在传统文化的礼仪上、民族特点上、文化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传统文化学习当中。不同民族中都有相关传统文化的鲜明体现,教师们应该以此为切入点,抓住学生们的兴趣,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更多的传统文化作品。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下时间,组织大家观看民族传统文化的视频,通过了解相关的风土人情,民族特点,来挖掘文化形成的悠久内涵。老师们在期间要及时地对学生学习成果做出评价和指导,增强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信心,令其体会到传统文化学习中的快乐。
        结束语
        在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是教师在教学中肩负的重任,通过课堂的学习与实践,将教学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让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学习丰富的知识,做好传承传统文化的桥梁,为学生们开拓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吴文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构建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6):70-71.
        [2]田静.在传统文化教育背景下完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设计[J].基础教育参考,2018(24):56-57.
        [3]张佐鹏.浅谈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8(50):54-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